书名:张岪与木心
作者:陈丹青
译者:
ISBN:9787550316867
出版社:理想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9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28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陈丹青 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 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送别木心,也为读者带回了木心。 罕有一个人的死亡,被如此细致地描摹;也罕有这样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视死亡。本书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一生文学与艺术的旅程。随着木心身后《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的出版,以及木心故居纪念馆、美术馆的先后落成,作者回顾木心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漫漫历程,追忆海外孤露的生活点滴、文学灵感绽放的时刻、出访英伦的旅程,更以画家的体贴与见识,缕析木心绘画的渊源与追求。再没有一个人,能这样亲切而体贴地为我们道说木心的世界。
作者简介: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陌生的经验》及新书《张岪与木心》。
书友短评:
@ 长惟 死亡,如何对待死亡是我们一生需要去感知去学习的命题。陈丹青和木心亦师亦友,说不清楚是谁成就了谁,一个教会了一个年轻人许多的知识文化,一个让他在死后在文坛声名鹊起。正是这样的关系,让陈丹青面对木心的衰老,死亡会那样的冷静又是那样的不能自控。面对病床上的木心,他拿起画笔,画一个老人的日渐衰亡,他甚至觉得木心像一个孩子,他终于可以摸摸他的头像一个长辈一样。在木心死后,他好几次恍惚看见木心的魂魄,是吗,那… @ 貝了個果 木心不是写给群众看的,他写给一个人一个人看。除去陈丹青先生,真的还有人读懂木心的诗和散文吗,很难了。但终究是那句:年轻人读不懂他,但不影响我们喜爱他。 @ 程丁夏 获友人赠港版,系陈丹青纪念木心的旧文合集。之前已在各处读过,《绘画的异端》《乌镇的孩子》等篇都很好。丹青何其有幸,木心赠他一枚笔名。 @ 东西南北之人也 他其实是把他当做一个伟人(当然也是一个亲人)来感受了 @ 李康康 “今年春,诸事忙过,我从柜子里取出五本笔记,摞在床头边,深宵临睡,一页一页读下去,发呆、出神、失声大笑,自己哭起来:我看见死去的木心躺在灵床上,又分明看见二十多年前大家围着木心,听他讲课……我们真有过漫漫五年的纽约聚会么?瞧着满纸木心讲的话,是我的笔记,也像是他的遗物。”有陈丹青这样的朋友,木心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 @ Rabbitgros 开始回忆我是怎么开始读木心的,谈恋爱的时候看到MONO的一个日签“十一月中旬/晴暖如春[原来指的是爱情啊”,这句话被我用来改成我恋爱官宣的朋友圈文案,来自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后来去读木心的诗,读文学回忆录,读这本,去一点点认识木心,告别的那两篇读得泪流满面,好像就在乌镇就在先生旁边似的,文人真的很会写,但木心的文字好像是不经意流出来的。陈丹青也好会一点一滴记叙,读完觉得有点短了,不够看。 @ chenyuuu 丹青先生的文字太能共情了! @ Little boots 购于木心美术馆|那日在东栅正要离开木心故居,低头看到门槛,旋即想起视频中的木心缓缓走出那扇门的模样,恍如隔世感涌上心头。 @2020-07-04 23:53:01 @ Idealistic 我厌学时做过最好的事就是阅读。“异端的声名 ,永世寂寂” @ Clefairy 可以想见一个富有魅力而不群的民国青年。陈丹青的角度毕竟还是主观程度高了一些。所以究竟是怎样的,我下了木心的作品集看。最近也是陈丹青浓度过高,需要换换频道。
自序
守护与送别(上)
守护与送别(下)
孤露与晚晴
杰克逊高地
绘画的异端
魏玛之行
乌镇的孩子
《文学回忆录》后记
《木心谈木心》后记
漫谈木心
文坛之外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