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 上

书名:长安十二时辰 上
作者:马伯庸
译者:
ISBN:9787540478315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656
豆瓣评分: 8.3

书籍简介:

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作者简介:

马伯庸: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有“文字鬼才”之誉。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文字风格充满奇趣”。 代表作《古董局中局》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

书友短评:

@ 贺兰敏之 休憩8th,口碑如许之高,评价如此之好,是亲王的人格魅力还是这世界当真菜逼当道呢?这种小说过程写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令人不能释卷是本事,但是最多也只能占一半权重,能不能来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让读者心悦诚服的收尾才是更加重要的。这本书叫什么鸡巴?张小敬破坏了灯楼大炸弹后他所爱的长安庶民已经安全了,他救李隆基做什么?奴才骨头,他之前挂在嘴边对朝廷的怨怼,只是本能觉得有利的博弈筹码吧!还有,他给小乙的交代呢?一根小指头我以为是定金,原来是全款啊!那句感人的“张头还能点燃火光我就不会迷路”完全是瞎了眼吧!为什么后记里张小敬马嵬坡会猴急的杀了杨玉环呢?亲王想说明什么呢?总BOSS虽然不能说不合理,但是有一点意思么?亲王只是开了个脑洞,然后发现自己兜不住了,有好文字,中上的情节和low逼结尾,对得起期待吗 @ ワン 脑洞依然很吸引人,穿插的很多小彩蛋也很有意思。但里面的各种历史细节嵌得还是太生硬,前大半部分节奏太慢,像长安二十四天,到结尾处就精彩起来了。另,满篇子的“武候”都写成了“武侯”,什么胖武侯瘦武侯五个武侯,诸葛亮答应吗 @ 海棠 等不及想看拍出来的样子! @ 豆友1474139 作者文笔很好,文字驾驭能力很强大,但是撇开这些单看故事……bug略多,很多角色人物的设定太模式化,为了套路而套路的情况过多,似乎是进入了“往场景化的剧情定格里面填充所需的角色扮演者和情节”的状态,靠着快节奏和紧凑的剧情抓读者的注意力,而非出场人物和情节的吸引力。 @ 水瓶座的雪 太细,如同身临其境 @ 清风船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节扣人心弦,在长安街头演出了美剧大片感。 @ 小张呆又呆丶 节奏太慢,进入主题太慢,导致有点看不下去 @ 明月心 看的精彩,过瘾。最近还很巧合的参加了马老师线下交流签售会,老师睿智,有趣,一本书的完成做足了功课,历史小说也能写的如此细致,精巧,足见功夫和功力。 @ 月亮炒饼 故事精彩,节奏紧凑,人物也可圈可点。

书籍目录

上册
001
第一章 巳正
无数黑骑在远处来回驰骋。远处长河之上,一轮浑圆的血色落日;孤城城中,狼烟正直直刺向昏黄的天空。
〈10 点〉
029
第二章 午初
这两匹马你追我赶,在坊里的街道上奔驰,不时骤停急转,掀起极大的烟尘。路上的车子行人纷纷闪避,引发了更多骚乱。
〈11 点〉
054
第三章 午正
还未入坊,两人已能听见丝竹之声隐隐传来。靡丽曲调此起彼伏,诸色乐器齐响,杂以歌声缭绕其间。未见其景,一番华丽繁盛的景象已浮现心中。
〈12 点〉
087
第四章 未初
曲江池内水道蜿蜒,楼宇林立,花卉周环,柳荫四合,小径穿插园林之间,一年四季都是极好的去处——无论是对游人还是对逃遁者。
〈1 点〉
108
第五章 未正
木盒打开后,左边是一个熟皮墨囊,右边嵌着一管短小的寸锋毛笔和一卷毛边纸。这是专为远途商旅准备的,以盒为垫,可以在骆驼或马背上书写。
〈2 点〉
128
第六章 申初
与此同时,一支弩箭从另外一侧飞射过来,恰好钉在曹破延脚边的土地上。张小敬的身影跃入院内,一个迅速的翻滚,落在离曹破延三十步开外的开阔地带。
〈3 点〉
164
第七章 申正
此时还没到上灯放夜的时辰,但长安城的居民扶老携幼,早早涌上街头,和蒙着彩缎的牛车、骡车挤成一团。
〈4 点〉
201
第八章 酉初
她妙目一转,转身出去,一会儿工夫,端回一盘慈悲寺的油子,底下还垫着几张面饼。子是素油炸的,十分经饿。
〈5 点〉
231
第九章 酉正
车夫把牛车停住,咳嗽了一声。在车厢里的医馆学徒从腰间摸出一把匕首,朝担架上的病人刺去。担架的毯子下突然伸出一只大手,快如闪电,一下子就钳住了学徒的手腕。
〈6 点〉
252
第十章 戌初
在火势成形之前,极黑的浓烟已率先飘起,四周火星缭绕,如一条泼墨的黑龙跃上夜空。
〈7 点〉
276
第十一章 戌正
可李泌一眼就看出来,那四根亭柱每根都有五抱之粗,光是原木运进来的费用,就足以让十几个小户人家破产。
〈8 点〉
301
第十二章 亥初
远远地,街道尽头先出现六名金甲骑士,然后是八个手执朱漆团扇和孔雀障扇的侍从,紧接着,一辆气质华贵的四望车在四匹枣红色骏马的牵引下开过来,左右有十几名锦衣护卫跟随。
〈9 点〉
下册
001
第十三章 亥正
丢下这一句话,龙波不再理会这位前靖安司丞,转身从地窖口一步步走上去。待走到了地面,他环顾四周,把视线投向灯笼光芒所不能笼罩的黑暗角落中去。
〈10 点〉
028
第十四章 子初
太真见到檀棋,大为惊喜。她在宫内日久,难得能看到昔日故交,执住檀棋的手:“可是好久没见到妹妹了,近来可好?”
〈11 点〉
057
第十五章 子正
说着说着,萧规已经重新站了起来,反顶着弩机,向前走去。张小敬既不敢扣动悬刀,也不敢撤开,被迫步步后退,很快脊背“咚”的一声,顶在了门框之上。
〈12 点〉
085
第十六章 丑初
李泌默默地矮下身子去,只留半个脑袋在水面。水车轮子的声音,可以帮他盖掉大部分噪声。从这个黑暗的位置,去看火炬光明之处,格外清楚。
〈1 点〉
109
第十七章 丑正
无论是看热闹的百姓、拔灯车上的艺人还是站在露台边缘的官员、宗室以及诸国使节,都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嘴,等待着一个盛世奇景的诞生。
〈2 点〉
132
第十八章 寅初
马车旁的马匹,也都同时转动了一下耳朵,喷出不安的鼻息。护卫们顾不得安抚坐骑,他们也齐齐把脖颈转向北方。
〈3 点〉
155
第十九章 寅正
他努力睁开独眼去分辨,终于发现那是一大串五彩的薄纱。想必这也是出自毛顺的设计,灯屋的灯火透过它们,可以呈现出更有层次感的光芒。
〈4 点〉
181
第二十章 卯初
说到这里,众人不由得一起回头,把视线集中在人群中一个姑娘身上。那是今年的拔灯红筹,她听到那个凶人提及自己,不由得脸色一变,朝后退去。
〈5点〉
206
第二十一章 卯正
这两个人畏畏缩缩地,滑在半空之中,朝着城墙而去。看那亲密的模样,倒真好似比翼鸟翱翔天际一般。
〈6 点〉
228
第二十二章 辰初
看着张小敬左右为难的窘境,萧规十分享受。他努力把身子挪过去,贴着耳朵低声说出了一句话。
〈7 点〉
253
第二十三章 辰正
这时候远方东边的日头正喷薄而出,天色大亮,整个移香阁开始弥漫起醉人的香味。
〈8 点〉
274
第二十四章 巳初
如果有仙人俯瞰整个长安城的话,他会看到,在空荡荡的街道之上,有两个小黑点在拼命奔驰,一个向南,一个向东,两者越来越近,然后他们在永崇宣平的路口交会到了一起。
〈9 点〉
· · · · · ·

  • “汝能啊,你曾在谷雨前后登上过大雁塔顶吗?”
    —— 引自第133页
  • “汝能啊你曾在谷雨前后登上过大雁塔顶吗?”姚汝能一怔,不明白他为何突然说起这个。“那里有一个看塔的小沙弥,你给他半吊钱,就能偷偷攀到塔顶,看尽长安的牡丹。小沙弥攒下的钱从不乱用,总是偷偷地买来河鱼去喂慈恩寺边的小猫。”张小敬慢慢说着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姚汝能正要开口发问,张小敬又道:“升道坊里有一个专做毕罗饼的回鹘老头,他选的芝麻粒很大,所以饼刚出炉时味道极香。我从前当差,都会一早赶过去守在坊门,一开门就买几个。”他啧了啧嘴,似乎还在回味。“还有普济寺的雕胡饭,初一、十五才能吃到,和尚们偷偷加了荤油,口感可真不错。”“张都尉,你这是……”“东市的阿罗约是个驯骆驼的好手,他的毕生梦想是在安邑坊置个产业,娶妻生子,彻底扎根在长安。长兴坊里住着一个姓薛的太常乐工,庐陵人,每到晴天无云的半夜,必去天津桥上吹笛子,只为用月光洗涤笛声,我替他遮过好几次犯夜禁的事。还有一个住在崇仁坊的舞姫,叫李十二,雄心勃勃想比肩当年公孙大娘。她练舞跳得脚跟磨烂,不得不用红绸裏住。哦,对了,盂兰盆节放河灯时,满河皆是烛光。如果你沿着龙首渠走,会看到一个瞎眼阿婆沿渠叫卖折好的纸船,说是为她孙女攒副铜簪,可我知道,她的孙女早就病死了。”说着这些全无联系的人和事,张小敬语气悠长,独眼闪亮:“我在长安城当了九年不良帅,每天打交道的,都是这样的百姓,每天听到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生活。对达官贵人们来说,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这些事更是习以为常,但对我来说,这才是鲜活的、没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长安城。在他们身边,我才会感觉自己活着。他说到这里,语调稍微降低了些:“倘若让突厥人得逞,最先失去性命的,就是这样的人。为了这些微不足道的人过着习以为常的生活,我会尽己所能。我想要保护的,是这样的长安——我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 引自章节:第六章 申初
  •   长安十二时辰(共2册),这套丛书还有《长安十二时辰 下》。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长安十二时辰 上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