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书名: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作者:罗新
译者:
ISBN:9787542666468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5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80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罗新教授近年撰写了许多“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工作的反思与理解。这些与他走出书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历史、发现中国、认识世界异曲同工,一个目的即追索历史的纵深感,尝试发现和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 我们的历史知识从哪里来? ★ 传统的历史叙述、众所周知的历史认识会不会出错? ★ 为什么历史会被滥用和错用?历史知识为什么会有偏差和错误? ★ 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以狼为祖先的是传说还是真实? ★ 西欧骑士身上的佩剑真的来自中国吗? ★ 忽必烈的历史挑战到底是什么? ★ 反思历史叙述的单一与纯粹,示范如何独立、健康地分析和观察历史的典范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不滥用或错用历史,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而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是历史学家的美德: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我们熟悉的历史,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与伪史,其中有些将会被揭穿、剔除和取代,有些则因史料匮乏、证据单一而使质疑者无可奈何。怀疑与批判的美德使我们不仅勇于揭破神话、创造新知,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那些暂时难以撼动的新老神话面前保持警惕、保持距离。

作者简介: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2018)。

书友短评:

@ 一大坨 在评价杉山正明的《忽必烈的挑战》时,罗新评价这位学者有几个特点,一是他的著作都有或明或暗的理论来历,对国际学界的诸多流行议题都有所回应,二是他是深谙语文和语言重要性,三是他的著作表面上没有理论的明显痕迹,却能在挑选的细节里抓住读者。罗新之所以注意到杉山的这些优点,是因为他本人的历史研究与历史思维也洋溢着同样的风格。无论是谈论专业性极强的匈奴历史问题还是略带普及性的人种辨析或者民族主义思辨,罗新的东西首先是“好看”,在小的问题细节上抓得很稳——我们大概很难觉察出习以为常的“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这句歌词里隐微的立场问题吧。好几篇文章类似于巴特所谓的“神话学”,是把历史堆叠的层层岩石与观念剥离干净,流露出的历史思维方式也是值得嘉许的,有一种难得的审慎、冷静与克制。 @ 栞 还行,感觉这本书原意不在对大众进行最基本的历史学常识的科普,只是罗新的文章合集,最开头的几篇随笔涉及到了这些问题,并且罗新的立场也比较开放自由,所以觉得还不错。后半本书收录的文章主要是他的历史研究随笔,我对中世纪中国史没兴趣,看的也就一目十行了。前面一半的文章,对高中生和大一大二低年级对历史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应该会很有启发性。 @ weictsai 羅老師的文筆確實沒話說,買了十本送導生讀。 @ 零余人 看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当然最让我有感触的是“批判、怀疑与想象力”,一个历史爱好者,从来没有被告知过的三种能力。还有就是“遗忘”以及“历史”是被选择过、叙述过的。事情浩瀚如星河的过往,我们能看到的或者允许被看到的只是星河中的某颗或某几颗星星……哦!我那该死的虚无感! @ 雨晴井 作者的历史观很正确,怎奈现实很难达到这种境界,有很多因素制约,拿枪顶着脑袋,有几个人能做手中的笔仍然挥洒内心所想,作者也列出了几个例子,坚守有时候就要有牺牲的精神,这对普通人来说太难了,说到底还是制度无法行成制衡,大多情况下是压倒性的、控制性的 @ vashi 安纳托利亚的突厥人😌 @ 木子沐🌈 以史为鉴 @ 但为君故 补标。

书籍目录

小序
历史学家的美德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一切史料都是史学
遗忘的竞争
当人们都写汉语时
走出民族主义史学
世上本无黄种人——读奇迈可《成为黄种人》
双螺旋的低语
匈奴:故事还是历史
从于都斤山到伊斯坦布尔——突厥记忆的遗失与重建
作为历史的狼祖传说
北魏常山公主事迹杂缀
忽必烈的历史挑战——读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
昔日太宗拳毛騧——唐与突厥的骏马制名传统
达吕耶的佩剑 ——历史与想象的纠结
关于“西有敦煌,东有朝阳”的几点说明
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波动
中华帝国体制的内外轻重
本书所收文章来源
· · · · · ·

  • 突厥是一辆自东向西穿越亚洲的大巴士。起点是于都斤山,终点是伊斯坦布尔。这是漫长的旅行,走过了很多地方,在每一个地方都会停靠。每一站都有人带着行李上上下下。乘客中没人在乎这辆巴士的起点是哪里、终点在何方,大家不过是搭车走个短途。他们也从没想过他们与其他乘客间有什么联系。有时车出毛病了,停下来修修,路上能找到什么配件就用什么。经过很多年,当这辆巴士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的时候,车上不大可能还有从起点站上车的乘客了。而且,这辆巴士本身,也不再是出发时的那个样子了。里里外外,都换成新配件了。但这辆车还被称为突厥,而乘客都自称突厥人。
    —— 引自章节:从于都斤山到伊斯坦布尔
  •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45年发表的《论民族主义》(Notes on Nationalism)之所以是一篇重要文献,不在于文中说出了“民族主义是由自欺煽起的权力饥渴”这样的名言,而在于指出民族主义者痴迷于历史书写的原因,就是他们要给自己创造出一个脱离真实和现实的幻境,在这个幻境里,民族主义者可以获得胜利、优越与复仇的满足感,或是找到足以使“本民族”同仇敌忾的被欺辱的共同经历。“民族主义者都执着于这样的信念,以为过去是可以改变的。”“只要触及民族主义的神经,知性正直会消失,过去可以改变,最简单的事实可以否认。”民族主义召唤起最强烈的忠诚和仇恨,“一个人心里只要有了民族主义的忠诚或仇恨,有些事,哪怕明知是真的,也变成不能承认的了”,“忠诚感被激发出来,同情心就停止起作用”。于是就有了民族主义的历史书写。有民族主义立场的历史学,就是民族主义史学。
    —— 引自章节:走出民族主义史学
  •   理想国·罗新作品(共3册),这套丛书还有《漫长的余生》《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