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类学十二论

书名:医学人类学十二论
作者:朱剑峰
译者:
ISBN:9787572009716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15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40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医学人类学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贯穿生命历程生、老、病、死各个阶段,与每个人对自我、身体、生命、社会的认知息息相关。同时,它对医疗健康领域的知识生产同样重要。医学人类学对当代人类生命质量的由衷关怀和对不同文化的人文尊重,使其以独特的实践性(参与性)和极强的自我反思能力让当今医学更具有人文的温度。 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对于医学人类学和日常生活关联、重要概念和相关理论前沿的一些综述。第二部分聚焦于人类生育繁衍,向读者展现从人类学视角看科学技术在生殖领域的运用。第三部分分别探讨了对女性、老年人和精神疾病患者的照护问题。希以这本小书管窥医学人类学对西医“文化性” 和“地方性”的解构,从而深入地了解生物医学所处的社会背景,会用人文的眼光理解它、批判它和欣赏它。

作者简介:

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东亚科学、技术与社会》杂志编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类学博士。主要从事医学人类学、科学技术人类学研究,尤其是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待生殖健康、选择性的生殖技术、基因测试的文化意义及日常实践;同时与公共卫生、健康传播学、生命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跨学科的合作。著有Winning the Competition at the Start Line: Chinese Modernity, Reproduction and the Desire for a “High Quality” Population (2014);发表多篇有国际影响力的文章;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入选上海市浦江计划,合作主持香港GRF项目,并参与上海市卫计委和教委等主持的多个跨学科的医学人文项目。

书友短评:

@ Sab 速读 第二部分太精彩了 @ 椰椰子🌈 最受启发的是“关联”和“赛博”的存在形式。“经是好经,都是和尚念歪了”,但“经”/技术/人/…本身就是在关联中存在。生物/非生物,技术/人,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限。放在失智症群体上,“如果在照料的过程中,我们聚焦的是一种联系,而不是去纠结‘那个人是否存在’;更多地去互动,而不是纠结谈话内容的连贯和一致,那么这种照料就不是‘管’,而是被照料者共同参与,能同时从参与中获得欢乐的互动的实践”。 @ 牧华 内容还不错,朱老师功力是强的,就是作为论文集还是显得比较杂。 @ Accélération 不错的入门之作,不过还是太散了一些。 @ 复健太空人 简明清晰,语言非常流畅,感觉如果不是这个书名给了人很强的专业印象,这种由案例引申至理论和实践探讨、具备充足反思性的作品,或许能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大众的视野,实现各论结尾的野心。印象很深的是书中对一些理论的解释,之前在别的论文里读过相关的介绍,觉得很生涩(有时还有些无聊),但当这些理论和医学实践结合起来,理论一下子就变得生动了,真的能够让人打开新的想象空间。多一星给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诚。 @ noitalumis 想去旁聽STS💭 @ 鳄鱼野 功力了得 @ occult 1. 辅助生殖技术与国家生殖治理;2. 生殖旅游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3. 等待中的病人、生活被悬置、无病的病态;4. 产前检测技术实践中的隐喻(胎儿与宝宝);5. 现代生物命名法中的性别规范;6. 医学人类学与记忆(失智老人);7. 识别、认知主体与互动主体;失去记忆的社会交往与礼物互惠制度的联系;8. “管”的政治含义与家庭的双重性。 @ 云在青天 以人类学和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医学,抑或更广义的科学的文化解码。文献回顾的典范。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第 一 论 日常生活与生老病死:人类学视野下的生物医学
第 二 论 医学人类学与医学人文教育
第 三 论 “研究”与“建议”:医学人类学在精神卫生政策研究中的实践
第 四 论 问题奶粉事件辨析:一个基于行动者网络的视角
第 五 论 跨界与共生:全球生态危机时代下的人类学回应
第二部分
第 六 论 医学人类学研究的“沃土”:生育
第 七 论 赛博女权主义理论和生殖技术的民族志研究
第 八 论 新技术下的选择性生育: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生殖领域基因检测
第 九 论 “潜在性”的预测:人口质量监控与产前检测技术的民族志研究/
第三部分
第 十 论 当代人类学视角中的性别医学
第十一论 记忆、识别与照料政治:失智老人民族志田野研究的启示
第十二论 “管”:照护还是控制?——对上海城市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照护的民族志研究   
· · · · · ·

  • 作为新生代女权主义学者,哈拉维所要放弃的是以往过于舒适的种种传统界限、领域和身份政治,她不惧怕各种赛博,而是庆祝、拥抱并团结各种杂交体的力量。当今世界是赛博世界,每个个体都是赛博,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所谓的“纯种”“精粹”“本质”才是真正的怪胎,任何声称是这些怪胎重视度守道卫士的人、物、思想、物质都是与赛博女权主义格格不入的背离。
    —— 引自章节:第 七 论 赛博女权主义理论和生殖技术的民族志研究
  • 对于女性来说,健康的婴儿作为家庭的唯一希望意味着一切,而在国家政治中,良好的生育只是健康人口增加的另外一个数字。在过去的30年里,一种关于中国人口潜在性的政治已经通过一种经济学的话语表达出来。自1978年中国政府首次启动旨在发展市场的经济改革以来,经济话语已经取代了意识形态、政治或阶级斗争的话语,并开始主导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经济”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镜头,通过它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复杂性。“经济发展”已经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这种背景下,每当孕妇和医生之间发生冲突时,双方都倾向于将责任归咎于中国不发达的经济条件,这并不奇怪。他们愿意以非常简单的方式重复经济学的故事,并渴望通过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来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反复用量化的现在来预测未来,并使自己受制于质量保证体系(如优生)。这种体系要求人们从利润和损失的角度来考虑世界上包括生殖、家庭生活在内的方方面面,并通过数字来计算一切。孕妇发现自己从怀孕开始就陷入了一个充满“可能性”和“百分比”的世界,这一切都表明了怀上一个“有缺陷”的胎儿的可能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有各种精确的统计数字,但现代世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不确定。对怀上不正常婴儿的潜在可能性的挥之不去的恐惧导致一些孕妇选择进行所有可能的产前检查,但以百分比形式出现的检查结果将她们推向了因焦虑而崩溃的边缘。焦虑再次让她们寻找进一步的保证做另外的检测。从这个旨在对胎儿进行预测的保证体系中,一个不确定的自我开始显现。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母亲而言,尽管她们目前的工作岗位令人满意,生活条件舒适,但据笔者观察她们对未来从未感到真正的安全。她们担心她们的孩子将来会面临竞争,害怕被贴上“低质量”生活的标签,害怕从“高质量”人群淘汰,这导致她们在怀孕期间进行优生的实践。正如其中一位新妈妈所说:“我们中国人为下一代而活。”的确,下一代具身化了等待出现的巨大力量…
    —— 引自章节:第 九 论 “潜在性”的预测:人口质量监控与产前检测技术的民
  •   人类学讲读(共3册),这套丛书还有《发展人类学十二讲》《当代人类学十二讲》。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医学人类学十二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