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剑、石

书名:银、剑、石拉丁美洲的三重烙印
作者:[美]玛丽·阿拉纳
译者:林华
ISBN:9787521724707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1-4-5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28
豆瓣评分: 9.2

书籍简介:

★201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书单榜中榜非虚构获奖作品 ★2020年安德鲁·卡内基优秀小说与非小说奖入围作品 ★理解拉丁美洲的钥匙,就藏在银、剑、石三股力量交织的历史之中 . 【内容简介】 莱昂诺尔·冈萨雷斯生活的小社区位于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5 500米的高处,那里是海拔最高的人类居住地之一。与已故的丈夫一样,她在金矿上工作,其工作方式与西班牙征服后的印第安人被迫从事的几无二致。在当地,文盲、营养不良和疾病与五百年前一样盛行,而时至今日,一个矿工的生存状况依然受制于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卡洛斯·布埃尔戈斯是古巴人,年轻时曾在安哥拉内战中浴血奋战,现居住于美国新奥尔良郊外的一个安静社区。他是1980年古巴驱逐到美国的数百名罪犯中的一员。他的故事呼应了贯穿拉丁美洲历史的暴力行为,从前哥伦布时代的征战到西班牙殖民的暴行,从19世纪和20世纪的战争与革命到今日的街头动乱和军事镇压。 哈维尔·阿尔沃是一位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耶稣会神父,他移民到玻利维亚,数十年如一日在原住民中工作。他自认在思想和情感上都是一名印第安人,因而在自己的“第二祖国”广为人知。尽管他的目标更多是学习而非传教,但他的经历实际上与一段充满变数的过去一脉相承。那时,神父与征服者并肩前进,为了争夺新世界而强制原住民皈依基督教。从那时起,天主教会就在拉丁美洲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中心作用,而这种作用显然具有两面性。 在《银、剑、石》一书中,秘鲁裔作家玛丽·阿拉纳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扎实的纪实写作将三位当代拉美人的故事与拉丁美洲过去千年的历史无缝编织在一起,从而阐释了自前哥伦布时代至今,定义拉丁美洲的三个恒久主题:来自外部的对资源的无尽索取(银)、挥之不去的暴力阴影(剑),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石)。串联历史与现实,抛开“胜利者视角”,阿拉纳尝试挖掘拉丁美洲的独特经历奠定的“本性”,勾勒出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身份、心态与命运。 . 【编辑推荐】 1、揭开朦胧面纱,用一本书感知拉丁美洲 怎样全面把握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这片土地上的人有着怎样的特征?无论是神秘的古代文明、鲜明的文学风格,还是动荡的政局、不平衡的发展,拉丁美洲究竟为何与世界其他地区如此不同?读完这本书你或许会有答案。 2、银—剑—石:把握拉美灵魂的三元素 作者阿拉纳独到而大胆地提出了千年来定义拉丁美洲这片土地的三个恒久主题:银——来自外部的对矿藏资源的无尽索取,剑——根深蒂固的暴力手段,石——宗教信仰的持久力量。它们的影响自殖民者到来之前就已存在,也根植于今日拉美人的思维之中,是理解拉美的重要切入点。 3、秘鲁裔美国作家真诚思考拉美身份,尝试挖掘拉美的“本性” 阿拉纳出生于秘鲁利马,9岁移居美国(父亲是秘鲁人,母亲是美国人)。她童年经历了两国生活的转换和适应,对拉美文化身份有多年的思考和洞察,既有丰富的切身经验,又能具备他者视角,既有批判,又有反思,堪称写作本主题的不二人选。 4、历史与纪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兼具全景与洞察 阿拉纳以记者身份深度跟踪3位访谈对象,短则5年,长则25年,用特稿式的生动写作呈现了他们的经历。她又用扎实而严谨的文献研究铺陈出拉美的千年历史大背景,使我们看见这3位矿工、士兵和神父的生活轨迹如何与数百年前的祖先遥相呼应,拉美人民的命运如何与“银、剑、石”的故事交织在一起。 . 【名人/媒体推荐】 玛丽·阿拉纳的拉美史新著《银、剑、石》意义深远,令人惊叹。建议任何想了解这个半球和我们当前危机的人都去读一读这本书。 茱莉娅·阿尔瓦雷斯Julia Alvarez 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美国国家荣誉艺术奖章获得者,《蝴蝶飞舞时》作者 正如阿拉纳本人所言,《银、剑、石》并非一部直截了当的拉丁美洲史。同样,它也不是一部新闻纪实作品。确切而言,它是个混血儿,将学术性的历史分析与深度报道和政治评论结合在一起……有理有据、掷地有声的表达,值得广泛关注。 阿尔瓦罗·恩里克Álvaro Enrigue 墨西哥作家、普林斯顿拉美研究项目研究员,《突然死亡》作者 追寻一个大陆的灵魂是一项非凡壮举,玛丽·阿拉纳以精准的学术性、公允的道德立场和优雅的行文做到了这一点。任何想要了解——真正了解——拉丁美洲是什么以及从何而来的人,不妨从《银、剑、石》开始。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Juan Gabriel Vásquez 哥伦比亚作家、《坠物之声》作者 基于细致入微的研究,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史诗般的叙事、优美的文笔和丰满的人物刻画……阿拉纳的优势在于她讲故事时的激情与力量,她对过去五百年里是什么塑造了拉丁美洲的阐释触达了真相……上佳之作。 《华盛顿邮报》 The Washington Post 通过对三重“烙印”的独到挖掘,阿拉纳将拉丁美洲的历史娓娓道来……在这部探索、联结与分析的杰作中,阿拉纳提供了一种扣人心弦、另辟蹊径的视角,重新看待一个被贪婪和暴政背叛的重要地区。 《书单》(星级书评) Booklist (starred review)

作者简介:

[美] 玛丽·阿拉纳(Marie Arana)

出生于秘鲁利马,现居美国华盛顿。她是作家、编辑、记者和文学评论家,也是美国国会图书馆高级顾问和美国国家图书节文学总监。

阿拉纳的职业生涯始于图书出版业,曾任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副总裁,后连续十多年担任《华盛顿邮报》文学栏目“图书世界”主编,目前是该报的自由撰稿人,也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西班牙《国家报》、哥伦比亚《时代报》和秘鲁《商业报》等多家媒体撰文。她同时从事虚构和非虚构写作,是一名优秀而成熟的写作者。

她的代表作《玻利瓦尔:美洲解放者》(Bolívar: American Liberator)荣获2014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她撰写的回忆录《美洲女孩》(American Chica)描述了她本人横跨北美和南美两种文化的童年,入围200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终选名单。阿拉纳另著有小说《玻璃纸》(Cellophane)和《利马之夜》(Lima Nights),还曾参与电影《女孩崛起》(Girl Rising)的编剧工作。

书友短评:

@ 岂能无怪哉 历史总是在反复重演,而在拉丁美洲,现象更加明显。千年前被奴役,五百年前被奴役,近现代依然还在被奴役。虽然玛雅人、印加人不在被特别被标签,但他们的基因已然被保留下来了,想要继续活着。现实的残酷以及依然尚存的矿石、权力、信仰,还始终萦绕在拉丁美洲,而旧大陆的人,多少人存有负罪感,你或者我?虽是社科类,在书中提到了好多位拉美作家的文学作品,作品中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想要继续读波拉尼奥全集的冲动被激发了,包括其他拉美作家,好多根植于那个时代的作品。“打开一扇窗,发现窗外还有一间拥有无数扇窗的大房间。” @ 深溪虎 拉美地区被主要国家所忽视,可能比非洲还要被忽视,没有人关心在拉美发生的任何事情。这本书可能是对拉美历史发展情况的速通读本。作者热烈的文字和令人深省的评述(无论是来自作者本人还是引述)让人印象深刻。“历史是由谬误、似是而非的论点和忘却组成的。”“一个稳定的社会也需要经济正义、社会平等和教育机会这三个支柱的平衡发展。”“直面现实,我们可以看到拉丁美洲叙事的核心是不胜枚举的邪恶不公。除非拉丁美洲弄明白这些邪恶不公如何塑造了它的人民,在人民心中埋下了怨毒,阻滞了人民的发展,否则它的未来仍然摆脱不了银、剑、石的三重烙印。” @ 普鲁斯特起床了 太牛了。。拉美的历史是从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开始的吗?作者拨开历史偏见之雾的决心是清晰的。当我读到欧洲殖民者如此残暴地奴役和屠杀原住民,为人类嗜血和暴虐的本性感到绝望和窒息,读到最后,也同样会为传教士改变这片土地社会结构的勇气深感振奋,传播正义、博爱和平等同样也是人类本性中的闪耀。拉美如同是混杂着各种强烈欲望的火药桶,百年来在多种势力之间寻求平衡又失去,又寻求。语言充满了力量,激情澎湃。当我理解这些历史,看待自己所身处的社会和时间也多了很多维度,谁能自外于历史呢?如很多人所说,读了这本书,才能更好地理解《百年孤独》。

书籍目录

第一章:至今尚寻黄金国
第一部分:银
第二章:山神之脉
第三章:金属饥渴
第四章:白衣王之踪
第五章:盲目的野心
第二部分:剑
第六章:嗜血之欲
第七章:塑就拉丁美洲心态的革命
第八章:强人崛起,恶龙出现
第九章:慢烧的野火
第三部分:石
第十章:昔日之神
第十一章:此石胜彼石
第十二章:上帝之家
后记:本性如此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 · · · · ·

  • 拉丁美洲遭到征服,成为我们今天所知的大陆之前,资源、暴力和宗教早已是这里的重要力量。前哥伦布时代,这里的人民就经常遭到肆意掠夺、残酷虐待,还被强迫接受外来信仰。但是,哥伦布坚称他发现的是亚洲,说这块土地富饶多金,人民温和驯顺,易于奴役欺骗。这是关于美洲的众多谎言中的第一条。其实,他发现的不是亚洲,这里并非遍地黄金,人民也不温顺易骗。原住民最终的确沦为了奴隶,男人去做苦工,女人成为性奴,但是他们的新主人从未真正明白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没有人真正理解美洲原住民,没有人想到他们最终会声索自己与生俱来的权利。他们被送进矿井, 赶到田里;他们的生命力被榨干,文化被消灭。用来压制他们的暴力给他们造成了伤口,用来安抚他们的信仰变成了疗伤的药膏。最后,他们被收服、被混血、被洗脑,在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这些南锥体国家则是被全部消灭。而谎言仍在继续。就算是才华横溢的奥威尔,也不可能想象出一个比拉丁美洲更超现实、更令人精神错乱的世界。欧洲为拉丁美洲编造了无数的神话,也从拉丁美洲获取了最大的利益。它确立了这样的观念:拉美的文化并不重要,欧洲人比拉美人高级,天生要统治他们,给他们带来进步。后来,北美进一步扩大了这个观念。拉丁美洲人对所有这些照单全收。詹姆斯·鲍德温曾写到,美洲历史比我们对它的任何叙述都更漫长、更丰富、更多样、更美丽,也更可怕。此言绝对适用于美国以南的美洲。过去的记叙使我们习惯于用入侵者的眼光,从征服者的角度看历史。一位研究前哥伦布时期文化的著名历史学家说过,我们以为拉丁美洲的历史始于西班牙征服者,是西班牙的故事。拉丁美洲其余的故事则散布在历史的迷雾中,被扫到历史的边缘无人问津。我们通常认为,拉丁美洲这片土地是哥伦布与泰诺人的故事,是科尔特斯与阿兹特克人的故事,是皮萨罗与印加人的故事,是卡韦萨·德·巴卡与瓜拉尼人的故事,是西班牙与它的殖民地的故事,是本土独裁者与被他们杀害的…
    —— 引自章节:后记:本性如此
  • 正如蒂娜・罗森堡( Tina Rosenberg)在她1991年出版的令人心碎的《该隐的孩子》( Children of Cain)一书中所写:数量不是问题的全部。拉丁美洲的暴力如此严重,部分因为它大多是政治暴カ,是经过精心策划、由社会中有组织的群体针对其他群体成员实施的暴力。暴力被用作传达信息的工具。犯下暴力的是负责保护公民的机构。很多人都认为暴力有理。它与美国那种漫无目的、偶然随意的个人暴力不同,比那更邪恶。这样的暴力至今犹存。
    —— 引自章节:第八章:强人崛起,恶龙出现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银、剑、石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