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通意会

书名: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
作者:杨天宏
译者:
ISBN:9787220133046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8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
豆瓣评分: 8.9

书籍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史学有着数千年的学术积淀,作为现代学科,历史学的发展也已远逾百年。近百年来,新的理论方法层出不穷,研究者目迷五色,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一味死守旧法,崇尚实证,未必合宜。“史无定法”,本书作者整理了自己多年来有关史学理论的研究,在认同“实证”价值的前提下,总结了许多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本书涉及的领域与研究范围较宽,将不同知识领域的文章编排在同一本书中,可以引起更多读者的兴趣。

作者简介:

杨天宏,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学科领域跨越政治、法律、宗教、外交,成果丰硕。已出版学术著作9部,译著2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发表32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课题3项。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

书友短评:

@ 格野 上编是精华所在,心通意会,引用陈寅恪的说法,虚证系指历史研究中要有形而上的思维。杨以兰克为例,他认为实证主义是对兰克史学的误读,兰克在自身的著作中展示了史学理论与方法,充分体现了对形上精神层面的重视,民国史学的成就也是基于虚实并重的结果。作者高度重视将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现代学术理论相结合,多篇文章的内容都围绕此展开,进行中西对比,好像近现代思想史领域通常的做法,罗志田、王汎森均是如此。在谈到学科中国化时,杨说要坚持国际化的前提,否则以“化”为代价将失去与境外交流的话语权。作者强调政治史在民国史研究中的重要性,甚至说“全部民国史都是政治史”,盲目追随西方史学界的学术关怀不符合国情。关于北洋军阀研究,作者用了许多案例证明这一时期的“成绩”,当然他明确指出实际是北洋政府因其控制力有限自然形成的状态 @ 白菜 杨老师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老师,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学界有目共睹,自不待言。本书需要好好琢磨的是上编和下编。以我肤浅的认识,杨老师以实证见长,曹锟贿选和罗文干案研究可见一斑。但第一部分杨老师呈现出他强调“虚证”的一面,尤见其史识宏阔的一面,而桐城派一文是一篇可以反腐学习揣摩的学术史佳作。老一辈学人的武器库里真的是装备满满啊。另外可以好好咀嚼的是两篇附录里面有不少学界轶事,从中可以一窥80-90年代的学术生态,当然还有一些可以挖掘的学术八卦,那就自待有心人去考究了。 @ 白菜 精彩 @ 田季琰 书不错,只是校对不精, 76页脚注“背景”竟误作北京,主事者也应该自裁了。

书籍目录

序/001
上 编 史学理论与方法探讨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003
中国文化中的“形上”与兰克史学中的“虚质”/026
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047
典范兴替:桐城义法与桐城派的近代命运/075
系统性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121
政治史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位置/142
日薄虞渊:“北洋军阀史”研究之两面观/158
“无名艺术史”的概念与引喻/179
论雅俗:从一位青年学子的小书说起/205
他山之石如何攻玉:城市史研究方法浅议/209
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与技术处理/219
博雅创新与学术诚信/230
读书六法:朱熹读书方法演绎/242
中 编 史学论著方法点评
边政何以成“学”/257
地方性知识的发掘与超越/269
道与道台研究之道/279
民国医患关系的社会史解读/285
执两用中与政治保守主义/290
中国地方议会政制研究的正奇之道/299
立足全境的区域毒品与禁毒史研究/309
走向川康地区的身体史研究/315
康区近代社会研究的域外视角/322
地方军事史志撰述中的“内行说法”/333
下 编 史书序跋中的方法论提示
《基督教与民国知识分子》序与跋/343
《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序/355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序/373
《门罗宗派在中国》序/390
《晚明书风与碑学思想滥觞》序/402
附录一 酒量与学术豪气:纪念隗瀛涛先生/412
附录二 我与龚书铎先生的学缘/420
· · · · · ·

  •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既有的民国史研究被条块分割,不成统系。所究北洋时期经济的不研究同期政治,研究北洋时期教育的可以置政治于不顺,至于社会史研究,更好像与从总体上建构了民国“社会”的国家无关。一切专门的研究都没有统摄,而“专门史”的学科设置似乎还给这样的研究状况提供了合理依据。多斯(Francois Dosse曾批评第三期年鉴史学呈“碎片化”状态,其实“破碎化”在西方未必真正成为问题,因西人比较讲究理论分析,任何具体的历史论说都要寻找或创立一种理论来统摄,但凡有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抽象统摄,看似弧立的东西也就找到了与“他者”的联系。中国则不然,中国的历吏学者本来就相对缺少抽象思维训练,又画地为牢,作黄自等,研究领域一旦变得狭小和专门,也就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 引自章节:政治史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位置/142
  • 中国历史学家面临的问题则不同。近代以来,政制建设与运作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民国存在38年,国家人民历经磨难,所争均在于此。即便是在今天,改治改革问题仍然处于不断探素之中。彼岸不认为是问题的政治在此岸却一直是国人期待解决的牵动全局的重大问题。俗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已然“温饱”的西方史学界的学术关怀不包含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固无可指责,处于“饥饿”状态的中国学人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而盲目以西方学者的学术关怀为时尚,以年鉴学派基于自身需求提出的主张作为思想及学术食粮,不关注政治史的取向蔚然成风,也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 引自章节:政治史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位置/142
  •   论世衡史丛书(共31册),这套丛书还有《近代中国的乡谊与政治》《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历史学新趋势》《西汉经学源流》《话语提炼与中国历史研究》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心通意会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