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传媒

书名:性别与传媒
作者:[英]罗萨林·吉尔
译者:程丽蓉/王涛
ISBN:9787561499801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68
豆瓣评分: 7.5

书籍简介:

作者简介:

书友短评:

@ 不良梨山 通俗易懂个鬼?感觉很拗口,很多专业术语名词,基本都是长难句(如同做阅读题),还得画出句子切分才能明白,翻译多断点句就好了。读了两页用了半小时,画了好多个问号,放弃了,决定先读别的再来攻克。 @ 童文洁 后女性主义读本, 每当举例子的时候,我就一脸懵逼。 @ 燕酱 翻译得太差了…不如看原著 @ nomomo 意识形态批评的视角很好,霸权、话语分析、福柯的权力观 @ selfcomm 脱口秀和最后两章没有看完,理论部分看得快了些,需要认真点再看。////看到这些符号学和话语分析压力好大,感觉自己掌握不了这些理论工具。也许不以写论文的标准要求自己心会放宽一点吧,把它当成剖析文化现象的一把手术刀。 @ momo 断断续续读了大半年,翻译得晦涩的,有些句子真的看不懂。搭配李银河的《女性主义》,结合女性主义运动的背景知识读起来会好一些。印象最深的是新闻那一张,句句见血。对直观认识性别与传媒有挺大帮助的。 @ a酱 翻译的书总是有些地方读不懂,但是总体来说给了我许多新的观点,特别是后女性主义的部分 不过脱口秀的部分,确定翻译没问题吗?总感觉说的应该是真人秀吧

书籍目录

  • 反语也用于在自我与特定的观点或信念之间建立安全的距离,特别是当对某事激情满怀或过于关心而被视为粗野的时候。如伊安·帕克关于示爱的论述,后现代和反语版本的“我爱你”或许就是这个样子——“如芭芭拉・卡特兰所说,‘我爱你爱得发狂’”(帕克,1989)。这种引用或注释在说话者与示爱行为之间设置起保护性距离。
    —— 引自第237页
  • 凡・祖伦(1998 )认为,关于女性和新闻价值的研究掲示了人们广泛认同的关于女性的刻板印象的渗透力。她注意到,男性与女性记者观点不一样,他们感兴趣的新闻不同,报道的方式也不一样。但是,当研究观察的是新闻实践而不是兴趣看法时,两个细微的差异出现了:比起男记者,女记者对观众的需求更感兴趣,或者以之为出发点;同时她们还会更倾向于从女性说话者那里挖更多的东西。所有其他的假定都不存在。凡·祖伦指出,没错,新闻价值存在性别差异的看法以女性获得既定的刻板印象或者传统的女性气质及其职位下而终结,而这恰恰有助于制造和延续已经存在的神话。一些女记者为避免被对号座而一直积极抗争,争取能写作关于政治、经济政策的新闻,而不是被隔离在充斥着广告的报纸和广播电视的生活节目中。从这个观点来看,可以得出与克瑞斯玛的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即不是女性的入导致新闻业的女性化,而是新闻业的转变导致更多女性进人这个行业。那么,新闻业中女性数量的增长可能是整个新闻产业转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下面我将考察这些转变的部分内容。
    —— 引自第105页
  •   符号学译丛(共18册),这套丛书还有《意义的形式》《影像化的现代》《皮尔斯:论符号》《符号学与艺术理论》《生命符号学》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性别与传媒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