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沧桑

书名:无尽沧桑一纸婚约与一个法国普通家族的浮沉,1700—1900
作者:[英]艾玛·罗斯柴尔德
译者:李可欣
ISBN:9787547746486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9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04
豆瓣评分:

书籍简介:

以一个不识字的妇人为起点 跨越五代人,书写普通人的怕与爱 结合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开创家族研究的新方法 道尽法国三百年政治、经济与社会沧桑 ——————————– ◎内容简介 1764年12月一个星期天的午后,在法国西南部城市昂古莱姆,一大群亲戚和邻居相聚一处,共同庆祝、见证玛丽•艾马尔的女儿与女婿的结合。这原本是一场再寻常不过的活动,注定不会被任何历史记载所注意,直到有人发现这场活动留下了一份签有83个人名的婚前协议。 历史学家艾玛•罗斯柴尔德,结合教区档案、税务记录、报纸、回忆录等材料,对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女性玛丽•艾马尔及其后五代人的故事进行了全景式观察,并围绕婚前协议的83个签名,发掘出与之相关的4089个人,以及与这4089个人相关的更多人,进而开辟了一片由他们共同构成的、无边无际的历史时空。它就像一幅勃鲁盖尔的画,其间埋藏有无数细密的历史脉络,诉说着与罗伯斯庇尔、拿破仑、托克维尔、巴尔扎克同时代的普通人的怕与爱、不安与希望,道尽了法国近三百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沧桑。 ————————————– ◎作品看点 ★发现一个普通法国家族漫长的历史,讲述五代人的升降浮沉 艾玛·罗斯柴尔德把目光投向一个法国外省普通家族,从两份文件和一个不识字的寡妇玛丽·艾马尔出发,一步步走进五代人的生活。他们品尝过婚姻的喜悦、为人父母的幸福,也经历了失去另一半、子女早夭的不幸;他们有的儿孙满堂,有的终生未婚;他们有的远走他乡,有的守在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宅,成为大家族的根;他们有的默默无闻、一生穷困潦倒,有的生活富裕、颇有资本,还有人成为红衣主教。在动荡年代,他们都在努力讨生活。 ★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呈现法国近三百年历史变迁 从一个无名家族,到他们的邻里亲友,再到地方社会和整个法国,作者把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历史联系起来,普通人的婚姻、职业选择、阶层流动、跨区域与跨国移民等日常生活与战争、经济危机、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关系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英法战争、经济危机与变革、法国大革命、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拉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发展与地方社会的互动的实况经作者的描述变得清晰起来。 ★利用档案编织社会关系网络,绘制挣扎求生的普通人群像 本书所呈现的是一幅法国版的清明上河图,地方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殖民地居民、奴隶和外国人:走街串巷的小贩、到海外碰运气的木匠、寄宿学校的校长、记录地方历史的商人、基层税吏和士兵、依靠房产致富的独身姐妹、印刷厂的老板和银行家、裁缝、屠夫、教会学校的学生、不同教派的教士和修女等,纷纷登场。 ★揭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被遮蔽的女性的地位 女性在作者呈现的这段历史中占有特别的地位,见证婚前协议签署的83个人中,有43人是女性,她们或经营商店,或售卖饰品、粮油和陶器,还有裁缝。在玛丽·艾马尔一家的经济生活中,处于中心并发挥作用的是女性。玛丽的大外孙女一度是家族中最富裕的成员,在19世纪成为家族发展的资本来源。她和四个姐妹共同创办了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后来还指定把遗产留给家族女性成员。 —————————————— ◎推荐语 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家族史著作,它以令人眼花缭乱的人名开始,于时空中追踪这些人名的蛛丝马迹,以一反常规的研究方法,重审关于18世纪和19世纪法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诸多流行观念。 ——《纽约时报书评》 罗斯柴尔德认为,许多历史学家都会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留名青史的重要之人,一类是沦为统计数字、淹没于历史长河的碌碌之辈。但在这本书中,她拒绝这么做,并且通过这本书成功展示出,对普通人的关注同样可以为解读法国大革命这样的非凡历史时刻提供全新的视角。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无尽沧桑》成就非凡。它不禁让人将罗斯柴尔德与左拉相提并论,只有技艺精湛的大师才能以一个普通文盲妇人为起点,运用最前沿的方法为一个社会重构其世界。人们长期以来认为法国内陆生活是停滞封闭的,这本书打破了这一假设,它如同一张丰富多彩的挂毯,将成为未来多年历史写作的典范。 ——林•亨特,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杰出研究教授 这部著作引人入胜、具有开创性。它描绘了一系列鲜为人知的人物,如卖柠檬水的小贩、为琐碎债务争吵的人、丢失心爱小狗的人、寻找失散亲人的人,以及在一个动荡的世纪中陷入各种日常和非常麻烦的人,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我们衡量历史的尺度改变了。随着这些人的生活开始与圣多明各、塔希提、叙利亚等遥远的世界各地发生联系,他们所在的法国小镇也成为全球变革的缩影。 ——埃米•斯坦利,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艾玛•罗斯柴尔德(Emma Rothschild),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杰里米与简•诺尔斯讲席教授、历史与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剑桥大学莫德琳学院研究员。著有《经济情操论》《帝国的内在生活》。

◎译者简介

李可欣,译者,同济大学风景园林系硕士。已翻译《寻找金丝雀树》《都铎王朝》等多部作品。

书友短评:

@ 基瑞尔 很容易让人想起Amazon五年前那部《罗曼诺夫后裔》所创造的神韵——众人在微小的信息中,串联出一段无限可能的家族史以及不曾发觉的联系。一纸婚约签字的众人,慢慢延展至这些人生活轨迹的想象:几乎局限于一个社区中,仅有少数人通达“外部”;和更大的历史事件保持着隔绝和平行,但也在只言片语里见证着经济生活状态的变化以及受到的影响。它好像一本细水流长的“宅斗式”小说,却也真正关于信息。“小”到让人仿佛融入其中,“大”到会让人可怕竟然还有如此多未知。【 十分枯燥 十分无聊。虽然是微观史,但具体到个体身上的史料实在是有限,以至于书的前半部分会出现大量诸如XX人是XX职业出现在XX记录上;又比如婚前协议的86人中有xx人是xx职业等看上去“很注水”的流水账。这样枯燥的描写导致很多情节和人物根本留不下印象,然后就切换主题、人物去写另外的事情了。从可读性上来说,作为普通人这本书的可读性或者用偏见的趣味来说,这本是十分枯燥的。学术和历史研究方面没有追求,所以就不评价了。 @ 乙左左 作者给自己出了一个很难的题目,要用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观”来写法国史,以避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反之亦然)的弊病。她的办法是追踪两个核心家庭及社交圈,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大量调动国家统计数据之外的档案材料,来编织一个半世纪的法国史、家族史,赋以其可感知的温度和人情味。这样的“中观”史的一个好处是从侧面反映非生产性经济(海关、军队、教育、信贷、家政等服务性产业)在法国经济中的作用,补足并修正了传统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史研究。“中观”史的另一特点就是作者提醒注意的,它不可能使“宏观”和“微观”完全无缝对接,作为研究样本的对象大多为底层,其言行与“大历史”并不合拍,作为个体他们不从属于某种“力量”。此书牵涉人事甚多,若自己动笔画一张家族树状图会省力很多。 @ 鼻涕牛儿 十分枯燥 十分无聊。虽然是微观史,但具体到个体身上的史料实在是有限,以至于书的前半部分会出现大量诸如XX人是XX职业出现在XX记录上;又比如婚前协议的86人中有xx人是xx职业等看上去“很注水”的流水账。这样枯燥的描写导致很多情节和人物根本留不下印象,然后就切换主题、人物去写另外的事情了。从可读性上来说,作为普通人这本书的可读性或者用偏见的趣味来说,这本是十分枯燥的。学术和历史研究方面没有追求,所以就不评价了。

书籍目录

引言 起落人生
第一章 玛丽·艾马尔的世界
第二章 婚前协议
第三章 鸟瞰
第四章 第一场革命
第五章 法国大革命在昂古莱姆
第六章 变革年代里的一家人
第七章 现代人生
第八章 经济生活史
第九章 家族资本
第十章 夏尔·马夏尔和路易丝
第十一章 故事的终结
致谢
附录一 子女和孙辈
附录二 83个签名者
注释
索引
· · · · · ·

  理想国译丛(共71册),这套丛书还有《金与铁》《娜塔莎之舞》《克里米亚战争》《苏联的最后一天》《耳语者》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无尽沧桑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