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亲昵

书名:文化亲昵
作者:[美]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译者:纳日碧力戈等译/纳日碧力戈
ISBN:978753277856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80
豆瓣评分: 7.0

书籍简介:

近些年来,人类学对国家和民族主义有了迟到的聚焦和浓厚的兴趣。迄今为止,人类学者大都把国家作为在本地社会生活中具有敌意和侵犯性的东西而加以回避,同时把民族主义看作是本学科令人难堪的表兄妹,后者极容易表达过度的本质主义和概念的物化倾向。 现在他们终于开始做他们最胜任的事情,把兴趣转向国民和公职人员的经验而非正式机构的问题。即便如此,他们似乎常把官方意识形态,当作有关民族国家的真实而准确的表述。这很奇怪,因为以这种方式谈论“国家”,就是在复制大多数人予以怒斥的本质主义。对于这种奇怪的自相矛盾,几乎无人可以完全幸免。 实际上,多数人类学学者最终发现,一些国民会比其他人更少愿意接受官方核准的文化和法律规范。即便在更加和平的时代,似乎国家通常会依赖由共同对国家本身表达不敬与藐视而产生的团结感。所以,我在本书中明确指出,当下人类学所面临的挑战,是透过民族一致性的表面看问题,以便探讨创造性异议的诸多可能和限度。不要再把民族国家和本质主义全都看作日常经验中遥不可及的敌人,而是视为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方面。

作者简介: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国际著名人类学家,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

书友短评:

@ syuuei 用人类学的方式去研究民族国家的基础(隐私)——文化亲昵。和英文版结合起来看的,一部分确实翻译的问题,把一些原本平实的表达变得诘屈聱牙,且译名没有统一。但另一部分确实是作者本身的锅,是一本对人类学入门者非常不友好的书,有大量学术名词,预设了学术门槛,又丢失了人类学看家本领——民族志细节,这些民族志细节在书中的呈现非常碎片化,且一样丢失了语言的平实感,虽然矛盾的是,这是本书的主题——文化亲昵所表达的东西。这个译本是根据cultural intimacy的第二版译出的,中文译本出版时,英文版的第三版已经出了。稍微浏览了第三版,Herzfeld好像意识到了一些问题,表达更加清晰,对所涉及的民族志细节有了更多的展开,但是因为没有细读第三版,仅仅是我的非常粗浅的感受。 @ 读书经眼 用人类学的方式去研究民族国家的基础(隐私)——文化亲昵。和英文版结合起来看的,一部分确实翻译的问题,把一些原本平实的表达变得诘屈聱牙,且译名没有统一。但另一部分确实是作者本身的锅,是一本对人类学入门者非常不友好的书,有大量学术名词,预设了学术门槛,又丢失了人类学看家本领——民族志细节,这些民族志细节在书中的呈现非常碎片化,且一样丢失了语言的平实感,虽然矛盾的是,这是本书的主题——文化亲昵所表达的东西。这个译本是根据cultural intimacy的第二版译出的,中文译本出版时,英文版的第三版已经出了。稍微浏览了第三版,Herzfeld好像意识到了一些问题,表达更加清晰,对所涉及的民族志细节有了更多的展开,但是因为没有细读第三版,仅仅是我的非常粗浅的感受。

书籍目录

前言和致谢
第一章 文化亲昵导引
第二章 文化亲昵的地缘政治新反思
第三章 定义和边界
第四章 有说服力的相似性
第五章 隐喻的危险: 从波涛汹涌到热血沸腾
第六章 文化亲昵与欧洲的意义
第七章 结构性怀旧: 克里特山村的时间和誓言
第八章 社会诗性的理论与实践: 常规人与非常规实践
第九章 刻板化运作
后记 面向激进中间立场?
参考资料
· · · · · ·

  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共12册),这套丛书还有《重新想象全球健康》《疾痛的故事》《“自我”中国》《小玩意》《道德的重量》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文化亲昵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