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馆简史

书名:天文馆简史从星空剧院到现代天文馆
作者:[英]威廉·法尔布雷斯
译者:朱桔
ISBN:9787521705546
出版社:中信出版·鹦鹉螺
出版时间:2019-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16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天文馆的“传记”。 天文馆的发展折射出的是科学、社会、美学、建筑的历史进程。作者从天文馆诞生的时代背景讲起,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在德国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和美国的兴起、20世纪末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最后阐述了天文馆在当代的兴盛。书中含有八十余幅插图,历数了天文馆发展史上重要的事件和里程碑式的建筑,剖析了社会发展对天文馆的影响,以及它对社会产生的反作用,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天文馆历史和现状。

作者简介:

威廉·法尔布雷斯,建筑师,作家,在英国建筑联盟学院等学校教授建筑学。著有《那些值得看的东西》。现居住于伦敦。

译者:朱桔,剑桥大学天体物理系硕士。

书友短评:

@ 九个妖 这个主题的书并不多见,它给予的思考是不仅把天文馆当作科学的建筑空间,同样也赋予其“星空剧院”的艺术场所功能。提到天文馆我首先想到的也总是星野梦美和银河铁道。与喧闹、原始和狭隘的动物园相比,天文馆给我的印象总是干净、深邃和空旷。大致是从16岁起我才逐渐有了这个意识,从此拒绝再去动物园,同时愈发留意每个地方的天文馆,尤其是星象放映,当然还有望远镜,在我看来这就是时间机器。宇宙学中也有着地球是高等生命的天文馆(虚拟设计)和动物园(文明留置)的相关假说。当然以上这些都是题外话了。作为一本天文建筑学简史,本书美中不足的是采用了黑白照片,印得不是很清晰。 @ 朝凪 3.5星。这本书是这一系列简史里比较出彩的一本,因为恰恰没有描写“简史”,而是一篇“论天文馆”的文章。书并非勾勒天文馆作为一个功能建筑的发展史,而是旨在描述人类利用天文馆来获取何种体验,从早期的类似“西洋景”的电影杂耍,也就是把天空作为猎奇的对象招徕客户;到中期把天文馆作为青少年科普、成年人的太空歌剧的场所(恰逢冷战和东西方的竞争,天文馆也成了竞争的场域);到现在天文馆的衰落,科学不再像从前那样依仗天文馆,而老百姓也恢复了猎奇的本心,天文馆本身的教化功能减弱。所以,这本书还挺好玩的,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 @ 九个妖 跟曼仔去库布里克时看到的书,从此要对实体书店真香了。在搜索引擎的算法里只会找到必须要看的书,实体书店才会有这种不期而遇。对天文馆建筑形态的论述偏向社会史和fun fact,比如lloyd wright古根海姆美术馆“光之教堂”的设计其实是他早期一个没有实现的天文馆设计的inversion,朝圣者的坡道其实本来是给摩登参观者们开着汽车悠哉上行用的。对投影技术(包括投影仪和屏幕)的考古则更有意思。Jena的蔡司公司在二战前承包了西欧北美的天文馆,二战后由于处于民主德国开始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输出自己的仪器和里面以太阳系为首的宇宙观,并且时不时把投影仪当成货币换西德的大众汽车。在西方的蔡司投影仪纷纷被数字投影取代、被cg大片比下去,淘汰了的仪器被卖到印度,继续投影跟当地的宇宙观不一定相容的天空。 @ 二鹚鸢在逃肥鸬 这个主题的书并不多见,它给予的思考是不仅把天文馆当作科学的建筑空间,同样也赋予其“星空剧院”的艺术场所功能。提到天文馆我首先想到的也总是星野梦美和银河铁道。与喧闹、原始和狭隘的动物园相比,天文馆给我的印象总是干净、深邃和空旷。大致是从16岁起我才逐渐有了这个意识,从此拒绝再去动物园,同时愈发留意每个地方的天文馆,尤其是星象放映,当然还有望远镜,在我看来这就是时间机器。宇宙学中也有着地球是高等生命的天文馆(虚拟设计)和动物园(文明留置)的相关假说。当然以上这些都是题外话了。作为一本天文建筑学简史,本书美中不足的是采用了黑白照片,印得不是很清晰。 @ K. 作为天文小白,读起来还是有些难懂,但是比起单独地介绍天文馆的酷炫,这部书明显注入了更多的灵魂与情怀,我们总在仰望天空,然后将这个观察天空的梦想放在了室内。不由得在思考,穹顶是阻断了我们和天空的距离,还是拉近了我们和天空的距离?

推荐序(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
前言 消失的星球
第一章 天文馆的前身
第二章 来自德国的发明
第三章 天文馆在东西方的发展
第四章 世界性的扩张
第五章 现代天文馆的进化
193 部分天文馆及天文仪器时间线
197 部分具有建筑特色的天文馆
203 补充阅读
207 致谢
209 图片致谢
译后记(译者朱桔)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天文馆简史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