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

书名: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作者:茅海建
译者:
ISBN:978710802294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5-7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600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天朝的崩溃》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作者简介:

茅海建:1954年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曾任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主要著作:《天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1995)、《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戊戌变法史事考》(2005)。

书友短评:

@ 林临 1.幸运听过华科尹平老师的近现代史,用尹老师的话来说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是中国被迫进行现代化的历史,是处于两个不同历史维度的国家的战争,工业国家打封建帝国是降维打击。不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讨论爱国不爱国的,是鸡同鸭讲,毫无意义。 2.本书最大亮点在于对于史料的频繁引用,查了查,茅是讨厌以论代史的,但是做过了历史就变成了考据学,相比于前者的主观臆断这就失去了历史的系统的解释能力。仅仅一个价值尺度太单薄,有时间看看历史哲学。 3.政治比历史好看。 以前学鸦片战争,我总感觉不对劲,如今读了这本书,虽然不至于像被洗了个脑,但气总算顺过来了。作者通过丰富而细致的解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十分清楚(特别是军事分析部分),难能可贵。如果要吹毛求疵的话,那就是文字功夫还有所欠缺,有些叙述显得笨重,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处理,也有失分寸。最大的收获是:永远不停地去接受新知,对个人,对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 海阔天空祝沽笙 因为史学的学术功夫不够,我还很难比较准确和专业地评判本书的价值和高度,但至少对于大部分非史学研究背景的读者而言,《天朝的崩溃》已经足够颠覆他们从官方正统教科书上得来的诸多可怜的历史“常识”了。 @ 希夷子 从字缝里看过去,满本写了四个字“体制问题”。 @ shumi2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 长老枯荣 书给满分,不管是细节,引具还是推理等,逻辑清晰。不过最后关于几个人物的批评有点过了,在那个年代长大并为官的,思想必然固化,不要说当时,哪怕现在,一些人还是满口我汉无敌。辫子虽然剪了,根子其实还是留下来了。 @ 面包麦克 历史大题很爱出,探究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兴衰和一些社会问题 @ 窗外那棵树 十年前买的书,今日方读完。自大学时,便经常从师友那里闻得学院派对本书的鄙视,但本书的文献运用与考据十分精熟,似不当此恶评。况本书的史识,即使出版近三十年,依然不算过时,我想那些恶评的学院派似乎也大多没这等史识吧?作者在正文结尾处的追问与反思,与我们当今的现实真是格格不入 @ 木南 那个年代的历史,自己了解的太模糊了。看《幼童》才发现,像李鸿章,曾国藩,唐绍仪这样的人物实在是历史之关键所在。得回头再看看。

书籍目录

自序
绪论 由琦善卖国而想到的
一 琦善其人
二 琦善卖国罪名之否定
三 琦善卖国说形成的原因
四 本书的主旨
第一章 清朝的军事力量
一 武器装备
二 兵力与编制
三 士兵与军官
第二章 骤然而至的战争
一 从严禁吸食到严禁海口
二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及其评论
三 林则徐的敌情判断
四 林则徐的制敌方略
第三章 “剿”“抚”“剿”的回旋
一 初战
二 “剿”“抚”之变
三 伊里布与浙江停战
四 琦善与广东谈判
五 虎门大战
第四章 广州的“战局”
一 杨芳的“果勇”
二 奕山的“靖逆”
三 三元里抗英的史实与传说
第五章 东南壁垒的倾塌
一 璞鼎查的东来
二 厦门的石壁
三 定海的土城
四 镇海的天险
五 浙东的反攻
第六章 “抚”议再起
一 “十可虑”
二 屡战屡败:从杭州湾到扬子江
三 求和的历程
第七章 平等与不平等
一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引起的忧虑
二 迈入陷阱:中英虎门条约
三 “等价交换”?中美望厦条约
四 “奉献”:中法黄埔条约
第八章 历史的诉说
附录
本书征引文献
人名船名对照表
插图
图一 乍浦西山嘴炮台
图二 虎门防御作战示意图
图三 广州内河战斗示意图
图四 广州之战示意图
图五 厦门的石壁
图六 厦门防御作战示意图
图七 舟山土城
图八 定海防御作战示意图
图九 镇海之战示意图
图十 乍浦之战示意图
图十一 吴淞防御作战示意图
图十二 镇江之战示意图
· · · · · ·

  • 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最终结论是,为使忠臣得志,奸臣不生,就必须加强中国的纲纪伦常,强化中国的传统。也就是说,鸦片战争所暴露出来的,不是“天朝”的弊陋,不是中华的落伍;反而是证明了中国的圣贤经典、天朝制度的正确性,坏就坏在一部分“奸臣”并没有照此办理。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道德的批判最是无情。而批判一旦升至道德的层面,事情的细节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至于细节之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教训更是成了毫无用处的废物。
    —— 引自章节:主要就这两段
  • 这里有必要分清两个问题:一是对侵略者应不应抵抗;二是若这种抵抗注定要失败,是否仍应抵抗。前者是道德层面的,结论是肯定的,没有疑义。后者是政治层面的,结论不能从前者引申而来。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区别正在于此(我拟在第八章中作专门讨论)。既然正义的反抗并不能取胜,那么,避免无谓的牺牲也是可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伊里布的消极避战不应当视作错误。
    —— 引自第204页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天朝的崩溃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