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逃避主义
作者:段义孚
译者:周尚意/张春梅
ISBN:9787543456853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7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27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逃避过程即是创造文化的过程 所有的生灵中,只有人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选择了退却。 这是一本将地理学与自然、人文、心理、历史、社会结合的书。从上述诸方向阐述人类逃避的行为与心理本质,并推演出这种逃避心理,能推动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与进步,所以逃避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一门很新的学门,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年代后期,当时的学术背景是,欧美学术界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讨论。而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指标性学术作品便是段义孚发表在《美国地理联合会会刊》一九七六年六月号上的文章《人文主义地理学》,这篇文章被后续的地理学读本广泛引用,也正是这篇代表性的文章使得段义孚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 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一是自然。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发的自然灾害都会让人们产生逃避的念头。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二是文化。逃避喧闹的城市生活,逃避猛于虎的苛政,逃避严厉的宗教禁锢,这些统统都属于逃避文化。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三是混沌。混沌的、不清晰的状态令人感到困惑与费解,人们总是试图寻找清晰与明朗。人们宁愿采纳抽象的模型,也不愿接受毫无头绪的“现实”,因为清晰与明朗会给人以“真实存在”的感觉。 人类逃避的对象之四是人类自身的动物性与兽性。人类对自身某些粗鲁的特征感到羞耻和厌恶,于是,做出种种努力,想要逃离这些本性。整容、遮羞等皆属于此类逃避。 人类逃往的目的地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逃避暴风雨,逃回温暖的房屋中,逃避高楼林立的都市区,逃往美好的郊区植物园逃避现实的苦恼,逃往虚幻的童话世界。 “逃避”是一个看似贬义的词汇。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内心与生具来的逃避心理,推动了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与进步。在逃避的过程中,人类需要借助各种文化手段(组织、语言、工具等),所以说“逃避”的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段义孚在本书中的研究范围横跨了地理、景观、文学、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等诸多领域。其文字时常超过文学的极限,他的诠释将人们对现实环境的感受与似乎不太相关于地理学的哲学、心理学、都市计划与景观设计学及人类学方面的见解联系在一起。 本书不单为广大的地理学家所关注,还为建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者所关注。
作者简介:
段义孚,是享誉世界的美国华裔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在地理学理论、园林建筑、文学、宗教等研究领域都作出过举世瞩目的贡献。他关注人的问题,注重人性、人情,其思想见解发人深省,因而被公认为“拥有超然灵魂之正义之声”。他著作颇丰,代表作品有:《恋地情结:对环境感知、态度和价值观的研究》 (Topophilia: 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ttitudes, and Values)、《经验透视中的空间与地方》(Space and Place: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恐惧的景观》(Landscapes of Fear)、《撕裂的世界与自我:群体生活和个体意识》(Segmented Worlds and Self:Group Life and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美好的生活》(The Good Life)、《逃避主义》(Escapism)、《宇宙与家:从一个世界公民的视角》(Cosmos and Hearth: A Cosmopolite’s Viewpoint)等等。
他一生荣获多种荣誉与奖项,包括英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威斯康星大学荣誉教授、古根海姆基金奖、布里根景观建筑奖及美国地理学会授予的地理学杰出贡献奖等等。
书友短评:
@ 笑完我就去睡觉 偏向于“迁移”的哲学随笔。人逃避自然、动物性、特异性,生成了文化,受之束缚,反过来又要逃向自然、动物本性、自我。文笔很好 @ Montevallo 其实我觉得老爷子逻辑到书的中间部分就出现问题了,离“逃避主义”越来越远,而开始谈人类的种种行为背后可能的文化形成的原因了。但是整本书还是很玄学很有趣的。 @ EP 逃避是人的本性。。人文地理 @ 陽光遐想 还地理学以人的色彩,对人的自我解释是很精彩;但是否矫枉过正,把地理学丢了? @ 第五象限 “即使不存在真正的天堂,即使上苍只是偶尔才会惠顾我们一下,我们也应该少一点绝望,多一点希望和光明。”华裔学者段义孚认为,人类在逃避四个东西:一是自然,二是文化,三是混沌,四是“人类自身的动物性或兽性”(整容就属于此类)。童话则是逃避对象的实例。 @ 熊 在逃避任务的时候看逃避主义,什么是伟大的逃避,仰望天空的泰勒斯在逃避,取笑他的女仆同样在逃避。对当下束缚的分离,亦或是压抑自身对自由的渴望,都是在逃避。很喜欢的一本书,感觉到一种无感权威和无感规则的美。 @ 说不说话都可以 逃避的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但逃避的限度以及目的,或许决定是走向更适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还是进入怀旧的乌托邦,逃避现实残酷所理解的原因和行动才是决定性因素。 @ 青.マメ 段老师难读是因为知识点太多太散,每个段落都是串讲的,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逻辑思维才能贯通理解,他的观点几乎都是开放式,很少有反对和批评,而是平等的跟读者探讨任何一种他所认为存在的可能性。我真的很喜欢东西文化混血学者的著作,之前读冯象也是同样的感觉,被一种繁重、巨大又温和的力量引导,没有傲慢,刻薄或者多愁善感,带有东方古人特有的那种谦卑与慈爱 @ 解衣般礴 人们始终在逃避,用钢铁为自己搭建森林,搭建洞穴,搭建囚牢,最后又渴望逃回不安。离开绝对安全的子宫后,不安感、匮乏感将伴随人类一生。我们始终知道自己在本质上是无处可去的,所以我们试图寻找一个个庇护——在感官上、在群体上、还有艺术作品,等等。以至于人在现实和梦幻中反复横跳。此书解释了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经验,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生如梦——我们不断逃跑,规避死亡,最后又逃向死亡。 @ OathkeePer 内容深刻,深感认同。但散文的形式使其读下来感觉有些许松散。
1·大地/自然與文化
2.動物性/掩飾與戰勝
3.人/分離與冷漠
4.地獄/想像的扭曲與限制
5.天堂/真實與美好
注釋 263
致謝 303
索引 306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