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的地方社會
擺脫舊的學術實作與思考慣習 以細緻的個案研究作為建構新知識 以及為臺灣社會尋找出路的堅實出發點 這世紀以來,由於新自由主義化的前提--網際網路、交通及溝通工具的快速發展,使得人、物、資金、資訊的流通加速,造成既有社會組織的沒落,以及個人先於群體的存在。這導致地方社會的沒落與解體。 但另一方面,透過人、地、物、事的互動過程,當代人往往建立了多重的社群性(socia...
擺脫舊的學術實作與思考慣習 以細緻的個案研究作為建構新知識 以及為臺灣社會尋找出路的堅實出發點 這世紀以來,由於新自由主義化的前提--網際網路、交通及溝通工具的快速發展,使得人、物、資金、資訊的流通加速,造成既有社會組織的沒落,以及個人先於群體的存在。這導致地方社會的沒落與解體。 但另一方面,透過人、地、物、事的互動過程,當代人往往建立了多重的社群性(socia...
本书提出了一个解释现代性及其与自我关系的新框架。作者延续了他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认为“极盛”或“晚期”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的秩序,其特征是一种发展了的制度反身性。在当下,现代制度的全球化趋势伴随着一种日常生活的转型,而这种转型又对个人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自我变成了一种“反身性规划”,经由一种可被修改的有关自我认同之叙述而实现和维持。作者试图通过本书向读者说明,自我...
《族群与边界》是一部族群研究的典范性著作,标志着族群研究的一个新的时代。 本书是巴斯主编的一本论文集,书中巴斯及其他学者把族群互动作为讨论的中心并研究族群认同的互联性以及族群边界和文化认同问题。同时提出并实践了族群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即通过不同人类群体的持续的协商和接触来解决边界问题。《族群与边界》开启了人类学关于族群、族群认同等问题的广泛讨论,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