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的逻辑(修订版)
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未来中国如何前行?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为什么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专家学者、大众舆论,众说纷纭。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从“...
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未来中国如何前行?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为什么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专家学者、大众舆论,众说纷纭。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从“...
《私房钱:家庭里的权力、亲密关系和隐性财产》是一本以私房钱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专著。作者基于皖江北岸宽源村的田野调查,讨论了私房钱的类型、人们存私房钱的主观动机、存私房钱行为的因果机制、人们对私房钱的道德体验等议题。研究希望以私房钱为切入点,凸显家庭作为财产管理单位和消费单位的属性,管窥中国农村家庭经济生活的逻辑,把握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中个体欲望、自由与家庭整体利益之间的张力和整合,并回应当...
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三农工作的纲要。当前中国农村和农民已经发生巨大分化,不再存在一个抽象而统一的乡村,不同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因此,有必要对战略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本书共有五个章节,作者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从社会结构、乡村建设、土地制度...
房价居高不下、拆迁此起彼伏,腐败接连不断,土地制度因此被一次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变革地权几乎成了泄洪的唯一通道。此时,我们希望听到和看到的,往往是自己想要的“真相”,而不是基于土地自身逻辑常识的真相,谬误便由此而生。 本书则是在全面认识土地属性,尊重土地制度历史渊源与现实语境的前提下,提供一种与时下主流的“黑板经济学”的“常识”大为不同的新常识,并从另一个视角还原了土地财政、征...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无法被例行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所消化和解决,最终“溢出”纠纷解决机制之外演变成刑事案件的纠纷。书中对15起以农村女性为犯罪主体的“民转刑”案件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通过对这些特殊案件的回溯,将案件之前的纠纷放置到生活世界中,探讨纠纷因何而起、为何激化。通过琐碎的生活细节洞察农村女犯人们的生活逻辑,试图了解她们是如何看待问题、理解纠纷的,感受她们在纠纷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经历和...
重返1949年以来的传播实践,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农村传统文化的皮影戏与社会主义文艺和新自由主义不断碰撞。农民是文化的主体,他们在彼时与当下分别是如何表达文化变迁的?从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中国农民的文化是什么,以及他们的表达具有何种当代价值。在范式层面,《吾土吾民:农民的文化表达与主体性》将传播史研究延伸到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农村场域,同时引入传播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学民族志,尝试着在...
虽然国内学界对中国农村南中北方的差异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总体来讲,学界对基于村庄社会结构的南中北方差异研究颇少,也不够深入,政策部门则基本上没有关注到基于村庄社会结构的这种南中北方的区域差异,并因此对自上而下的各种政策、法律和制度在与不同结构村庄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制及结果的差异颇不敏感,相关方面的研究甚至还未起步。本书从家庭、人情、社会、治理四个方面,对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深入研...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冲击着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熟人社会,“人情”“面子”等观念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塑了我国农村的新面貌和新常态。作者以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结合观察与发现,深入思考,重新审视过去学者所提出的种种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论点,并试图就目前农村产生的现实治理问题予以探索和解答。 ...
“赤脚医生”的兴起 1965年6月26日,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当时,中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当这样一组数字被毛泽东知悉后,他发怒了。随后,经短暂培训的农村稍有文化的赤脚医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1968年夏天,上海《文汇报》刊载了一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
人文地理学问题,ISBN:9787100030076,作者:(法)阿·德芒戎(Albert Demangeon)著;葛以德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