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个性的人
也许我们有理由害怕:如果不把自己的个性塞进某个公共认可的口袋里,那我们的个性就会像粉末一样四散而开。 ——罗伯特•穆齐尔 《没有个性的人》是穆齐尔未完成的遗作,一部“精神长篇小说”,在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九九九年,应德国贝塔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的要求,有作家、评论家和德语语言文学专家各三十三名组成的评委会评出了一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名单...
也许我们有理由害怕:如果不把自己的个性塞进某个公共认可的口袋里,那我们的个性就会像粉末一样四散而开。 ——罗伯特•穆齐尔 《没有个性的人》是穆齐尔未完成的遗作,一部“精神长篇小说”,在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九九九年,应德国贝塔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的要求,有作家、评论家和德语语言文学专家各三十三名组成的评委会评出了一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名单...
自我与本我》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及《自我与本我》,简练地表达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学说精髓。 其中的《自我与本我》发表于1923年,是弗洛伊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被公认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做出了新颖的、革命性的描述。
本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不过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写这些并非由于我很重要,而是想记下那个时代”。这本书所展现的是一幅时代的画卷:“一战”前作为文化艺术之都的维也纳的黄金时代;作者与欧洲知识分子、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的交往;“一战”时交战各国知识分子狂热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战后德奥经济崩溃时的惨象以及纳粹希特勒的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出于绝望”,以感人至深的笔触写下...
法国思想家和散文家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年轻时深受人文主义思想浸染,38岁时辞官回到蒙田城堡,在读书、思考和写作中度过了十年隐居生活,对身处其中的偏狭、非理性和充满暴力的时代中的人性进行了冷静地审视和思考,写出三卷本《随笔集》,并因此被誉为欧洲近代散文之父。本书通过对蒙田人生中的几个不同阶段的描述——接受教育、公共生活、十年隐居及之后的旅行等,刻画了蒙田这位“达观宁静...
《三作家传》是茨威格传记代表作之一。 斯台芬•茨威格从世界文坛上选择了三位作家作为他研究的对象,从心理分析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来研究这三位作家的生活和创作,他们是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法国作家司汤达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茨威格认为,这三个作家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一级高于一级。卡萨诺瓦是原始阶段,他的作品无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白描一番,一一诉之于纸,未加评论,未作分析。而司汤达是心...
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奥(Sebastian Castellio,1515-1563),法国传教士和神学家,16世纪宗教自由及良心自由的主要倡导者。他曾在法国里昂大学修读,并与加尔文在斯特拉斯堡及日内瓦共事,1544年因信仰原则的分歧而被撤去日内瓦学院院长一职,十年后被任命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希腊文教授,其间以笔名出版《论异端》(De haereticis)一书。在书中他为被加尔文在日内瓦...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增订版)是以德国菲舍尔出版社1997年最新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为底本,在对译者的以前两个中译版本(三联版及广西师大版)修订的基础上,补译了茨威格的另外两篇历史特写——《西塞罗》和《威尔逊的梦想和失败》。增订版于2009年6月北平第1版第1次印刷,本书为第1版第2次印刷,译者在“第2次印刷”的版本中又做了不少修改。
三联文化生活译丛 7.75印张 123千字
茨威格的最后一部传记作品,刻画了蒙田这位“达观宁静和退隐到自我中的高手和导师”,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竭力争取内心自由的先驱战士”的形象。茨威格在写本书时所面对的战争、暴力和专横的意识形态,仿佛是蒙田所处时代的写照;而蒙田执着的自由意识,更使茨威格将其视为自己的精神楷模。因而本书最初的标题是《感谢蒙田》。
《卡夫卡口述》由卡夫卡口述,他的弟子古斯塔夫·雅诺施记录,也称《卡夫卡对我说》或《卡夫卡谈话录》。在德国文学史上,这《卡夫卡口述》被誉为唯一可以同《歌德谈话录》媲美的谈话录。这《卡夫卡口述》全面反映了卡夫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从中可以看到这位貌不惊人的“鬼才”的许多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卡夫卡这个不幸的犹太人,由于自己的血统而深深感觉着是被排斥于人类世界之外的“无家可归的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