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苏联的最后一天莫斯科,1991年12月25日
作者:[爱尔兰]康纳·奥克莱利
译者:沈力
ISBN:978754954504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9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80
豆瓣评分: 8.3
书籍简介:
苏联是在枪林弹雨中建立起来的,却是通过政令解散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每个人都看着他们,“就像狼群等着最强壮的两头狼对峙”,看谁会成为领导者。卑微不是戈尔巴乔夫的脾性,宽宏大量也不是叶利钦的风格。两人从最初的联手合作,到后来的冲突不断,终于变得势同水火,各不相让。最终,戈尔巴乔夫不能很好地判断他的人民,在自我认识上更加糟糕,而叶利钦则在动物般的直觉下,听到了远处历史车轮的轰隆声。
作者简介:
康纳•奥克莱利(Conor O’Clery),曾为《爱尔兰时报》驻莫斯科、伦敦、北京、纽约、华盛顿通讯记者。因报道苏联解体和九一一事件,两次获选为爱尔兰年度最佳记者。另著有 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
书友短评:
@ 阿巴阿巴小魔仙 两个男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相杀但绝非相爱的全记录,尽管他们对苏联现状有共同的认识。这本书的文学色彩很浓,对人物的刻画近似莎士比亚的悲剧,而作者的私人态度也暗含在这些刻画中:跳梁小丑似的挑战者叶利钦,和被敌人构陷和为自身所误的废黜国王戈尔巴乔夫。明显,他是同情后者的。当然,作者的评价并没有为这份同情所蒙蔽。在改革的进程中,戈尔巴乔夫“因为回首望向党中央,变成了一根盐柱,无法往前迈进了”,而其自身则“被自己释放的力量扫除”。此书并非解释苏联解体的最佳读本,不过,对那些仍心怀妄想的人倒不失为一个提醒:你无法指望一个专*制*独*裁的政权通过自身进行彻底改革,社*会*主*义与民*主*自*由不可能兼容。 @ 金大宝 “他以为只需要剥掉第一层叶子就可以去掉污垢。其实他该一直往里剥,直到什么都不剩。” @ 花的姿态3x. 一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对决。冷战时期经济萧条,戈尔巴乔夫推行经济改革却不得民心,叶利钦为了复仇和夺权,建立独联体解体苏联,逼迫戈尔巴乔夫下台。PS:新闻自由,羡慕。 @ I'm ok 每个国家的人们最终都会选择自己的方式生活,这就是一个正常的王朝迭代🔁。 @ 旺仔小小酥 看似講述了1991年12月25日這一天發生在俄羅斯的歷史,其實把前前後後幾天以及中間穿插一些關鍵的歷史事件,都串聯起來,也補充了我的歷史知識。 @ 张小北 该死的俄罗斯名字 @ otto 前车之鉴,这书应该多多重印,让人知道 :国家做错了事情,一样被罚,无论里面装的是主席还是总统。 也让人知道,我们的祖国不会也不能分裂!
理想国译丛序
导读:帝国末日的回忆/梁文道
序言
俄罗斯/苏联主要人物表
导论
第1章 12月25日:破晓之前
第2章 12月25日:黎明 15
第3章 雇佣摧枯拉朽的“推土机”
第4章 12月25日:早晨
第5章 莫斯科的“暴风雨”
第6章 12月25日:上午
第7章 一身脏水
第8章 12月25日:临近午时
第9章 东山再起
第10章 12月25日:正午
第11章 “煤油过膝”
第12章 12月25日:正午过后
第13章 专政采取攻势
第14章 12月25日:晌午
第15章 “劫持”芭芭拉•布什
第16章 12月25日:临近黄昏
第17章 不忠、不法、不良于行之辈
第18章 12月25日:黄昏
第19章 分崩离析
第20章 12月25日:日暮
第21章 中央无以为继
第22章 12月25日:傍晚
第23章 核桃厅的交易
第24章 12月25日:入夜
第25章 12月25日:夜晚
第26章 12月25日:深夜
第27章 12月26日:第二天
第28章 12月27日:掠夺者的胜利
第29章 争斗的继续
注释
参考书目
· · · · · ·
理想国译丛(共71册),这套丛书还有《当权的第三帝国》《事实即颠覆》《西方政治传统》《不敢懈怠》《金与铁》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