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

书名:认识自我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西方人文艺术史
作者:[意]英格丽·罗西里尼
译者:宇华/周希
ISBN:9787201163925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16
豆瓣评分: 8.4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西方文化史。“认识自我”这句格言,最早出现在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代表人类自我意识的启蒙,直到2000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乃至今天,都深深影响着西方文明的进程。西方人个性是如何形成的?西方文化是怎样发展成今天的模样?在本书中,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罗西里尼探索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过程,她以横跨历史、艺术和心理学的方法,引用大量艺术品,向大众讲解了自我与艺术、个人与历史的关系,讲述西方人“认识自我”的历程。 编辑推荐: ★哥大艺术史权威学者沉淀多年,写给大众读者的文化史入门力作,简体版首度引进。西方人为什么觉得自己最重要,不听劝,不信权威?本书用心理分析法来为你呈现。 ★上溯3000年欧洲古代史,小到一个人、一群人,大到欧洲五大明时代的国家、民族对自我的心理认知,怎样凝结成无数精美的建筑、绘画、文学、哲学和影响至今的政体? ★为什么荷马史诗的主题是男人的自我成长?为何《神曲》出自但丁的狂妄自大?罗马共和国的雕像体现了什么政治思想?为何米开朗基罗死之前会把年轻的自己放在《创世》的画面角落? ★《科克斯评论》2018年度好书 /《书单》《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期刊》星级推荐,美亚读者一致好评,打出4.5星。

作者简介:

英格丽·罗西里尼 (Ingrid Rossellini),哥伦比亚大学文艺复兴史专家,生于艺术世家,是好莱坞女星英格丽·褒曼和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的长女,对西方古典文化浸染多年。她在哥大取得意大利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哥大、纽约大学、哈佛、普林斯顿等高校任教

书友短评:

@ 私享史 修行60th,作者认为认识自我等同于身份认同,应含对自我身份的定义以及对自己隶属于群体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书里在历史、文化、政体、宗教、文学绘画建筑等艺术方面沿着发展脉络梳理了价值观,这一层面属中上,从真知洞见层面很理想,此书问题在于细大不捐过分贪婪导致强枝弱干尾大不掉,罗马前后三巨头五贤帝部分的常识性叙述完全不必要,而中部宗教后期艺术部分也有冗余累赘混淆重点的嫌疑,严重冲淡了主线!此书如果精简篇幅,着力于自我身份定义从灵魂受拘肉体则不可能体悟超绝理性到人之存在为绝对真理的一部分,是造物主的合作者再到宇宙间一切存在都向着终极真理而前进以及期间的一切相关思潮,则文本会凝练有力的太多。然而,虽然此书大有头重脚轻比例失调之毛病,在进退取舍方面颇可訾议,仍不失为一本好书,英格丽褒曼有女如此,当可傲然 @ 小冒力 对于我这种西方文化小白来说,这本书还挺适合我的,提供了艺术史,西方文明,哲学等方面的启蒙。 @ 珍妮的肖像🦄 英格丽褒曼与罗西里尼的双胞胎女儿中的老二更为著名,继承了母亲的美貌,是平模与演员。双胞胎中的老大就是本书作者,哥大教授,在多所学院教授文学与意大利电影,是更乐于在学识智慧中汲取爱与生活本质的那一位。这是一部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长达千年的大众西方美学艺术史课,“认识自我”是理性之神阿波罗神庙上的一句格言,行过不同时代的人类思想文化,探索人类更加理性前行的进步价值。 @ 🐡Deeee 作者是英格丽褒曼和罗西里尼的女儿,整体以叙述和史实为主,写的条分缕析。看完后,对之前所了解到的西方文化的基础(希腊-罗马文化、犹太-基督一神教)有了更直接的感受。不过这本书没涉及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宗教改革。从神话到宗教,形而上的影子在西方世界无处不在;文艺复兴打开了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和主宰的潘多拉魔盒,现在只剩下怀疑,在这个世纪又要何去何从。 @ 查拉图斯特拉 小英格丽 @ lune. 3.5 @ XiakeXu 只看了文艺复兴部分 @ 月小兰 女性书写的历史,比男的的读着舒服。个人身份认同的完成,建立在你我真实对话所代表的诚实、尊重和坚定的思想交流的基础上。但是靠父权建立自我的男性拒绝交流,傲慢是自视高于女性的男性的野蛮特征。ps:曾经被认为只属于女性的特质——直觉和情感——其实正是今天所说的“理性”中最深刻、最强大的特质。

书籍目录

引 言
第一部分 古希腊
城邦的诞生
两种城邦文化:斯巴达与雅典
理性、荒谬与自大的危机
赫西俄德和世界的起源
英雄理想
希腊艺术:理性与激情
从神话到哲学的发展
毕达哥拉斯:神圣理性与灵魂不灭 理性的西方与“不理性的东方”
古典时期的辉煌与矛盾
戏剧、修辞学、哲学的成就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
亚历山大与希腊化时代
第二部分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的历史与神话
奥古斯都和罗马帝国:权力与政治大戏
奥古斯都的继任者
帝国的衰落
圣奥古斯丁的双城
第三部分 中世纪早期
理性的消亡
艺术的象征话语
一种新词汇的诞生
拉丁化的西罗马与希腊化的东罗马
修道院的发展
从反传统运动到拜占庭艺术的辉煌
查理曼大帝和欧洲封建主义

第四部分 中世纪晚期
举步维艰的势力平衡
城市和大学:新文化时代的开端
II新的情感激发新的艺术
教皇和皇帝的战争
财富与权力,贫穷与谦卑
人的价值复兴
文化日渐世俗化
集大成者但丁与《神曲》
第五部分 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意大利的城邦
彼得拉克的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政治与艺术
辉煌之城佛罗伦萨
伟大的洛伦佐及其宫廷
幻想破灭与犬儒云集
罗马文艺复兴:荣耀,或者一团乱麻
新教改革与罗马大劫掠
米开朗琪罗与《最后的审判》

结 语
致 谢
· · · · · ·

  • 一些学者警告我们,不要把早期基督教的表现视为幼稚:他们说,如果那些视觉上的见证显得谦卑而朴实,那并不是因为基督教艺术家无能和缺乏经验,而是因为他们有意识地选择了简单。因为基督教艺术家想要解决精神的优越现实,他们故意避开自然主义的相似性,追求一种隐晦的叙事,这种叙事的意思是,尽管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但人们相信,它仍然超出了所描述事物的正规外观。我们在地下墓穴中看到的极其简单却意义重大的图像,表明了这种优先顺序的转变。为了刺激观众的创造性想象力,他们策略性地采用了粗糙且通常笨拙的图像,而不是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现实的、美学上令人愉悦的描绘,这些描绘可能会危险地将眼睛困在外部和表面。图像越是显得稀疏和不完整,就越是被要求寻找一种比眼前所见更深的意义。
    —— 引自章节:艺术的象征话语
  • ……这本书描述了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关键时刻,强调了对于“自我”的不同定义,是如何促成价值观和理想的创造的,而这些价值观和理想,几个世纪以来塑造并推动了人们的选择和行动,乃至社会的构成。……我之所以选择这种特殊视角,是受到了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福斯特尔·德·库朗日的启发,他认为,如果没有对人类性格的本质和发展给予同等重视,那么单单回顾事实不足以充分地看待历史。这个观点告诉我:历史是一幅复杂的挂毯,由事实编织而成,也由我们人类强加于这些事实上的叙述编织而成,用来尝试理解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经历的现实。
    —— 引自章节:引 言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认识自我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