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人工智能文化日常生活与数字变革
作者:(澳)安东尼·艾略特
译者:郝苗
ISBN:9787568081337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6-3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08
豆瓣评分: 7.8
书籍简介:
本书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探讨了智能机器、先进机器人、加速自动化、大数据和万物互联网是如何影响日常生活和当代社会的。作者就人工智能对工作和就业、社会关系、文化、身份、权力和未来等方面的影响做了全面论述,同时,对相关社会学理论观点进行了辩证性的介绍和评价。本书是对“人工智能文化”这个当代社会重要问题的批判式反思,其对社会学、科学和技术、政治和文化研究等广泛学科领域中工作的人来说,极具启发性。
作者简介:
安东尼·艾略特:著名社会学家,南澳大利亚大学霍克欧盟让·莫内卓越中心执行主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社会学超级全球客座教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社会学客座教授。
书友短评:
@ 嗜睡症患者 这是一位知名的澳大利亚社会理论家对人工智能的分析,中心论点是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外部环境,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社会关系,比如情感与自我(运用了作者擅长的精神分析视角)。社会理论(尤其是美国的社会理论)直到目前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仍缺乏足够的关注,而如果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渗透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那社会理论就不能对这一趋势视而不见。这本篇幅短小的书就此而言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读起来有吉登斯的风范(作者正是吉登斯的高徒),让我这个技术门外汉读起来不费太多力气。翻译平实严谨,值得信赖。 @ 岁岁苹安 对这本书印象最深的观点是数字技术对自我和社会关系产生变革的部分。关于自我的形成,作者批判了特克尔对个人的被动化描述,后者认为人们在数字生活中会产生一种新式孤独并强化自恋型自我防御能力。而作者认为个人将取用、分配数字资源,从而重构自身的多重身份,并且在与数字客体的互动中,能够储存情感、探索自我的复杂性。另外,就亲密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来看,数字技术如交友app甚至性机器人,都对亲密关系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的转变。文爱也好,人机性行为也好,这拓宽了个人获取情感生活的渠道。不过这种人机交往也要求人们要发挥配套的个体想象力和移情能力。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一些例子并不普遍、比较超前,同时也有一点点到为止的感觉。但是数字生活与自我的关系的话题,我觉得很有意思! @ 攸川 百来页小书,每章都是很平均的二十来页,其中在各个小节反复强调数字技术的重要性,但在这薄薄一本里重复次数太多,让人略感疲惫。书名虽为人工智能文化,更多是在广泛谈“数字技术”(从目录就可以看到)。第一章高高兴兴说会涉及三类社会理论,后面不知道去哪儿了。 点很碎也比较浅,比较像”社会视角下的数字技术漫谈“这种。注释里提到的书可以当作拓展找来看看 @ Jeremy 数字技术与社会互动、社会关系,更像是学术随笔。 @ 桥头颠簸跳车 杂且浅,没有什么比较新颖的观点。 @ 攸川 越到后面,越老生常谈 @ 不知何处是他乡 面对方心未艾的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者用极具辩证色彩的批判性眼光,进行了数字技术与自我、社会互动,当下和未来的数字生活探微,字里行间可感其师吉登斯之风。 @ まゆずみ 点到即止 @ Jeremy 数字技术与社会互动、社会关系,更像是学术随笔。
导言 //1
第一章 数字世界 //17
第二章 机器人技术的兴起 //39
第三章 数字生活与自我 //59
第四章 数字技术与社会互动 //81
第五章 现代社会、移动性与人工智能 //101
第六章 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117
注释 //151
致谢 //193
· · · · · ·
“群学新知”译丛(共4册),这套丛书还有《发现扎根理论》《人工虚拟智能》《想象的未来》。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