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国家竞争

书名: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新兴七国比较研究
作者:温铁军
译者:
ISBN:9787520717496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35
豆瓣评分: 8.6

书籍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这20年,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每一个国家都是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全球化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为什么发达国家可以强者恒强,而欠发达国家却往往多灾多难?世界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究竟是依据什么样的逻辑在运转着? 经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即新兴七国)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温铁军团队再次执笔,将这些国家在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本次研究所选取的七个国家包括:越发走向金融全球化的中国和土耳其;农村分布广泛,组织化程度低,产业经济难以形成规模竞争力的印度及印度尼西亚;以及始终受制于“单一化”经济,未能完成工业化,并过分依赖原材料输出而遭受国际经济下行周期严重冲击的巴西、委内瑞拉和南非。 七个国家七个故事,虽然他们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以及当前的处境各不相同,但将他们放在一起观察,却还原了世界格局的本来面目,对于理解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命运,以及如何走出发展困境,都具有深刻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温铁军,1951年5月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西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民政部、国家林业草原局、国家粮食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政策专家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担任国家、多个省部级重点项目首席专家。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称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书友短评:

@ 行万里路 本研究的理论创新在于强调核心国金融资本恶性扩张的“双重成本转嫁”主导了E7各国危机的演化。本书参照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世界体系论(World-System Theory)与反体系运动(Anti-Systemic Movement),萨米尔·阿明(Samir Amin)“去依附”(De-linking)理论等,通过中外实地调查研究,持续观察、分析、比较新兴七国的发展,深入探讨全球南方遭遇西方危机打压的经验教训,并总结追求现代化的所谓“后发”国家的两难。|我的关注点显然还在中国。花了两天看此书,面对宏观的经济和政治,我这升斗小民觉得,我HOLD不住。简单过了一遍,好像懂了一点,但其实仍然懵懂,需要再借一双慧眼……那就有空再重读吧。 @ 求知 从更宏观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国家的面对漂亮国金融霸权下成本对外转移的处境,以及不同应对策略的结果。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从工业资本阶段到金融资本阶段的转型,虽然被动的成分更多,本国金融阶层被洗脑也好、被利益驱动也好,需要我们更多的开放金融、外汇市场,但我们还远远没有准备好,虽然比其他国家被洗劫的轻一点,但是每一点的开放都会造成一次的放血,如何破局,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当前的问题如此复杂,国家已经尽量的脱开漂亮国设下的全套,但也还是在学习、摸索的过程,需要我们更多一点包容。 @ 黄小宅宅 深刻的讲清楚了大国竞争,核心国边缘国发展背后的逻辑!主权完整独立,是多么难能可贵! @ 千陽. 上个月看的,忘了标记。收获良多。 @ 柯温杰 感觉讲的比较碎,而且需要一定的国际经融知识。 @ 折戟沉沙 核心国家的所谓的“比较制度优势”的实质内涵,就是核心国家顺畅地实现了在全球体系中向半边缘及边缘国家进行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成本转嫁。

书籍目录

前 言
绪 论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中国:产能过剩下发展模式的转型与金融化的矛盾
第二章 土耳其:地缘格局重构中的“土耳其症候”
第三章 印度崛起之路:从超前金融化转向发展制造产业
第四章 印度尼西亚:在新地缘格局下的区域性海洋大国
第二部分 巴西、委内瑞拉、南非:资源国的困局
导 言
第五章 巴西:替国际资本打工的债务国
第六章 委内瑞拉:被意识形态化的资源主权斗争
第七章 南非:深刻割裂的两极化社会
结 语 新兴国家未“新”何“兴”?
附 录
E7 研究的宏观背景
按 语
专题1 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的阶段性战略调整
专题2 新核心同盟之一:核心区构建六方货币同盟
专题3 新核心同盟之二:TPP——殖民主义的“去国家化
专题4 货币霸权战略冲突下欧元的困局
专题5 美欧中战略关系分析(2015)
专题6 中国2015年股灾背景及过程
专题7 中国债务的四个层次
专题8 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两个取向与两难困境
专题9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的布局与挑战….
专题10 巴西近年政局动荡述要(2013—2016 年)
· · · · · ·

  • 而“一带一路”的意识形态,是和平发展。即搞好基础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自然会减少冲突,变得和平。无疑,和平发展,要比美式的“大棒子+安全”更靠谱。毕竟,贫穷和不公义,是极端主义的温床。但输出基础建设的发展主义,也有可能导致区内各种社会问题爆发。如何避免亚投行重蹈世界银行那种破坏环境和原住民稳态生计系统的错误?如何令基础建设带动在地化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换言之,怎样避免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沦落为另一对IMF和世界银行?虽然中国这几年输出基础建设援助时强调必须有利于当地的实质生计,但不足以在道义上挑战美国的所谓“民主自由”。那么决定“一带一路”成败的关键,是核心价值的话语竞争力。中国必须形成一套内生性的社会公义论述,来应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在世界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民主自由话语及其外推的制度变迁软实力。当然,中国内部正在以城市化吸纳过剩产能,面临30年发展主义所带来的贫富分殊、环境恶化、腐败等社会问题。发展生态文明,只能基于多元化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之中,而构建和谐社会,也只能建立在符合公义的社会财富分配之上。可见,具备深厚的社会公义理念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视野,不仅可以在本国落实生态文明战略,只有建成内生性和谐社会,才会有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否则,并不足以挑战西方的自由民主意识形态话语和地缘战略。因此,中国的知识生产者需要把中国经验中的积极因素提升为一套可以输出的东方(或乡土社会)式社会公义论述,才可以把“一带一路“上升为具有全球意义的话语软实力。换言之,“一带一路”需要更深厚的社会公义思想和文化内涵。否则,它面对亚非欧大陆上的多样民族、多元化文明,在遭遇地区冲突时,将显得苍白无力。综上,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甚至推动金砖银行的成败在于话语权,当前亟须内外兼修,自省谋变。
    —— 引自章节:专题9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的布局与挑战….
  • 金融(信贷)本来就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核心,产业资本在一般市场条件下的形成离不开金融。当金融资产和债务跟实体资产还是呈金字塔式的比例结构时,工业资本主义还可以保持在一定程度的稳态中运行。但随着金融深化加速,一旦金融资产和债务过度膨胀,经济愈益虚拟化,最后变成倒金字塔形结构,金融危机爆发就是规律决定的必然结果。而一旦危机爆发,处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核心的金融发达国家可以利用全球化的种种金融制度安排,向核心国的中下层民众及半边缘、边缘国家转嫁成本。如果最终不能顺畅转嫁,则会诉诸战争,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源于无法解决第一次大战遗留的战争债务问题。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中国:产能过剩下发展模式的转型与金融化的矛盾
  •   国仁文丛(共9册),这套丛书还有《乡建笔记》《告别百年激进》《八次危机》《梦想像呼吸》《互助型社会 在地化知识与平民教育创新》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全球化与国家竞争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