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纳粹医生医学屠杀与种族灭绝心理学
作者:[美]罗伯特·杰伊·利夫顿
译者:王毅/刘伟
ISBN:9787539996301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700
豆瓣评分: 8.3
书籍简介:
《纳粹医生》并不是泛泛地展示和谴责纳粹之恶,它通过对40个左右的纳粹(其中29个纳粹医生)和80个纳粹受害者9其中40个成为纳粹的医学助手)的访谈,作者试图进入纳粹医生的心理世界。本书的研究目的并非简单的谴责邪恶,更多地是为了“理解邪恶”。确切地说,作者试图从医生这个角色入手去回答:为什么“普通人”会变得邪恶?是他们“本性”如此,还是“环境”使然?如果是“环境”使然,这个“环境”又需要什么样的构件? 《纳粹医生》这本书所传达的,与其说是纳粹的危险,不如说是我们每个人自身所蕴藏的危险。历史上奥斯维辛这样的恐怖时刻并不多见,但是现实中像“斯坦福实验”中那样的“微纳粹”时刻却比比皆是:警察的刑讯逼供、强拆中的打手、打人的城管…有多少“普通人”在完成“角色转换”之后可以若无其事地作恶?游行中打砸抢烧,文革中的学生打老师,网络世界的语言暴力,又有多少人在“集体”的遮蔽下中施暴?当一个人“脱下”作为个体的自我,“穿上”他者的身份,并隐身于集体的庇护,作恶行就变得轻松自如。而对于小恶汇聚成大恶,有时候“普通人”所需做的全部就是“别过头去”。纳粹之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它一直在薄如蝉翼的文明之下蠢蠢欲动。
作者简介:
罗伯特·杰伊·利夫顿 Robert Jay Lifton 是约翰·杰伊学院和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的著名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教授。他广受好评的众多著述中包括《生中之死:广岛幸存者》(美国国家图书奖)、《断裂之联结:死亡与生命的延续》、《多变之人》和《毁灭这个世界来拯救它》。
书友短评:
@ Ai 已购。【值得精度,大量素材】一次黑暗的阅读经历,几度不适。不单讲集中营,而是梳理了一条发展时间线,从绝育开始,到对精神病儿童的小范围安乐死(这部分别致,关于精神病人是“不值得活着的生命”),再到对精神病成人安乐死(从中已开始使用一氧化碳毒气,后延续到集中营),最后到集中营中的种族屠杀(还包括医学实验、囚徒医生的微妙位置)。在每个阶段,医生都参与其中。书中给出了不少医生的小传以及采访总结。宏观层面与微观细节并重,最后一部分分析种族灭绝的心理,亦可一观~~ @ 松山雅 这六百多页七十万字…实在是长。前半部分是受访者记录比较有价值,后半部分的分析就显得有些冗长了,有些内容是复读性的。个人觉得这个题材非常有可读性,是解释医生这个群体为什么在社会活动中总是站在偏保守派一方的一个绝佳例子,其次就是对医生日常生活中强烈阶级性的诠释。再者,就是对系统性大屠杀与道德博弈的解释。总得来说,内容很多,书中的一句原话我个人觉得是这本书最好的总结:“奥斯维辛非常复杂和矛盾,它实际上不可理解,也不可能由记忆来恢复。” @ 差时症少年 当大环境如此时,是选择不费力地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 鬼畜萝 绝了真是
序一 序二 前言 “不是那个世界”
第一部 “不值得活着的生命”:遗传治疗 第1章绝育与纳粹的生物医学愿景
第2章“安乐死”:直接医学屠杀
第3章对直接医学屠杀的抗拒
第4章“不规范的安乐死”:医生接管
第5章参与者
第6章把“安乐死”带到集中营:14f13特殊处理行动
第二部 奥斯维辛:种族治疗 第7章奥斯维辛研究所
第8章坡道上的筛选
第9章集中营中的筛选
第10章屠杀的社会化
第11章囚犯医生:选择的痛苦
第12章囚犯医生:努力治愈 第13章囚犯医生:与纳粹医生的合作
第14章注射器杀人:石炭酸注射
第15章试验冲动
第16章“党卫队制服中的人”:恩斯特•B
第17章奥斯维辛医生:约瑟夫•门格勒
第18章治疗—杀害之冲突:爱德华•维尔特
第三部种族灭绝心理学 第19章双重自我的角色转换:浮士德式的交易
第20章奥斯维辛自我:角色转换中的心理学主题
第21章种族灭绝
后记
注释
索引
致谢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