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第2版)

书名: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第2版)
作者:袁明主编/范士明朱文莉副主编
译者:
ISBN:978730125780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5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00
豆瓣评分: 7.4

书籍简介:

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美国因素具有全方位的影响。深入了解美国,是一代代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之士无法回避的课题。本书在北京大学十几年来深受欢迎的全校通选课“美国文化与社会”讲稿基础上整理而成,就众多读者普遍关心的美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社会诸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介绍了美国特色,为“中国人看美国”提供了全面而新颖的视角。

作者简介:

袁明,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1983—1985年在美国伯克利大学进修访问,1989—1990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牛津大学,1993年赴美国佐治亚州卡特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1995年后曾担任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1998—2004年任美国纽约亚洲协会理事。2004年当选为美国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顾问。2007年当选为联合国基金会中国理事。

书友短评:

@ 禾一 第一版有点像拼盘杂乱无章。感觉拼盘课效果并不好。第二版最后一篇真有意思,虽然感觉也不一定都对吧。 @ 史小美 “深入了解美国,成为一代代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之士无法回避的课题。”喝下了篇首语这句安利,花了开学几天的时间读了好几遍,在美国生活工作的三年,都比不上这一本书给予的洞见深厚。 @ Azulado 本来借了第一版,读了六讲,觉得基本挺好的。晚上回宿舍之前去借书,偶然看到了第二版,想着换个新一点的书读的舒心,打开目录才发现替换了很多内容。还是有那么两三讲稍微弱一点,但整体跟上时代啦~ @ 拯救与罚赎. 了解当代美国社会状况,前世今生,政治结构,经济组织的最佳入门著作 @ 禾一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根本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平等主义者”。 除去美国电影一章其它文章写的都还行。

书籍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第二版前言袁明/
2003年版前言袁明/
第一讲 中国人看美国袁明/
一 中美交往的历史遗产/
二 众口纷纭话美国/
三 美国的特色和传统/
四 面对未来/
第二讲 美国历史李剑鸣/
一 美国历史的基本脉络/
二 美国“崛起”的神话与实际/
三 美国种族、族裔与文化的多样性/
四 美国民主的基本历史经验/
第三讲 美国社会发展中的种族与少数族群问题马戎/
一 问题的由来/
二 几个相关的重要概念/
三 美国的人口结构/
四 美国社会各种族族群之间的结构性不平等/
五 美国种族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六 美国当今种族和族群关系的特点/
第四讲 美国宪法的价值观探讨王锡锌/
一 引言:美国宪法的理想与现实/
二 宪法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美国宪法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哲学基础/
三 美国1787年宪法的诞生:自由与秩序的妥协/
四 什么样的宪法:美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五 宪法与公民自由权:《权利法案》中的个体自由权/
六 平等权与宪法/
七 宪法的长寿之道及其对于“自由/平等”之争的意味/
第五讲 美国的政治制度与政党政治李永辉/
一 宪法与政治制度/
二 政党的产生、发展与功能/
三 美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四 两党制与两大政党/
五 政党的衰落与复兴/
六 美国政党政治面临的新挑战:政治极化、政治僵局与政治衰败/
第六讲 美国的经济状况与政治抉择朱文莉/
一 美国经济的现状与问题/
二 解决经济问题的地方政策实践/
三 全国层面的政策僵局/
第七讲 美国的科学与大学汤超/
一 美国早期科学与革命/
二 美国的大学/
三 美国的科学机构/
结语/
第八讲 美国的新闻与传播范士明/
一 新闻媒体对美国社会的渗透/
二 美国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
三 美国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四 美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格局和特点/
五 美国的新闻媒体和政府的关系/
第九讲 美国文学毛亮/
一 “民主的文学”/
二 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三组概念/
三 清教时期的美国文学/
四 独立革命和建国时期的美国文学/
五 美国的“文艺复兴”/
六 美国文学传统的个体性与普世性/
第十讲 美国电影本纪戴行钺/
一 好莱坞传统/
二 枭雄的人生轮回/
三 间谍的心理迷踪/
四 美国电影新格局/
五 欧亚的抗衡/
六 电影题材中性化/
七 刀光剑影中的同质化/
八 叙事手段R级化/
第十一讲 美国的宗教赵梅/
一 美国的宗教概况/
二 美国的宗教历程/
三 美国的政教关系/
四 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
结语/
第十二讲 美国的图书馆侯颖丽/
一 概览/
二 精神与理念/
三 数字时代的挑战与应对/
结语/
第十三讲 美国外交贾庆国/
一 影响美国外交的主要因素/
二 早期的美国外交:孤立主义/
三 迟疑的转型:从孤立主义到国际主义/
四 游离于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之间的美国外交/
第十四讲 美国与东亚的关系张小明/
一 分析的视角/
二 美国与东亚关系的缘起及其早期的发展/
三 美西战争与美国在东亚的扩张/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东亚关系/
五 冷战时期美国与东亚关系/
六 冷战后美国与东亚关系/
七 美国与东亚关系的未来走向/
第十五讲 中美相互形象与中美关系王缉思/
一 研究国家间相互形象(mutual image)的意义和方法/
二 中美相互间的正面形象/
三 中美认知差距和误解/
四 中美相互了解程度的差距/
结语/
后 记/
· · · · · ·

  • 中国的口号和理念都是高瞻远瞩式的,美国(还有日本等其他很多国家)则要求解释理念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具体政策。我的工作要求我给美国人讲如何发展中美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不外乎是要跟美国人解释两国要互利共赢、高瞻远瞩,强调共同利益,淡化分歧。其实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有了中国提出的“十六个字”,现在说起来也不过时。那时邓小平还健在,这是他的想法:中美之间应该“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后来还加上许多新的提法,如互利共贏、高瞻远瞩、同舟共济等等,说的其实都是那十六个字的意思。美国人回应说,你们说的这些原则都挺好,但你得说说,究竟怎么做才是“高瞻远瞩”,那些具体问题如何解决?上述十六个字翻译成英文: Increase trust, reduce trouble, develop cooperation,and refrain from confrontation 。美国人要求加上四个字“解决问题”( solve problems)。直到今天美国人还是如此思维。我们说,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是不能重蹈历史上大国对抗的覆辙,大国绝不能争霸等等。美国人的回应是:你说了半天概念,可是没说朝鲜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等等怎么解决,两国不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法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 引自章节:三中美认知差距和误解/
  • 我不索要伟大、遥远或浪漫的题材,不在乎意大利或阿拉伯发生些什么,也不在乎古希腊的艺术或中世纪普罗旺斯的吟游诗歌。我拥抱平凡,探究、尊重并亲近日常与低微的事物。
    —— 引自章节:第一讲中国人看美国 袁明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共86册),这套丛书还有《道教文化十五讲》《美育十五讲》《道教文化十五讲》《音乐欣赏十五讲》《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第2版)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