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现实性

书名:美的现实性艺术作为游戏、象征和节庆
作者:[德]H.-G.伽达默尔
译者:郑湧
ISBN:978701019429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8-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38
豆瓣评分: 6.7

书籍简介: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代表作之一,探讨了解释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游戏、象征、节庆,将为我们进一步理解、研究伽达默尔及哲学解释学提供一个很好的文本。在本书中,伽达默尔指出,海德格尔着力于“从形而上学的和由形而上学中产生的近代科学的彼岸提出存在问题”。海德格尔把“历史”作为“近代科学”的彼岸,用“时间”解读“存在”;而伽达默尔虽然承认这是一大贡献,但是他认为这“并没有囊括一切”,而进一步指出“艺术”又是“历史”的“彼岸形态”。伽达默尔本人还曾专门为中译本写了一个“中译本前言”推荐。

作者简介:

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国哲学家,也是西方现当代的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1946—1947年间任莱比锡在学校长,1949年后一直在海德堡大学校长,1949年退休后为该校名誉教授。他承继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转变,将传统的解释学发展为具有本体论性质的哲学解释学。他著述甚丰,代表作是《真理与方法》,自1960年初版后,再版了5次,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其他主要著作有:《柏拉图与诗人》(1934年)、《哲学的本源性》(1948年)、《短论集》(1967-1977年)、《我是谁,你是谁?》(1973年)、《诗学》(1977年)等。

译者郑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浙江大学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著有《马克思美学思想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批判哲学与解释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韦伯》(香港中华书局1994年版)等。

书友短评:

@ 天真和感伤的你 1.读到这里,不由得深深地,重重地发出了一声叹息。妈妈问,你怎么啦?我说,没什么,读书而已。是这里:我还想到了那哲学家们一向特别感兴趣的神秘费解的诗;因为,那没有其他人能读懂的地方,似乎正是哲学家责无旁贷之处。事实上,我们时代的诗已经临近意思明白可懂的极限;也许,最伟大的语言艺术家最多也只能做到,对不可言说的东西表示悲观的沉默。——————是的,过去的艺术中那种不言自明的东西,只需要素朴地去感受的那种东西,在现代艺术里面,早已经消失了。昨天还在想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问题。想对称均衡的结构,和破碎倾斜的结构。想当代社会对崇高神圣权威的彻底摧毁。对我自己而言,我是摇摆不定的。我的一部分在过去,一部分在现在,对于未来,我也只能沉默。2.翻译让人抓狂!我要去换版本继续读!!! @ 张千千 译文篇幅短小,美或艺术的现实性就是经验性,这一灌注于游戏、象征、节庆之中,这三者和艺术具有一种同一性,特殊性通达普遍性,普遍性观照特殊性。艺术作为一种现成物,成为物便是意义展开之时,这一展开便是真理不断显示、揭露、去蔽、澄明。后者解读主要看到译者与伽达默尔有过相遇的交往,这一后者阐释实在不能相合,有种安利效果,还有是不是译者出家了。写作主要和译文关系不大。 @ 殊时节 正文很少,后面的导论画风突变神神叨叨如同传销 @ 猪猪滴滴呜 不会德语,没资格逼逼赖赖。但是还好识中文字,有条件的推荐去读张志扬老师的本子。这种翻译,真不怕丢人?这套书是什么情况?德国古典哲学那本也是翻译的打脑壳。

书籍目录

●中译本前言
●I.导语
●Ⅱ.游戏
●Ⅲ.象征
●Ⅳ.节庆
●附录 解读《美的现实性》
· · · · · ·

  • 只要我们着眼于所谓的古典艺术,那么,它就是指这样一些艺术品的生产,这些艺术品本身并不被人们理解为艺术,而是理解为在当时的宗教的或世俗的生活范围内随时可见的形象塑造,理解为一种对自己的生活世界以及从这世界中突出出来的方式的装饰;祭仪的装饰、统治者的排场的装饰,以及诸如此类的装饰。但是,在现在,艺术的概念具有了自己的色调,艺术作品开始完全自立,摆脱了一切生活关系,为艺术而艺术,也就是马尔罗曾说的“想象的博物馆”。只有艺术才能成为艺术,这在艺术中引起了一场大革命,以致现代艺术与一切绘画的传统内容和可理解的表达完全断裂了。
    —— 引自第29页
  • 人的“此在”是这样突现出来的,即从他自己的存在出发去领悟自己的“此在”自身。由于人的“此在”具有有限性和时间性,这使得“此在”不得安息地要追问自己的存在的意义,因而,就人来讲,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是受着时间的地平线的规定的。……从人的时间性的存在良知这一中心出发去领会。……但是他的目的是思考作为时间的存在,而这一目的一直没有亮出来,结果,《存在与时间》被完全看作是解释学的现象学,因为自我领会已显示了这个问题的特有的基础。从解释学的现象学的基础来看,传统形而上学的认知存在不过是一种极易坍塌的形式,因为认识存在本来就是在人的“此在”中完成的。存在不仅仅是纯粹的在场和当下的现存之物。在特有的意义中它“是”有限的历史的“此在”。在“此在”的世界筹划中,四周的所存之物才有它的位置——更不用说单纯客观的存在之物。
    —— 引自第94页
  •   当代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共19册),这套丛书还有《论解释》《道德哲学的问题》《思的经验》《文本》《哲学是什么?》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美的现实性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