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

书名:论电影
作者:[法]阿兰·巴迪欧
译者:李洋/许珍
ISBN:9787567591196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16
豆瓣评分: 7.9

书籍简介:

对阿兰·巴迪欧来说,电影是一种教育,一种生活的艺术,以及一种思想。自1950年代末至今,他撰写了三十多篇论述电影的文章,提供了哲学家看电影的一种视角与解释方式。从具有现代性的导演,如茂瑙、安东尼奥尼、塔蒂、戈达尔,到美国当代电影,如《黑客帝国》《木兰花》《完美的世界》,本书涉及各种电影的风格,为读者呈现了过去五十年来电影发展的多样路径。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巴黎第八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国际上非常活跃的左翼思想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与艺术实践,出版哲学著作、思想评论、戏剧作品等60余部,主要有《存在与事件》《主体理论》《非美学手册》《爱的多重奏》《柏拉图的理想国》等。

译者简介: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迷影丛书”主编,著有《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译有《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

许珍,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电影史、艺术史论,学术论文、译文发表于《电影艺术》《当代电影》《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书友短评:

@ 郁鹤青 B / 还有不少片子没看所以粗略翻完。巴迪欧对电影几乎没有任何创建内部独立的统一概念的野心,他更多只是运用外在的哲学概念楔入作品。哪怕是在几篇集中的理论论述中,他采取的依然是事件、断裂、不纯性等对电影不具备直接限制的视点(其中有丰富的阿尔都塞痕迹),由此在一种足够开放的甚至近乎直观经验的条件下让作品完成真理生产,进而保证其非美学理论的非区隔性。因此他从电影中开掘的希望也并非某种纯粹的感知解放,而是一种朝向外部的潜能:电影被电影自身打败,既是一种“为柏拉图准备”的艺术,又有着“大众哲学”的可能——如此不同于先前对巴迪欧强调“内在性”的印象。BTW由于不同时期篇章衍生的一个话题大概是巴迪欧与手册的关系?对戈达尔大概是真爱吧?(英译本对比后:翻译是真的烂啊!!!扣半星!!!) @ 雁城 我不敢相信这本书的短评里居然没有人说翻译糟透了。本来就倾向于个人口碎片式和口语化/标语化的巴迪欧,经过翻译以后居然连基本的语法正确都保证不了,时常要在一句话里努力地寻找主语,或者最后发现没有宾语。//比起对于个体电影的论述,更喜欢对于电影本体的论述。 @ 我有罪 用近一周的时间看了三分之二,但因为翻译的缘故实在读不下去了,译者不仅不熟悉巴迪欧的基本概念,还把原本好懂的句子翻译得极度拗口晦涩。我对差翻译总是很宽容,但这对这本重要的书真的无能为力。 @ G. 非常散漫,很多道理也都很朴实,算不上论电影这么宏大的哲学命题吧,只能说是一个电影爱好者在努力清晰化他对电影的认识和看法(当然,这就已经是开始哲学了)。不过译者前言的梳理比较关键,基本可以看作是散漫的观点一次总合了。主要是这本书的很多道理都懂,所以没什么兴奋点。但也恰恰说明,这个路子挺对的。 @ lauate 磕磕碰碰看完了在断裂中我们找到了花朵的盛开 @ Auro 李洋老师您的代译序总结得太好了…… @ Bill 谈论一部影片,与其思想资源相比,更多是在谈论影片被各种艺术手段保障的可能性,指出在已拥有的东西之外,还可能有什么。或者说,让纯粹之物不纯的,反而打开了通往其他纯粹的道路。

书籍目录

巴迪欧电影美学的十个论题(代译序) / 1
前言电影是一种思想,其作品就是现实 / 1
1电影给我的馈赠
——阿兰·巴迪欧访谈 / 1
2论电影文化 / 27
3修正主义电影 / 49
4艺术与批评:
进步主义的标准 / 58
5优美的自杀
——评罗伯特·布列松的《很可能是魔鬼》 / 69
6从不屈服的人 / 72
7东方是西方良知的对象吗?
——评沃尔克·施隆多夫的《错误的证人》 / 77
8电影第二现代性的标志 / 84
9德米事件 / 93
10瑞士:电影作为阐释 / 98
11对法国喜剧电影的间断注释 / 105
12评影片《有如此多的地方值得去》 / 115
13修复意味着死亡和变化
——评影片《破坏的时间》 / 123
14电影是私有工业,也是私人景观 / 128
15电影的虚假运动 / 131
16我们能谈论电影吗? / 139
17关于茂瑙影片《最卑贱的人》的笔记 / 147
18思考事件的出现 / 154
19评奥利维拉的《神曲》与《爱欲修道院》 / 188
20多余的观看
——评让吕克·戈达尔的《电影史》 / 192
21对电影现状以及思考这一现状方式的看法,而无需得出电影已经或正在死亡的结论 / 201
22性别差异是可见的吗? / 218
23对电影持久力量的绝对肯定
——评雨果·圣地亚哥的《西海岸之狼》 / 233
24评让吕克·戈达尔的《受难记》 / 239
25要么去爱,要么孤独
——关于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木兰花》 / 252
26寓言的辩证法
——《黑客帝国》作为哲学机器 / 276
27电影作为哲学实验
/ 290
28电影作为民主的标志
/ 332
29一个开始的结局
——关于电影《一切安好》的笔记 / 344
30艺术的维度
——评乌迪·阿洛尼的影片《宽恕》 / 357
31完美的世界未必可信,但可能存在
——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完美的世界》 / 365
· · · · · ·

  • 五月风暴爆发于萧条时期,从政治上讲介于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结束和伟大的“红色岁月”之间。它的来临就像当我们面临知识建构与政治途径之间破裂的威胁时所获得的天赐之物或历史和政治的恩惠。
    —— 引自章节:18思考事件的出现 / 154
  • 五月风暴提供了一种移位或轨迹,也就是说,它使政治干预在其他地方、其他模式、其他对话者的参与下变得可能,不论他们是工人、市场、普通民众还是诸如此类等等。
    —— 引自章节:18思考事件的出现 / 154
  •   轻与重(共97册),这套丛书还有《哲学家的肚子》《古希腊人是否相信他们的神话》《僭越的感觉 欲望之书》《列维-斯特劳斯对话录》《走向绝对:王尔德 里尔克 茨维塔耶娃》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论电影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