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製造商

书名:精神疾病製造商資本社會如何剝奪你的快樂?
作者:伊恩‧弗格森IainFerguson
译者:宋治德
ISBN:9789571379524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时间:2019-10-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36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二○二○年,憂鬱症將成為最主要的精神障礙 全球受憂鬱症所苦的人口已上升到三點五億! 是誰讓我們墜入痛苦深淵? 心衛工作者必讀的啟蒙之作, 拆解精神痛苦的社會根源 「罷工糾察線不見了,全都變成勞工額頭上的皺紋。」 在心理疾病高度汙名化的時代,無論是職場、校園霸凌,或是工作身心創傷,我們幾乎都忘了致病的最大成分不是自己的大腦,而是社會。特別是社會貧富不均加大,有錢人不工作就可以累積財富,我們發現自己越工作越窮,最後身心俱疲。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臺灣在二○一七年中有將近二百六十四萬人曾因精神疾患相關困擾而尋求醫療協助,比起十年前的數據大約提增三成。 這是不斷提高生產率和盈利的必然結果。中國大陸富士康工廠的年輕工人自殺,世界各地的工人也在苛刻的勞動條件下掙扎求存。此外,若政府以撙節為名刪減社福預算,壓縮民眾的生存空間,孤獨和社會孤立蔓延,憂鬱症和焦慮症就更會攀升。從歷史上看,供水與汙水系統建立後,才能解決下階層的傳染病問題;同樣地,改善工作環境、增加照顧措施,也會有助於改變勞工的身心困境。 英國著名的社工系教授弗格森也是社會運動者,他嘗試著將一般人不易懂的社會主義、精神分析理論,套入現代人的生活困境,於是有了這本導讀的小書。近年來臺灣爭取勞動權益的訴求越來越頻繁,這時我們更需要充實相關的知識背景。他深入精神醫學內部,一路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連恩的反精神醫學主張,梳理到晚近的批判精神醫學以及「倖存者運動」。透過此書我們才瞭解,與其找尋不明的大腦致病原因,瞭解社會運動以及提出倡議,也是健康的重要解方。 名人推薦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曾凡慈(中研院社會所助研究員) 專文推薦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盧郁佳(作家)、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一致好評 好評推薦 「這本書不僅適合精神醫學和照護從業人員,若有讀者對人文思想有興趣、希望能更嚴肅思考我們所處的世界,也能獲益良多。」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黃涵榆 「如何一步一步地,從挑戰主流生物醫療模式開始,到爭取更符合理想的精神照顧服務,乃至於打造一個更有益於集體心理健康的世界,這本書無疑是很好的起點。」中研院社會所助研究員,曾凡慈 「弗格森這本傑出的研究帶我們探索這些複雜的問題,他文筆極佳又充滿人性關懷,最重要的是具有社會主義者的政治視角。這是專屬我們時代的著作。」約翰.莫利紐(John Molyneux),愛爾蘭馬克思主義評論(Irish Marxist Review)編輯 「本書最獨特的貢獻就是讓我們瞭解精神痛苦。我們活在一個讓人難以清醒的瘋狂世界。作者解釋了來龍去脈,也告訴我們其實有別種生活方式。強烈推薦給所有的心理相關工作者。」莎樂娜.威廉斯(Salena Williams),布里斯托皇家醫院(Bristol Royal Infirmary)聯合精神醫學護理師 「本書充滿了洞見,讓我們深入瞭解個人與社會經驗的相互作用。它將會發揮影響力,支持我們全體一起去爭取更多、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務,以實現更好的世界。」蓋.沈南(Guy Shennan),英國社會工作者協會主席 「在作者清晰而細膩的思考中,可看出他想跟精神痛苦者站在一起解決問題。他強烈地控訴這個瘋狂世界,而本書來得正是時候,讓我們即時得到啟發去爭取實現更好的世界。」羅迪.斯洛奇(Roddy Slorach),英國社會主義作家 「本書讓讀者從最重要的唯物論角度去思考問題,避免踏入生物醫學與後現代主義一些前提上的陷阱。」大衛.皮爾格里姆(David Pilgrim),利物浦大學社會政策與健康學(Health and Social Policy,University of Liverpool)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伊恩‧弗格森Iain Ferguson

英國西蘇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學榮譽教授,除了本書外,著作與合著有《反思福利:批判的視角》(Rethinking Welfare)、《奪回社會工作:挑戰新自由主義與促進社會公義》(Reclaiming Social Work: Challenging Neo-liberalism and Promoting Social Justice)、《激進社會工作實務》(Radical social work in practice)等,並發表不少相關領域的學術文章。弗格森亦是英國激進左翼政黨「社會主義工人黨」(Socialist Workers Party)的資深成員。

譯者簡介

宋治德

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出生,香港長大,香港浸會大學宗教與哲學系本科畢業。前香港職工盟組織幹事。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之「倫理與社會」碩士課程畢業。現於史特拉斯堡大學哲學系修讀博士學位。譯著《托洛茨基主義》(Trotskyism)、《論平等:馬克思主義與平等自由主義》(Equality)。

书友短评:

@ Hier Tanze 很少见的二手文献,清晰、有脉络、有许多有价值的实证材料。Ferguson梳理了在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互动的视角下,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理解的变迁。其理论宗旨是,要从当代生物学科学模式眼光中拯救出精神疾病真正的重心——精神疾病的后天的社会起源,尤其是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阶级关系。早在上个世纪初精神分析就已经揭示出的心理问题的后天性,以及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考察资本主义体系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而如今,此类努力又被医学/科学湮没了。对Ferguson来说,医学/科学没有中立性,本身就是权力关系和文化意义赋予的过程(可见他对塞奇威克的讨论)。精神疾病不应该是医学的分支,而要归入社会照护,增强障碍者的自主性,甚至从中衍生出激进的社会革命。美中不足的是章节之间相对独立,最好将它们的意义关联主题化。 @ 沵 引用孙隆基的一段,作为评论【马克思主义是用一套建筑在自身的“先定假设”之上的分析架构去研究社会的,从一个先定的观点出发,它将人的认知意向导向众多纷纭的社会事物中的某一组规律性。换言之,它从杂多的社会事物中孤立出它认为是“本质”的问题,而对马克思主义来说,那就是“阶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及由其衍生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概念范畴,正是为这样的一套分析架构设计的——这套分析架构让我们“看到”任何社会的阶级关系:谁是剥削者?谁是被剥削者?在某种类型的阶级社会底下,剩余劳动又是凭哪一种“剥削方式”去抽取的?这套分析架构使我们的认知意向在任何人类的社群中都去找寻这种关系,除此之外,我们的认知意向遂无须去涉及每一个社群在其历史过程中出现的其他众多纷纭的因素】 @ 朝彻彻 一本激进社会工作(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著作,首先回顾医学模式,还有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理论中的激进因素,接着对反精神病学、幸存者运动等做了梳理,最后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资本主义造成的不平等及对人的异化,才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对反精神病学到幸存者运动那两章部分的梳理不错,中文也比较少能读到相关的材料,而对精神分析相关传统的回顾如果作为导论还是不够清晰,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也比较蜻蜓点水。作者的一个提醒很重要,不论是复原(recovery)、赋权还是去专业化都有其积极面向,但同时也有被新自由主义化用而成为削减相关社会服务开支、野蛮地强调个人对精神痛苦责任的风险。 @ Lacrimosa 好平庸的一本书,好像在看文献综述 @ 凌霜深白 原本以为会仔细讨论社会环境和精神问题的关系,实际却花了很大篇幅讨论左翼反精神病学运动和精神分析的历史。 @ 戈达肥肥 补标,当初卖这本的书商已经开始兜售无害漫画 @ dynight 这…自己想说的这本书都说过了怎么破 @ KKMARINE (算是)仙在香港诚品给我买的。自从有学counseling的想法后,就获得仙的大力支持。看书时产生了一个疑问,精神分析是否也可以视为一种宗教?除了精神疾病被政治化和符号化之外,精神分析又何尝不是?下次和仙可以好好探讨下!

书籍目录

推薦序 心智為何政治? 黃涵榆
推薦序 精神痛苦的社會根源 曾凡慈
前言
術語說明
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危機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資本主義與精神損害
第三節 從馬克思主義的框架理解心理健康
——唯物主義方法
——歷史方法
——辯證方法
第四節 本書的結構
第二章 一切都在腦中?
第一節 瘋癲的模式
第二節 精神醫學的恐怖歷史
第三節 納粹政權下的精神醫學
第四節 從精神病院到《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第五節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日常生活的醫療化
第六節 心理健康的醫療模式,今日路在何方?
第三章 「精神官能症與社會疾病」:馬克思主義與精神分析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佛洛伊德:無意識與性慾
——無意識
——性慾
第三節 佛洛伊德與布爾什維克
第四節 德國:失敗的革命
第五節 雅各.拉岡:法國的精神分析革命
第六節 結論
第四章 《以瘋為常》:反精神醫學的政治
第一節 《分裂的自我》
第二節 從《自我與他者》到《體驗的政治》
第三節 評價連恩
第四節 《精神病患的政治》
第五節 「塞奇威克式」的心理健康政治
第六節 結論
第五章 「發生在你身上的不幸事情,令你發瘋」:精神醫學霸權的新挑戰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挑戰主流典範
——創傷
——解離
——依附理論
第三節 評價新典範
第四節 心理健康服務使用者運動:「我們沒參與的決定,就與我們無關」
第五節 心理健康的政治:張力與團結
第六章 奪回掌控權:異化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異化與精神痛苦
第二節 怎麼辦?
第三節 結論:奪回掌控權
附錄
附錄一 訪談:馬克思主義與精神痛苦
宋治德 譯
附錄二 重訪佛洛姆——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思想之探討
伊恩‧弗格森 作
陳宗延 譯 宋治德 校
附錄三 繼承與創新:試論弗格森的激進社會工作理論
林致良 香港進步社會工作網絡
注釋
參考文獻
· · · · · ·

  • The intensification of work, which has been a key element of the neoliberal project, is one reason for this epidemic of work-related stress. So too, however, is the failure of trade union leaderships to organise effective resistance to neoliberal attacks, despite numerous opportunities to do so.
    —— 引自第13页
  • "The link between financial problems and mental illness are quite well known to those working in the mental health field. Unemployment, a drop in income, unmanageable debt, housing problems and social deprivation can lead to lower well-being and resilience, more mental health needs and alcohol misuse, higher suicide rates, greater social isolation and worsened physical health. To give one example, 45 precent of people who are in debt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compared with only 14 percent of those who are not in debt.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a macroeconomic downturn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not only of some adults but also of their children. Numerous studies have also shown the effect of general economic recession and unemployment on the rate of suicides and suicide ideation."
    —— 引自第12页
  •   近代思想圖書館(共53册),这套丛书还有《寫作的零度》《前衛藝術理論》《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監視與懲罰》《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Institutions, Institution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精神疾病製造商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