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书名: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作者:[美]埃德温·阿瑟·伯特
译者:张卜天
ISBN:978710016730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60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本书是科学思想史领域的经典名著,既是科学史著作,也是哲学史著作。对后世的科学思想史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它考察了近代科学兴起的过程和原因,强调科学与哲学、宗教等人类思想领域密不可分。本书对哥白尼、开普勒、 伽利略、笛卡儿、霍布斯、吉尔伯特、波义耳和牛顿等16、17世纪“哲学家-科学家”的方法和形而上学预设做出了精彩的分析,解释了近代世界观的成功和局限性。其明确的哲学动机是,为什么近代思想的主流是这个样子。 为什么认识论问题会成为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

作者简介:

埃德温•阿瑟•伯特(1892-1989),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康奈尔大学哲学教授。其主要著作有:《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1924)、《科学时代的宗教》(1930)、《正确思考的原则和问题》(1931)、《英国哲学家:从培根到密尔》(1939)、《宗教哲学的类型》(1939)、《慈悲佛陀的教诲》(1955)、《人寻求神:宗教史和宗教比较研究》(1957)、《寻求哲学理解》(1965)、《人的旅程》(1981)等等。

张卜天,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国内杰出的中青年翻译家,已为我馆翻译重要学术著作多部。译文质量获得读者一致好评。

书友短评:

@ φαρμακον 这本书的内容我消化的不是很好,但给我的启示确实是实在的。近代科学的世界图景,就是强调从经验现实出发,运用数学工具和方法,构建出一个系统的、和谐的、机械的客观世界。上帝在这个世界中作为内在不可知的动力出现,与司各脱那个用神圣意志主导神圣理智、同时否定了人与上帝之间的类比化秩序的形而上学颇有些许暗合之处。无论是哥白尼、伽利略,还是笛卡尔、牛顿,亚里士多德主义语境下那个纯本质、纯思想的上帝以及与之相连结的人类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人成为自己先天认识能力的俘虏,而自然也不过是认识的对象,这一切与人的善恶好恶,又怎么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 lili 三方面的转变:实在、因果和心灵。一手材料丰富,实质性观点不多。最大的启发,一个是关于近代科学如何把心灵“从自然中流放出去”的,这正是心灵哲学中所需的历史视角;另一个是由于概念已经变革,近代哲学难以恢复人的崇高地位。一个暴论: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一些欧陆哲学著作喜欢用古典的或中世纪的概念(质料、形式、现实、潜在),或者自创一些讲不清的概念(自在、自为),因为在科学的概念框框里或者受科学“污染”的常识概念框框里确实不太好凸显人的地位。 @ 读书好 形而上学 物理学 力学 科学 神学 @ 地上丝绒 把第四章前都读啦,非常好;后面的,就轮到这两个月推进时附读。 @ 灵樱若雪 很多年以后,虔诚的牛顿敬畏的上帝还是被他那些杰出的后继者们请走了 @ 嘟嘟嘟嘟~~ 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霍布斯,波义耳,牛顿

书籍目录

  • 117 意象总是关于特殊对象而言,我们发现霍布斯与中世纪晚期强烈的唯名论倾向颇为一致。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真实存在,这种倾向在英国尤其盛行。霍布斯哲学的这种唯名论方面使他不会承认普遍本质或本性是实在的,它们只是一些名称罢了。120 现在,我们也许会问,这种推理既然适用于第二性质,难道就不适用于第一性质吗? —第一性质难道不也仅仅是有感觉能力的生物中的幻象吗?在这方面,二者之间似乎没有差别。 对于这种异议,霍布斯坦率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并且在空间与几何广延之间作了区分。我们将会看到,一些古代学者可能已经感觉到了这个区分,但直到牛顿以后,它才在近代思想中最终变得重要起来。在霍布斯看来,空间本身是一种幻象,是 “存在于心灵之外的事物的幻象;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幻象中不考虑其他偶性,只考虑它在我们之外显现”。然而 ,通过对运动 进行几何研究我们得知,广延是物体的一个本质特征。总是存在着运动中的外在于我们的广延物,它们通过运动在我们内部引起幻象以及幻象的 那 种 “外部性”, 即空间。时间也是一种幻象,是 “运动先后”的幻象。“自然之中只有现在存在;过去的事物只在记忆中存在 ;未来的事物则根本不存在,未来只是心灵的虚构,是把过去活动的后果应用于现在的活动。”自 然 之 中 有 运 动 但 没 有 时 间 ,时间是记忆和 预 期 的 先 后 性的幻象。 因此, 所感知到的整个意象处于身体之内,无论与外表多么相反。心灵是有机体的运动,感觉是实际发生于器官之内的外向性的显现。霍布斯似乎没有注意到这种观点所蕴含的巨大的认识论困难。他未经批判考察就接受了伽利略机械宇宙论的基本要素。幻象的那种“外部性” 心灵是有机体的运动,感觉是实际发生于器官之内的外向性的显现
    —— 引自第117页
  • 127 摩尔把其推理从人之中存在着一种非物质实体的结论 ,拓展到假定整个自然中也存在着一种类似的、更伟大的非物质实体 ,因为他确信,科学事实表明自然和人一样都不是简单的机器。134 运动这个事实以及运动的可度量性暗示有一个无限的几何系统作为自然界的一个实际存在的背景,度量正是依照这个背景作出的。摩尔发现,作如此辩护的这个绝对空间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它必定真实存在,因为它是无限延展的,但又与物质绝对不同,因为除了广延,它没有任何物体特征。因 此 ,根据他的前提,空间必定是一种真正的精神实体。随着摩尔对空间作进一步的反思,它在摩尔心中变得越来越高贵。摩尔列举了不少于20种既适用于上帝又适用于空间的属性 :上帝和空间都是“单一的、单纯的、不动的、永恒的、完满的、独立的、自存的、自持的、不灭的、必然的、无际的、非受造的、不受限制的、不可理解的、无所不在的、无形的、无所不入的、无所不包的、本质存在、现实存在、纯粹的现实”。把这一长串修饰词赋予空间意味深长地表明,与新的数学运动相一致的宗教精神根据几何宇宙观在无限空间中找到了对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纯粹形式或绝对现实的真正替代。与新的数学运动相一致的宗教精神几何宇宙观136 就上帝仅仅是从涉及他的生命和能力的其他特征中抽象出来的无所不在而言,空间就是上帝。但空间的精神性是某种本质的东西。空间是神圣的。…从根本上讲,宇宙中的一切连续性——无论是这个不动的、非物质的空间,还是像重力和内聚力那样把宇宙的不同部分聚集在一个系统中的那些不可见的力—都是精神性的。“上帝的仁慈是万物的支柱和倚靠。”138 巴罗指出,数学这门科学的对象是量,量既可以根据其纯粹形式来思考,比如在几何学和算术中,也可以根据其混合形式来思考,即与非数学的性质相结合。例如,直线既可以像在几何学中那样根据其纯粹的、绝对的形式来思考,也可以像在天文学、…
    —— 引自第117页
  •   科学史译丛(共21册),这套丛书还有《新物理学的诞生》《炼金术的秘密》《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现代科学的诞生》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