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书名: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作者:石泉
译者:
ISBN:978710807307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3-4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36
豆瓣评分: 8.7

书籍简介:

本书脱胎自石泉教授受业于陈寅恪先生时撰写的硕士论文,完成于1948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历史风雨尘埃冲刷掩埋后得以问世,初版于1997年。此次再版,面貌一新。旨在使这部经典之作臻于完善。 作者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内部政治情势演变的考察,阐明甲午战争实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以求与远东国际局势的演变相表里。本书概述谨严宏阔,立论警辟深刻。作者辛勤探索之所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我们了解民国学人如何看待晚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作者简介:

石泉(1918—2005),原名刘适,安徽贵池人,出生于北京。1938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1944年考入成都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陈寅恪教授,并兼任研究助理。1954年后,长期在武汉大学任教,教授,历史地理所所长。开创荆楚历史地理与楚国历史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古代荆楚地理新探》《古云梦泽研究》《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等,主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

书友短评:

@ 木鱼 详尽了历史书中很多事件的背景与过程,也更觉厚重与沉重。我们现在以全知视角回看那段历史,会悲愤会哀叹,也就更能想见彼时局中人的悲喜。这本书丝毫没有为谁开脱的意思,唐德刚说”形势比人强“,那些洋务大臣、北洋大臣也都不过是被人任意拨弄的棋子,甲午条约是李鸿章还是王鸿章去签订,也就没有区别了。但对比北洋派和主战派那群猪队友,我反倒觉得李鸿章是条真正的好汉。在此有一个颇值得讨论深究的话题:那笔拨款,到底应该用于左宗棠平疆,还是北洋翻新扩充军备?以及随之而来的男人们最喜欢的话题:曾、李、左、张四人按其成就地位排名,应该如何? @ 敏希 “远征必以近防为本,行军尤以筹饷为先。” @ wyn 不甚喜欢 @ 『 』 非常严谨的一部作品!大师风范!够难读!对于甲午战争有了全面的全新的认识,狠狠为李鸿章“正名”(洗白?)了!借此也认识了不少当时的人物以及关系,只能说几个利益集团在什么境地都没办法统一起来,国难当头竟然只会窝里斗和叹息!不过虽然看起来是按时间写的,但是重复叙述的内容倒是不少,所以有点不好理清楚,再读一遍肯定会更好! @ 可以滚去睡觉了 论一个人要看他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哎,也不一定……

书籍目录

序 / 刘桂生
自序
内容提要
引言
第1章 甲午以前政局概观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之冲突
第二节 满清统治者对汉人新兴势力之猜防
第三节 宫廷矛盾与朝臣党争
第2章 自发端至宣战
第一节 李鸿章之观点与措施
第二节 主战派士大夫之观点
第三节 中枢态度之演变
第四节 北洋内情
第3章 战争初期:一意作战时期
第一节 主战派之政治攻势
第二节 中枢之争议
第三节 前敌人事摩擦之影响军事
第4章 和战并进时期
第一节 中枢人事之重要更动与主战派之作为
第二节 和议之酝酿及其成熟
第三节 李鸿章与淮军之失势
第四节 军事上之难题与新式陆军之创始
第五节 宫廷问题与政局之关系
第5章 和议之成与主战派之挣扎
第一节 议和时期
第二节 和约之批准与互换
第三节 和后余波
第6章 战后政局新形势
第一节 北洋局面
第二节 中枢政况
第三节 新兴势力之崛起
结论
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 · · · · ·

  当代学术(共34册),这套丛书还有《反抗绝望》《中国历史通论》《拓跋史探》《国家与学术》《清代政治论稿》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