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類時代

书名:後人類時代控制學、文學、資訊學中的虛擬身體
作者:凱薩琳.海爾斯(N.KatherineHayles)
译者:賴淑芳/李偉柏
ISBN:9789571372693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时间:2018-7-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32
豆瓣评分: 8.2

书籍简介:

隨著人工生命技術日益成熟,人類是什麼?誰又是後人類? 後人類時代來臨,人類與機器的關係將大翻轉? 人工智慧高度發展,人類與機器之間不再存有明顯的界線? 這是DNA精密計算的時代,是人工智慧即將當道的時代,所謂實體信息已分散在茫茫的信號間,我們對於人類身體曾持有的概念,一度消失於虛擬空間中。某些人對於這樣的變化驚豔不已,但若將這樣的概念落載於電腦程式或人類的大腦想像中,卻變成了星際迷航的科幻風格,令大多數的人驚恐,沉溺於外星怪物在太空艙中沉思的驚怖畫面。 當我們逐步成為後人類的這段過程中,知名人文學者的N. 凱瑟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在《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書中提出她的精闢見解,將妄想與事實清楚析離,深度研究信息時代的具體現象,成就本書最經典的論述核心。 在技術、文化研究和文學批評的歷史脈絡下,海爾斯為我們展現出被抹去、被遺忘、被忽略之物,將信息想像成一個無形的實體。她從二戰後的梅西會議控制論談到1952年的控制論愛好者及小說家伯納德•沃爾夫(Bernard Wolfe);從自製的概念談到菲利普•迪克的幻覺與現實的文學探索;從人造生命談及後現代小說,探索人類作為控制論系統的意義。 凱薩琳.海爾斯橫跨了科技史、文化研究和文學批評,將三個故事的關連編織起來:信息是如何失去其身體的,亦即概念化為與物質形式分離的實體;仿生人文化和技術的建構;以及控制論論述中的自由主義人文主體的解體。從控制論到人工生命的誕生,《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提供了關於你我如何抵達虛擬時代,以及從此處可往何處去不可或缺的記述。 本書內容橫越數個專業領域,既有學術教科書的深度、文學批評理論的推演,亦有科普類科學史的介紹及大眾科幻作品的分析評論,是延續上個世紀徹底實踐跨文學科學「兩文化」的上乘之作,是本評論者驚嘆為耀眼的奇書(dazzling book)。 本書特色 ☆後人類時代、人工生命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必讀經典之作! ☆勾勒虛實夾雜的後人類景象,梳理各種情境編織成的世界! ☆醍醐灌頂,提點探索後人類的感性層面! ☆賴淑芳、李偉柏雙譯者專文導讀!

作者简介:

凱瑟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

N. 凱薩琳.海爾斯寫作本書時任加州大學洛衫磯分校教授,現任杜克大學英文系「詹姆士 .杜克」講座特聘教授(James B. Duke Professor)。她擁有化學及英文高等學歷,著有《我的媽媽是電腦:數位主題和文學文本》,並編輯《混沌與秩序:文學和科學的複雜動態》,皆由芝加哥大學出版。代表作《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HOW WE BECAME TH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已成為文學、人類學、社會學與媒體學等研究領域崇奉為經典之作。

书友短评:

@ 螺丝在松掉 在场/不在场,模式/随机性作为基轴的两对辩证关系动态地互动,像层层缠绕的花绳,通过配对产生新的组合。实体化与身体、合并与铭写,分别指向了物质性、突变、信息和超现实四个后人类的中心主题。后人类虽非为反人类,但也解构了现代以来的自由人本主义假设,鼓动人们对于身体边界的焦虑:自我是不同行动者的拼接,还是作为部分被纳入一个更大的整体中?电脑因为缺少身体而难以拥有人类的体验,对应的问题则在于人类与电脑在本质上如果不是信息处理器又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的答案最终都指向对自我的重新诠释。在这种诠释中,涌现取代了目的论,反身认识论取代了客观主义,分散式认知取代了自主意志。一旦主体不再被视为独立于环境的自我,就不会恐慌于边界被打破时自我的崩溃。稳定、连贯的自我从未存在。正如我们从未现代过,我们也一直都是后人类。 @ 萝北 信息學的部分真是完全看不懂。作者在敘事時常常在小說文本內外跳躍,在談論文本情節前都不加個「在xx小說中」,讓人分不清楚談的到底是小說還是信息理論。翻譯問題也很大,除了被英文文法嚴重帶跑外,有些句子根本不符合中文文法。 Kristeva的名字不是被譯成常用的克里斯蒂娃,而是自己創造的詭異譯名,不像是一個外文系教授會犯的錯。後面幾章頻繁出現詭異的「代理」,完全不合文脈,讓人懷疑是不是把原本應翻成「能動性」的"agency"翻譯成「代理」。總之這個翻譯增加了我理解的難度

书籍目录

謝辭
推薦語
導讀
序幕
第一章 朝向具體化的虛擬
第二章 虛擬身體和閃爍標誌
第三章 信息實體之爭:探討自動控制論的梅西會議
第四章 岌岌可危的自由主體性:諾伯特.維納和自動控制焦慮
第五章 從連字符號到拼接:《地獄邊境》(Limbo)中的控制論句法
第六章 自動控制學第二波:從反身性到自我組織
第七章 將真實內外、左右翻轉:菲利普.狄克六零年代中期小說中的邊界研究
第八章 信息的重要性
第九章 人工生命的故事
第十章 虛擬的符號學:映射後人類
第十一章 結論:何謂「成為後人類」?
注釋
索引
· · · · · ·

  • 后人类标志着有关主体性的一些基本假定发生了意义重大的转变。······后人类的(p.5)主体是一种混合物,一种各种异质、异源成分的集合,一个物质—信息的独立实体,持续不断地建构并且重建自己的边界。······关于自我(人本身)拥有某种力量、愿望或者意志,并且明显区别于“他人意志”的假设,也在后人类失去了基础,因为后人类的集体异源性特征隐含着一种分散的认知,分别位于相互之间仅有微弱交流的身体各部分(零件)之间。······如果“人类的本质是不被他人意志影响的自由”,那么“后人类”之所以“后”,并不是因为它必然不自由,而是因为没有一种先验的明显区别于他人意志的自我意志。尽管这些例子强调的是后人类人机关系的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后人类的建构/观念并不要求他的主体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电子人(cyborg)。无论身体是否受到干预,认知科学和人工生命等领域出现的各种新的主体性模式,都必然包含着一个可以称为后人类的生物学上依旧如故的“万物之灵”(Homo sapiens)。与这些典型的特征有关的,是有关主体性的建构/观念,而不是非生物成分的存在。
    —— 引自第4页
  • 自由人本主义主体的中心不在于身体,而在于心灵。后人类尽管在很多方面都不遗余力地解构自由人本主义主体,但它也和自己的前辈一样,强调的是观念而非具体形式(身体)。
    —— 引自第7页
  •   文化思潮(共9册),这套丛书还有《解讀民粹主義》《財團治國的年代》《海鮮的美味輓歌》《想想歷史》《海鮮的美味輓歌》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後人類時代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