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

书名: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
作者:杜欣欣
译者:
ISBN:978756336560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9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65
豆瓣评分: 7.8

书籍简介:

恒河,神性的河。它贯穿着南亚次大陆。古老的印度文明由之孕育,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人多宗教在此共生,恒河入海口,在印度和孟加拉两个国家,作者访问了泰戈尔两处故居,参拜特蕾莎修女之墓。悟河平原,在印度的心脏地带,踏着法显,玄奘等行贤的足迹,作者寻访佛祖从诞生到入灭的印迹;盘桓于印度教的死亡福地瓦拉纳西,漫游于人神两界之间。恒河源头,在湿婆和毗湿奴的栖息地,作者行走两千多公里,倾听圣河灵魂的低语。朝圣路上,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怀抱里,在触摸印度的现世人生中,作者亲历古老文明的血脉传承,并思索着喜马拉雅山两面人群不同的生存价值,寻求生命的本真和人类天然的美好情怀,以及对自然、生命、历史和宇宙的即时感悟。 在首次旅行中,作者领略了印度灿烂的文化,所到之处多为古代文明遗址;而第二次旅行,则是探寻印度的灵魂,从恒河出海口走到源头。本书记录了两次旅行。 本书的文字顿得盛唐遗风,大雅大俗,清洁洗炼。让我们打开本书,和作者一起去恒河,行走在古今文明撞击、自然与宗教融合的新印度,一一见证恒河文明的人与神,历史与现实,今生与彼岸。

作者简介:

杜欣欣,旅行者,写者,摄影者。足迹遍及非洲、南北美洲、亚洲和欧洲。曾与吴忠超合作出版《在时间中沉醉》、《无中生有》,以及译著《霍金讲演录》、《时空本性》。旅行文字多刊登于《南方周末》、《旅行家》,其他散文多刊登于《万象》、《温故》。 欣欣痴迷于印度文明,于2004-2006年间两次来到印度。 2006年,她更是专程从恒河出海口回溯至源头,朝圣之路漫漫五千里,集结成书。

书友短评:

@ 发条L 读很多这样的游记,放任自己把思想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只是毕竟没有办法亲历,文字无法弥补缺憾。 @ 小岩菽 古老国度中,他们要赶上第一缕晨光,然后在第一缕晨光中化为灰烬。 @ mado1983 如果能以溯源的方式旅行也很不错啊,选定一条河,向源头前进! @ JillJam 有很多细节与人文情怀的东西,作者与印度朋友间的亲身经历。虽然并非出自多年轻态的视角,但是依然能将这个国家的魅力和不堪,甚至是载着的满满感动传达到我脑中。 @ cecilia 很安静的一本书 @ KAVA 跟着作者领略了一下印度的风光,差不多印度的每一条大河,每一座高山,每一颗大树,每一块奇石,都和印度教的神密切相关,而印度教神灵太多,印度人不是在拜神就是在拜神的路上。印度教一方面抑制了印度本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却创造了瑰丽的文化艺术作品,千年流传,令人神往。最后羡慕作者的导游团,不是高官教授,就是记者律师,见识就是这样积累的。 @ 一片,一片 杜欣欣的文字足够丰富,足够动人。 @ 苏摩 在所有读过的印度游记里算不上最好的,有时差一口气,有时又太过了,幸好印度还是很温柔。 @ 美食拯救世界 可读性非常强,今天读的两本书可读性都很强,尼安德特人也很好看。这本书整体基调我还是很喜欢的,不像其他游记那么略显油腻,一言不合就盲目鼓吹年轻人放下一切去旅游/穷游,整体的语言风格就是诗意盎然,三言两语就引到佛家典籍里,对印度教也有一个比较深的理解。但是也有不太喜欢的地方,个别地方总显的有点神叨叨的,读的略感不适,然后不知道是排版还是怎么回事,感觉摄影技术较文字略显逊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重返印度Chapter One Return to India又是个凌晨Another Morning德里住家Living in Delhi婚姻大事Sacred Ma rriage德里街市Wandering in Delhi在老德里城墙内Within the City Wall of Old Delhi小巷深处in the Depth of the Small Alley第二章 恒河出海Chapter Two The Ganges into the Sea河之国的第一夜The First Night in the Country of Rivers夕阳工业,末代公主The Sunset Industry,the Last Princess勿忘我——访泰戈尔故居Forget-Me-Not:a Visit to Tagore's Residence加尔各答印象Impression of Kolkata在特蕾莎墓前哭泣Weep in Front of Mather Teresa's Tomb镰刀、斧头、老百姓Sickle,Ax,and People第三章 佛祖印迹Chapter Three The Footprints of the Buddha蓝毗尼的求索者The Seeker of Lumbini华氏城,巴特那Pataliputra,Patna那烂陀大学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Nalanda University菩提树下的冥思Meditation under the Bodhi Tree阿难,请你带我去拘尸那Ananda,Please Take Me to Kushinagar第四章 人神之间Chapter Four Between Humans and Gods瓦拉纳西的冬夜The Sinter Night of Varanasi阴阳界惊魂记A Soul-Sti rring Story on the Border of Death此岸彼岸This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克久拉霍的性爱圣殿The Holy Temple of Sexual Love in Khajuraho第五章 少女恒河Chapter Five Ganges the Nymph从德里到恒河汇流From Delhi to Devprayag Aarti之火与灵修之地Aarti and Rishihesh我丢了!I got lost!探寻恒河源头In Search of the Origin of the Ganges潜入Harsil Smuggling into Harsil第六章 寻找恒河的灵魂Chapter Six In Search of the Soul of the Ganges让我们拥抱树吧Let Us Embrace the Tree触摸你的脸Touching Your Face喜马拉雅山麓的隐者The Hermlt of the Himalayas最后的神殿,最后的村庄The Last Temple,the Last Village雨中的妈妈The Matherinthe Rain奈尼湖畔The Shore nf Nainital
· · · · · ·

  • 马克吐温曾说,瓦拉纳西比历史还久,比传统还老,比传说更为悠远。这古城有记载的历史长达三千五百年。传说远古时,恒河非常狂暴,但她来到瓦拉纳西准备穿城而过时,湿婆手握三叉戟挡住了她的去路,恒河女神道:你总得让我流过去。湿婆道:你得先答应三个条件,我才让你过去。第一,你不能穿城而过,要沿着城边流。第二,你要向北流。第三,你得让我们的人在河里洗澡。恒河女神答应了,湿婆为她让路,但把三叉戟插在河中。在印度的其他地方,恒河都是向东或者向南,只有在瓦拉纳西,她向北流去,转了一个小弯。瓦拉纳西因此而成为湿婆的城市。在这座圣城里,人们说,此地的每粒石子都是一个湿婆神。古代的瓦拉纳西,庙宇林立,僧人无数。玄奘曾言:天祠百余所,外道万余人。
    —— 引自第124页
  • 因为瓦拉纳西位于湿婆三叉戟的尖顶上,季风来时,邻邦比哈尔已成泽国,瓦城却不过演了几座石阶。
    —— 引自第130页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恒河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