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時代群像

书名:黑暗時代群像
作者:漢娜.鄂蘭(HannahArendt)
译者:鄧伯宸
ISBN:9789863600732
出版社:立緖文化
出版时间:2016-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00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漢娜.鄂蘭論萊辛、羅莎.盧森堡、卡爾.雅斯培、華特.班雅明…… 19世紀末與20世紀前半葉,是個政治大災難、道德大淪喪、藝術與科學卻突飛猛進的時代,這裡所論的正是那個時代的知識份子。 一個最黑暗,也是思想文化最燦爛的年代, 鄂蘭與這些精采的人在同一時空中交會。 本書是20世紀重要思想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於20世紀70年代完成的著作。鄂蘭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之一。 她在書中所論的都是20世紀前半葉的知識份子,都是她身邊熟識的人。處在上一世紀上半葉的歐洲學術文化中心,一個最黑暗,也是思想文化最燦爛的年代。 「黑暗時代」一詞出自德國詩人布萊希特的名詩〈致後代子孫〉,指的是20世紀黑暗現實中無所不在的恐怖。 漢娜.鄂蘭認為,本書中她所談到的幾位人物──包括萊辛、羅莎.盧森堡、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卡爾.雅斯培、伊薩.迪內森、賀曼.布羅赫、華特.班雅明、貝托爾特.布萊希特、華特馬爾.居里安與藍道.賈雷爾──照亮了那個時代的黑暗。 漢娜.鄂蘭相信,「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時代,人都有期望光明的權利,而光明與其說是來自於理論與觀念,不如說是來自於凡夫俗子所發出的螢螢微光,在他們的起居作息中,這微光雖然搖曳不定,但卻照亮周遭,並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流瀉於大地之上。」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乃有了這組群像的勾勒。

作者简介: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

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之一,早年跟隨海德格、雅斯培。1933年納粹上台後流亡巴黎,1941年到美國,先後在普林斯頓、哥倫比亞、紐約新學院(New School)任教。

她的思想重點在於:對極權主義、政治實踐(如革命、暴力、權力)以及公共空間等議題的思辨。她的著作如《心智生命》(The Life of the Mind)、《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皆是社會、政治哲學的扛鼎之著。

鄂蘭於1975年去世後,美國學界出現「鄂蘭研究」,儼然成為一個學派,稱為「鄂蘭派」。

书友短评:

@ Livinginbpi 阿伦特的这本人物群像集,其中最有分量的几篇,其实更适合被归入思想传记的范畴里去。然而,比起她赖以成名的政治哲学著作,我觉得阿伦特在思想传记的功力上还是稍逊了一筹。她对于人物速写和思想概览之间的平衡与融合,似乎拿捏得不够好。在这一点上,以赛亚·伯林的《卡尔·马克思》当是我心目中的标杆。除此之外,这个台版译者的译文本身也是颇有瑕疵的,让好些内容变得更令人很难理解了。但抛开这些,尤其是在最有分量的那几篇文章里,阿伦特依然写下了异常精彩而有见地的段落,足见其不凡的思想锋芒。 @ 白塔界石 3月读完的,忘记标记了。“真正的思想者不在于完成,而在于打开。”

书籍目录

作者序
1黑暗時代的人本精神
兼論萊辛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1729-1781
德國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藝理論家之一
2玫瑰的名字
羅莎.盧森堡 Rosa Luxemburg, 1871-1919
德國左派革命家。德國共產黨綱起草人。
3世界公民○1
頌:卡爾.雅斯培Karl Jaspers, 1883-1969
二十世紀德國的存在哲學大師
4世界公民○2
卡爾.雅斯培Karl Jaspers, 1883-1969
二十世紀德國的存在哲學大師
5遠離非洲
伊薩.迪內森Isak Dinesen, 1885-1963
《遠離非洲》、《芭比的盛宴》作者
6勉為其難的詩人
賀曼.布羅赫Hermann Broch, 1886-1951
德國重要作家
7最後的歐洲人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二十世紀重要哲學家
8我們曾作為『光明的一代而生活』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
德國戲劇鉅擘
9重新肯定佛洛斯特、惠特曼和威廉斯
藍道.賈雷爾Randall Jarrell, 1914-1965
美國詩人、小說家、評論家
10論反猶太主義
華特馬爾.居里安Waldemar Gurian, 1903-1954
德國重要政論家與作家
11一個坐上聖彼得大位上的基督徒
安捷羅.朱塞佩.隆加里Angelo Giuseppe Roncalli, 1881-1963
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是現代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具聲望的教宗之一。
附錄:漢娜.鄂蘭 極權主義理論成經典/林博文
· · · · · ·

  • 历史中有许多黑暗时代,在其中公共领域被遮蔽,而世界变得如此不确定以至于人们不再过问政治,而只关心对他们的生命利益和私人自由来说值得考虑的问题。生活于这样一些时代并由它们所塑造的人们,很可能总是倾向于要么厌恶世界和公共领域,尽量地忽略它们,要么越过它们,跑到它们背后—就仿佛世界只是人们可以躲藏到它背后的一种表象—以达成与他们的同伴的相互理解,而不考虑在他们之间存在的世界。
    —— 引自第9页
  •   他(本雅明)为一份“六百多条非常系统、条理清楚的引文”汇编而自豪;像后来的笔记一样,这个集子并不是为了便于写作论文而做的摘要集锦,而是构成了著作的主体,在这儿,论述反倒成了某些次要的东西。著作的主体包括从上下文割裂下来的残篇断简,并用这样的方式把它们重新排列:它们互为解释,也就是说,能够在自由漂浮的状态下证明它们的存在理由。它确实像幅超现实主义的拼贴画。本雅明的理想是写一本完全由引文组成的书,它们被安置得如此巧妙,以致可以省却任何相应的文本,这个想法可能令人震惊,因为它极端怪诞再加上自我破坏,但实际上它并不怪诞,正像它不是由相似的冲动产生的同时期的超现实主义实验一样。  “通过钻井而不是开采(的方式)……深入语言的内部”  虽然生命必定受时间之衰败的支配,但是衰败的过程同样也是结晶的过程,在大海的深处,曾经存活的生命沉没了、分解了,有些东西“经受了大海的变化”,以新的结晶形式和模样存活了下来,保持了对腐败的免疫力,仿佛它们只是等待着有一天采珠人来到这里,把它们带回到这个活生生的世界——作为“思想的碎片”,作为某种“丰富而陌生”的东西,甚至可能是作为永不消逝的原现象。
    —— 引自第190页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黑暗時代群像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