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德林的颂歌 《日耳曼尼亚》与《莱茵河》

书名:荷尔德林的颂歌 《日耳曼尼亚》与《莱茵河》
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张振华
ISBN:9787100159173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5-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87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海德格尔全集第39卷《荷尔德林的颂歌<日耳曼尼亚>与<莱茵河>》,系海德格尔1934/35年冬季学期弗莱堡讲课稿。 海德格尔一向推崇诗歌,认为思想和诗歌是技术时代两种通达本真生活的基本方式。思想与诗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切近语言的本质。在对诗歌作品的解读中,荷尔德林毫无疑问占据着海德格尔思想的中心。在海德格尔看来,荷尔德林是西方思想另一开端中的先行者。当下时代必须首先学会倾听荷尔德林的诗才有可能展开一个新的未来。 海德格尔一生开设过三次解读荷尔德林的课程,本卷作品是第一次解读。同时,本卷也是海德格尔纳粹校长事件后第一次转向诗歌作品。本卷和同时期的《形而上学导论》、《哲学论稿》、《艺术作品的本源》(都已有中译本,前两种由商务出版)具有紧密关联。对于理解海德格尔在政治失败后的思想变化,本卷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讲授课中,海德格尔分别讨论了诗歌与语言,基本情绪,诗人作为半神,作为存在之核心机制的争执等问题,并且第一次以系列的方式解读了赫拉克利特残篇。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张振华,1982年9月生,上海南汇人。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访学于德国弗莱堡大学。 译著: [德]特拉夫尼著,《海德格尔导论》(第一译者),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发表论文: 1,“从古典希腊哲学到早期希腊思想——再论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载于《现代哲学》,2012年第1期。 2,“试论黑格尔《安提戈涅》解释”,载于《同济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同时收于《德意志思想评论》第5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

书友短评:

@ 我爱火腿炒饭 我爱上海德格尔了,写得太好了。 @ 折叠兔 因为是讲稿所以条理很清晰。海笔下的荷尔德林像是避雷针,即使在晴天也向着高处和尖端聚集着对将来之雷电的期待和准备。已然逝去的雷霆了无踪影,避雷针的持守却在思念中仍对其有所保存。使其能够挺立与接收的大地也在这种挺立与接收中被打开。 @ 蓝道_RANDALL 荷尔德林

书籍目录

  • 死亡,如果我们愿意这样称呼那种非现实的话,它是最可怕的东西,而要保持住死亡了的东西,则需要极大的力量。柔弱无力的美之所以憎恨知性,就因为知性硬要它做它所不能做的事情。但精神的生活不是害怕死亡而幸免于荒芜的生活,而是敢于承当死亡并在死亡中得以自存的生活。精神只当它在绝对的支离破碎中能保全其自身时才赢得它的真实性。精神是这样的力量,不是因为它作为肯定的东西对否定的东西根本不加理睬,犹如我们平常对某种否定的东西只说这是虚无的或虚假的就算了事而随即转身他向不再闻问的那样,相反,精神所以是这种力量,乃是因为它敢于面对面地正视否定的东西并停留在那里。精神在否定的东西那里停留,这就是一种魔力,这种魔力就把否定的东西转化为存在
    —— 引自第156页
  • 因为这种道说是一种多重道说。它将所有道说的东西转变如被说出来的东西中。
    —— 引自第55页
  •   海德格尔文集(共30册),这套丛书还有《路标》《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讲话与生平证词》《存在与时间(中文修订第二版)》《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荷尔德林的颂歌 《日耳曼尼亚》与《莱茵河》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