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据的逻辑

书名:割据的逻辑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增订本)
作者:刘思达
译者:
ISBN:9787544768436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20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本书将芝加哥社会学派的生态分析传统引入对中国法律职业的实证研究当中,在详细梳理了法律服务行业的源起和变迁之后,又搭建了相当宏大的理论体系,以解释行业内部和外部各种边界的产生。该体系还原了职业者与政府、社会和其他职业者之间的多元互动,在保存了复杂性的前提之下,极为精准地将这些互动抽象为“合界”、“分界”、“维界”与“共生交换”几种基础行为模式。此书堪称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典范之作,值得所有法学研究者仔细阅读。增订本收入了《方庭的窗口:芝大留学往事》和《场域与生态》两篇文章。

作者简介:

1980年生于北京,祖籍云南。幼习奥数,酷爱几何,北大研习法律四年,索然无味,决定出国留学,转攻社会学。2009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用齐美尔的社会几何学和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视角研究中国法律职业,本书的英文初稿即为作者的博士论文。

2009—2016年任教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学系、法学院,讲授法律社会学、职业社会学、法律职业、当代中国社会等课程。2016—2017年度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2016年至今任教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并兼任美国律师基金会研究员、纽约大学亚美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当代中国的法律改革与法律职业,兼攻法社会学基本理论。

除本书外,还著有《失落的城邦:当代中国法律职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霍姆斯读本:论文与公共演讲选集》(译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Criminal Defense in China: The Politics of Lawyers at Work(《中国的刑事辩护:律师工作中的政治》,剑桥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学术著作,并在中外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数十篇中英文论文。

书友短评:

@ 李書同 写作四平八稳趣乏不一(合并成专著的缘故),理论和Abbott相比雨点太小,访谈材料有点意思(但和能听到的故事而言还是轻微了太多)。“法律服务市场”并非作者的论述,他的意图全放在“国家管法哦,实践中还要依附行政体系哦,官僚间相互掐架哦,最牛的政法委躲着不出现哦”的行政官僚科层,以及律师在这种环境下的策略实践。边疆-非城镇;战场-城市中律师与基层法律服务;高端-涉外全球化;后院-机构的法治化;雷区-刑事司法。五个主题似乎仅容纳了田野,本书的资料也更有趣吧。不过,涉及制度、政务、规章条例的文章,咋能不说明这些制度运行基本的方式呢…毕竟读者我也没有法律常识啊(连嫌疑人咋被起诉都不知)… @ 译林出版社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割据的社会史一直都在改变,但割据的逻辑永存。贯穿全书两条主线:定界(竞争)与交换(共生)、市场(outsider)与国家(insider),某种意义上,主线1是现象,主线2揭示的深度捆绑(或者说依附)才是本书的最大贡献。另外,被“生态理论”圈粉,“它并非一个关于宏观结构或理想类型的理论,而是一个关于理解社会变迁微观动态过程的理论”,强调社会过程(social process)视角和互动(interaction)。

书籍目录

再版序言
第一章 割据: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三十年
第二章 边疆:农村的纠纷解决与职业系统
第三章 战场:律师与基层法律服务
第四章 高端:涉外法律市场的全球化
第五章 后院:企业与政府机关的法制化
第六章 雷区:律师与刑事司法系统
第七章 逻辑:定界与交换的空间社会学
参考文献
附录 场域与生态
后记
方庭的窗口:芝大留学往事
· · · · · ·

  • 自1980年代末的二十年里,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一直被关于市场转型理论的学术争论所主导。这一争论的起始点是这样一个命题:即在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政治关系的价值逐渐减少,而被产权、法律程序等市场机制所取代。其中,国家所建设的理性化法律系统将减弱“关系”在获得市场和政治资源上的重要性,而另一类文献则显示了社会和政治关系在当代中国的延续。。很少有人反思市场转型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否有问题从根本上,它假设市场和国家是两种截然不同而且相互独立的社会组织方式,因此社会主义转型国家的社会变革只不过是从国家到市场的转型而已。然而,我在本书中已经充分说明,当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和国家一直都是紧密相连的,并且通过其互动过程而产生变化。同时,正式法律系统与非正式社会关系也 并非相互排斥,整个中国法律系统都是通过国家体制的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之间的共生交换而运作的。当代法律职业的变迁过程充分显示了向现代法律制度的转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虽然我国领导人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一拉就把法律作为市场改革的核心工具之一,但三十年的法制建设却遵从了双重轨迹:一方面,包括律师在内的具有全球性外观的法律制度得以建立了起来,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制度在法律实践中却遭遇到来自各种本地市场和政治行为主体的竞争、冲突和抵抗。更重要的是,即使经历了大规模的经济私有化,国家在控制改革方向与分配市场核心资源方面的权力依旧强大。于是,所有的市场行为主体,包括律师及其竞争者,都必须依附于国家权力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但本书又不只是又一项反对市场转型理论并强调社会关系重要性的实证研究,它进一步显示了当代中国国家与市场经济的转型有着相同的结构形态,也就是我所谓的割据。这一市场与国家之间的同构性不只在法律系统里存在,而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普遍现象。政治学家们所谓的“割据的权…
    —— 引自第228页
  • 在刑事辩护律师的各种生存策略中,与国家机关的政治嵌入性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 引自章节:第六章 雷区:律师与刑事司法系统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割据的逻辑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