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

书名: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作者:[英]理查德·奥文登/理查德•奥文登
译者:刘佳玥
ISBN:9787513941648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7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28
豆瓣评分: 8.0

书籍简介:

★入围2021年沃尔夫森历史奖短名单、《新政治家》年度图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图书 ★牛津大学图书馆馆长倾情讲述,几千年来焚书与救书的辛酸血泪史! 『编辑推荐』 “哪里有人放火烧书,最后就会有人放火烧人。” 对知识的肆意破坏常常是系统性的,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发起 的攻击。古代中国有“焚书坑儒”,英格兰有宗教改革运动对修道院藏书的打击, 德国则有纳粹开展的焚烧犹太典籍的行动。另一方面,仍然有无数仁人志士为濒于灭绝的知识和档案赴汤蹈火,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除了知识存储所面临的政治灾难,本书还提到了图书馆由于疏于管理造成的悲剧,作者及其亲属的意愿导致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数字时代信息保存与监管的缺失,以及巨头科技公司垄断的威胁……正如本书所言: “图书馆和档案馆几个世纪以来遭到的反复攻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值得我们研究,而人们为了保护这些机构所持有的知识而做出的惊人努力值得我们赞颂。” 本书作者理查德•奥文登自2014 年以来担任英国第二大图书馆——也是牛津大学主图书馆——博德利图书馆的馆长,他在《焚书:知识的受难史》中对知识保存的危机逐一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和重现,不仅具有权威性,更传达了作为一名知识保存者的洞见和担忧。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之书”所具有的价值不仅在于带领我们重回书籍受难的历史情境,更在于唤起我们对知识存储和保护的清醒意识,特别是意识到在“互联网没有记忆”的时代个人与社会面临的危机。 『媒体与学者盛赞』 一部佳作,满是精彩的故事和燃烧的热情。 ——《星期日泰晤士报》 引人注目,十分迷人,收获良多。 ——《文学评论》 当书被烧毁时,受到攻击的不仅仅是文字……这本非同寻常的书应该激起我们思考和行动。 ———《金融时报》 关于智慧和极大勇气的故事。 ———《卫报》 严厉的警告——真相本身正受到攻击。 ———《泰晤士报》 及时又权威。不仅触及上层政治,还涉及信息技术和生死大戏。没有谁比理查德•奥文登更有资格书写这个主题。我太爱《焚书》了。 ———菲利普•普尔曼,“黑暗物质三部曲”作者 如果你关心书籍,如果你相信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知识和文化遗产的破坏,那么这将是一本精彩的读物:既有力量又有先见之明。 ————艾丽芙•沙法克,《名誉》作者 关于知识的价值和销毁书籍所带来的危险的重要警告,这个时代的必读之作。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作者 『内容简介』 知识的保存从来都是一项艰苦的斗争:享誉古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因管理不善而日渐式微;博德利爵士的巨额投入才使牛津的新图书馆得以建成;纳粹政权纵火焚烧了成千上万册犹太人的书籍;卡夫卡的手稿则有可能因为他生前的遗嘱而不见于后世。在本书中,博德利图书馆馆长理查德•奥文登横跨三千年的历史记录和资料,介绍了从泥板到云数据存储时代的知识受难史,探讨了知识保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图书管理员和档案馆馆员等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和牺牲也在书中有精彩的呈现。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籍保存史和震撼人心的人类文明史。通过此书,我们应该理解,图书馆和档案馆不仅仅是存储文献的地方,也与当下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产生紧密的互动,为社会的健康运转提供重要支持。理查德•奥文登也向整个社会提出倡议: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共识,并为这些重要的知识保存机构争取该有的资源。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理查德•奥文登(Richard Ovenden),毕业于杜伦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并在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担任研究员。他自2014年起任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馆长。在此之前,他曾在杜伦大学图书馆、上议院图书馆、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和爱丁堡大学任职。他是古文物研究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的会员,美国哲学学会的成员,还是《摄影师约翰•汤姆森(1837—1921)》的作者。他于2019年英国女王寿辰荣获大英帝国勋章。

『译者简介』

刘佳玥,伦敦大学学院硕士,近代早期研究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17世纪女性作者的手稿和出版物。

书友短评:

@ 伲凹 书籍和档案拥有保存过去的无与伦比的能力——它们构成了我们的集体记忆——也有着产生新知识的无限潜力,想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焚书”无论何时都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话题。首先引发的就是震惊与愤怒。这也是几千年来数不清的对知识的攻击组成了这部受难史,这也是为何《焚书:知识的受难史》,甫一出版就受到极大关注的原因之一,同时《焚书》的出版无疑也是一次保护知识的强有力的宣言。 @ 德意奥人 对知识加以高度专业化保存、或是直接毁灭,是由其支持权力分散、建构身份、知识累积的的属性而决定的。在对知识的蓄意毁灭如此频繁的情况下,知识过剩的当代社会的确珍贵。 @ 后浪 “哪里有人放火烧书,最后就会有人放火烧人。” @ imagine 不仅仅是焚书史,更涵括了图书馆、档案、原始文献资料的受难史,历数史上多次针对文化的毁灭性行为,遗憾的地方在于没有把中国的焚书史写进去,诸如始皇焚书、江陵焚书,对人类历史来说都是难以忽视的文化浩劫。早期大部分焚书行为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以及刻意的报复性色彩,焚书者无疑了解知识和文化对于民族和个人至关重要的意义,今日焚书,明日焚人。 @ 神魔无用 大陆版比起台版,很可能把腾讯等监控的事和香港 作者视野这么窄,就只记录西方历史中那么几件破事,也好意思起个这么大的标题……另外一个有趣的细节:作者描述了东德对知识自由的钳制,却只字不提西德在吞并东德之后,大规模焚毁马列著作的「焚书」行径,哈哈哈,这书的名字不是叫《焚书》吗?比起被焚毁的书籍,更可怕的,似乎是作者这种片面陈述事实甚至隐瞒史实的春秋笔法吧——如果记下来的历史净是些歪曲虚构的假话,那留着不烧又有什么益处呢? @ 青骑士 焚书史,也是存书史。除传统意义的书以外,还有不少篇幅涉及档案、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形式的讨论,意料之外,趣味倍增。 @ sunshine 主要阐述了图书馆、档案馆对保存历史、提供教育的价值,其他的学科(比如古文字学、目录学等)、其他的功能涉及不多 @ 莫菱子 纸张燃烧的温度是451华氏度。 @ #覅# 没什么大意义,简要了解,宗教改革和数字洪流那部分可以作为《知识社会史》的补充吧。

书籍目录

导 言
第1 章 土丘下开裂的泥板
第2 章 莎草纸柴堆
第3 章 书一文不值的时代
第4 章 拯救知识的方舟
第5 章 征服者的战利品
第6 章 如何违抗卡夫卡
第7 章 被烧两次的图书馆
第8 章 文献兵团
第9 章 “不能被人读,直接烧掉”
第10 章 吾爱萨拉热窝
第11 章 帝国的火焰
第12 章 对档案的执念
第13 章 数字洪流
第14 章 失乐园?
尾 声 我们为何会永远需要图书馆和档案馆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 · · · · ·

  • 1933年5月10日,柏林的第一要道,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Linden)燃起了一堆篝火。篝火的位置极富象征意义,能引发许多共鸣:对面是大学,旁边是圣黑德维希主教座堂(St HedwigsCathedral)、柏林国家歌剧院( Berlin State Opera House)、皇宫和由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Karl Friedrich Schinkel) 设计的美丽的战争纪念碑。在欢呼雀跃的人群的注视下,约 4万名学生举着马格努斯·希施费尔德(MagnusHirschfeld)的半身像,隆重地走向篝火堆。希施费尔德是个犹太学者,创办了突破性的性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Sexual Sciences)。他们高呼着“Feuerspriche”,即一系列放火的咒语,将半身像扔到了数千册书上,其中既有性学研究所图书馆的书,又有他们从各处书店和图书馆抢来的犹太人和其他“非德国”作家(尤其是同性恋者和共产主义者 写的书。一排排穿纳粹制服的年轻人站在篝火周围行着纳粹礼,高呼“希特勒万岁”。学生们渴望讨好新政府,而这次焚书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具有宣传目的的表演。希特勒的新任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Josph Goebbels )在柏林发表了一场振奋人心的演讲,这次讲话在世界范围内被广为报道!“拒绝堕落和道德败坏!拥抱家国的体面和美德!…………未来的德国人将不仅是读书人,而且是有品格的人。这就是我们教育你们的目的·…..将过去的邪恶精神付之一炬,你们做得很好。这是一项有力的、伟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成就。”当晚,类似的场面出现在了全国其他的 90 个地方。尽管德国的许多图书馆和档案馆未受影响,但是这些篝火是一个很明确的警告:纳粹政权即将对知识发起攻击。
    —— 引自章节:导 言
  • 知识仍然遭受着攻击。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今天仍然像在过去一样被攻击。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逐渐把保存知识的任务委托给了图书馆和档案馆,但如今这些机构正面临着多重威胁试图否认真相和掩埋历史的个人、团体甚至国家视它们为眼中钉。同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资金水平也在下降。资源的持续减少还伴随着科技公司的兴起,这些公司已有效地以数字的形式将知识的存储和传输私有化,将公共资助的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一些功能带入了商业领域。这些公司的动机与向社会提供知识的传统机构截然不同。当像谷歌这样的公司将数十亿页的书籍数字化并开放在线阅读,像 Flickr 这样的公司提供免费的在线存储空间时,图书馆该何去何从?在公共资金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我们发现民主制度、法治和开放社会也遭受着威胁。信息本身正在受到攻击。当然这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指出:“世界上有真理,也有非真理,如果你坚持真理,即使这会让你与世界为敌,你也不是疯子。”2今天,当我们思考图书馆和档案馆在捍卫开放社会中必须发挥的作用时,奥威尔的话听起来真实得令人不安。图书馆和档案馆已经成为支持民主、法治和开放社会的核心,因为它们存在的目的就是“坚持真理”。2017年1月,美国总统顾问凯莉安·康威(Kellyanne Conway )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概念:可能存在“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s )她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是为了回应人们对特朗普的批评,特朗普声称,参加其就职典礼的人数比 5 年前参加贝拉克·奥巴马就职典礼的要多,而照片和数据显示恰恰相反。3 这及时地提醒了我们,信息的保存仍然是捍卫开放社会的一个关键手段。捍卫真相,防止其被“另类事实”的兴起蚕食,意味着我们需要捕捉真相,同时捕捉那些否认真相的话语,如此我们就有了社会可以信任和依赖的参考点。图书馆对于社会的健康运转至关重要。我在图书馆工作已超过 35 年,…
    —— 引自章节:导 言
  •   智慧宫(共24册),这套丛书还有《世界是如何思考的》《教化》《技术陷阱》《魔法四万年》《能量与文明》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焚书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