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

书名:非人为何我们会贬低、奴役、伤害他人
作者:[美国]大卫·利文斯顿·史密斯
译者:冯伟
ISBN:9787229057572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72
豆瓣评分: 7.7

书籍简介:

本书探讨“非人化”,是一部涉及历史学、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和哲学的跨学科大众读物,阅读极富快感。 事实上,非人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极易左右个人和集体。“野兽”、“蟑螂”、“虱子”、“狗仔”、“畜生”等各式各样的骂人话在任何语言中都是高频词,人们使用这些脏词的理由也不一而足,政治、宗教、族群或性别差异等原因都可能让这些贬损他人的语言脱口而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倾向:将他们的同类视为低人一等的动物。 这种心理倾向,在历史上曾经导致了纳粹以道德责任的名义消灭被他们定义为劣等人的犹太人和吉普赛人、导致了卢旺达的种族灭绝,甚至导致二十世纪前的奴隶贸易,今天仍能够在加沙地带、阿富汗、利比亚等地看到它影子。事实上,除了这些重大的政治和历史事件,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城市居民对农民的歧视、大城市土著对外地人的排斥、男性对女性的暴力、还有很多人对同性恋的歧视,甚至对军事和战争的痴迷往往都根源于我们人性深处缺失的那一角,因为缺失了这重要的一角,我们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纵容自己做出不公平的判断,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 作者认为,人类的非人行为深植于人性之中,但他并不就此陷入对人性未来的悲观,因为在他看来,生物特征是可塑的,也就是说人性也可以变化。 本书是对人性的一个冷峻的指控。当今的人类,很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

作者简介:

Dr. David Livingstone Smith

大卫·利文斯顿·史密斯

美国缅因州新英格兰大学哲学教授,同时也是该校认知科学与进化心理学研究所的创办人及主任。 已出版图书《我们为什么说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书友短评:

@ 柴郡猫·Ledin 从黑猩猩之间的敌我区分、原始部落对他者的抽象构建,到中国古代对于异族的象征,从启蒙思想中对于“人”的界定到近代纳粹对犹太人的形象宣传、卢旺达屠杀中的正义观念,再到现代战争中士兵的去道德训练与敌人妖魔化,乃至日常口语中的用词。“非人化”无处不在,而且无论是谁都可以轻易地成为其主体或客体。作者梳理了“人”与“非人”理论的历史,列举了大大小小诸多经典的“非人”事例,结合种族歧视、道德处理、身份认同等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的论述,理论性不强但可以清晰的把“非人”摆在读者的面前,也算是达到了“警醒并引起关注”的目的。至于非人化怎么处理和解决,作者表示大家先一起把机制原理搞清楚后就明白怎么解决了,不过感觉够难。从历史来看,非人化总是要比去非人化简单的多。 @ 草本21℃ 旁征博引然而到最后也没说破什么,一句抛砖引玉了事。关于“常规的种族分类没有科学依据,大多应用于非科学语境”的观点有点意思。另外的感想就是,最近十年估计会一直处于人类周期性交互性群体分裂妄想的巅峰吧。 @ Sternnacht 作者想另辟蹊径,绕过意识形态与国家机器,从人类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谈非人化现象。当然他的研究自有其价值,但对于根治非人化这种人类社会的顽症意义不大。不过,作者在书中引用的罗蒂的观点我是很赞同的: 二十世纪以来,极权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们越来越喜欢讲催人泪下的故事,越来越重视用故事为他们的非人化暴行服务。我们的反击策略也应该是双重的,既要诉诸理性,也要诉诸感性。

推荐序 警惕“非人化”背后的敌意
前言:某些比较低级的生物/1
第一章 无处不在的“非人化”/1
第二章 非人化与人性的故事/15
第三章 凯列班的孩子/55
第四章 理性的无力/83
第五章 亚人类和血统神话/109
第六章 种族之谜/137
第七章 残忍的动物/173
第八章 人性的含混/193
第九章 从我们的本性出发/225
附录一 心理学本质主义/235
附录二 保罗·罗斯科的战时非人化理论/236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非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