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時代

书名:二手時代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
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译者:呂寧思
ISBN:9789862623169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时间:2016-12-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28
豆瓣评分: 9.6

书籍简介:

「從來沒有人教育我們自由是什麼,我們只被教育如何為自由而犧牲。」 她說,我寫了三十年,寫得筋疲力盡,為何我們還沒換來自由? 她深受杜斯妥也夫斯基與托爾斯泰的影響,傾聽小人物的聲音,反思戰爭正義;她繼承索忍尼辛的關懷,對體制提出反省,最終流亡海外十多年。 自由對我們的人來說,就像猴子想戴眼鏡一樣,誰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人類太容易遺忘過去,總是在重蹈覆轍……當1991年蘇聯解體那一刻,有人期待變革,有些人恐懼改變,二十世紀的九〇年代,俄羅斯的自殺人數是世界第一。本書透過二十年來,一個個自殺者的人生,看見社會痛苦轉型下,人類最深刻的本質和欲求。 我們是共產主義的孩子,卻在過資本主義的生活……最初十年的變革,是對資本主義與自由的嚮往,卻換來動蕩不安的社會景況。相較之下,過去的「共產」時代,顯得「單純」許多。面對自由市場與社會競爭壓力,從共產社會脫身而出的他們,如同幼兒般無力。於是,我們看見,在自由開放以後,知識份子當起清潔工、大學教師在街頭叫賣,博士畢業只能當水電工。當社會結構的改變,需要的也不相同,這是過去他們無法想像,如今卻無能為力的,無所適從的他們,只能選擇往下墮落。 在這個名為自由的實驗裡,他們是否仍是根深蒂固的過去人種?從共產主義到自由經濟,在轉型的二十年裡,學者到工人,被踏或自願走上尋求更好生活方式的這條路,這宛如找尋一個遙不可及的烏托邦。是蘇維埃的本性過於根深柢固,讓他們無法走向另一種生活?還是他們注定只能不斷追尋一個不可能的夢想? 蘇聯解體已經過了二十年,人民卻開始嚮往「往日」的美好,史達林受年輕人崇拜,普丁持續連任,猶如世界各地一再複製的「獨裁政權」。身為白俄羅斯人,她的國家目前的統治者也是從1994年至今從未換過,而且還是個「俄羅斯信徒」。對她來說,即便蘇聯解體,周遭的一切仍舊沒有改變,如同她所遭受的迫害,終究,自由還是那麼遙不可及….. 2015諾貝爾文學獎系列作 百年第一人╳記者╳文獻文學獲獎 作品授權52個國家,翻譯成47種語言 俄文直譯繁中版2016年首度上市 台灣版限量作者燙金簽名 好評推薦 亞歷塞維奇讓世人看到了記者的良心,看到了寫作的能量,她在媒體日漸商業化、庸俗化的年代,點起一盞溫暖的燈!──蔡詩萍/台北之音台長、POP Radio節目主持人 亞歷塞維奇寫實地記錄這不到三十年間俄羅斯民眾歷史記憶的轉變,很真實,也令人感到荒謬與噓唏。──莊德仁/台灣師大歷史博士、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這部復調書寫的傑作,混合了民眾的聲音、報導的談話、電視的片段,各種聲音都反映了某種真相。一種迷人的魅力就此展現。──費加洛報 她從來不只是書寫她的同胞,她關注的是我們所有人。──德國書商和平獎頒獎詞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毫無冷場。──德國國家廣播電台 亞歷塞維奇為歷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那有如複調音樂般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二〇一五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简介: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1948年生,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因此她2000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

其作品以新文體寫成,此為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這樣的寫作技巧,來自俄國口述傳統。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眾多情感的世界,透過拼貼許多聲音,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

她每部作品都花費數年書寫,訪問數百人,對象跨越數個世代,從1917年到今天。可說是關於蘇維埃靈魂的長篇史詩。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

除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與1999年赫爾得獎,其作品獲獎無數,《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孔:二戰中女性的聲音》獲得2011波蘭安格魯斯中歐文學獎、2011波蘭理查德‧卡布辛斯基獎報導文學類。《車諾比的悲鳴》獲得2005全美書評人協會獎、1996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二手時間:最後的蘇維埃》獲得2013法國文學界四大獎──法國梅迪奇獎散文類、2013德國藝文界最高榮譽──德國書商和平獎。

相關著作:《鋅皮娃娃兵:聆聽死亡的聲音(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限量燙金簽名版)》《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限量燙金簽名版)》《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限量燙金簽名版)》

书友短评:

@ 树生 so depressed… @ 豆友61707129 我喜欢俄国,喜欢苏联,喜欢俄罗斯,这种喜欢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喜欢,或者说可能因为我是中国人才会有这种感觉吗?从小的生长环境和国家时代的变迁对一个普通独立个体影响还是很大的。 @ 鬯卺 通过第三人即是老百姓看苏联尽管90年代红色帝国已经殒没了年轻人不会去想念 @ 亿万露电 一个人经历了太多的困难,苦难便成了他的本色与底色。俄国的历史和文化就是由千千万万这样的人造就的,于是,俄国总是苦难的并不可救药地沉浸享受着这份苦难。 @ 魚尾魚 @ 地黄 妖魔鬼怪,着实可怕,更可怕的是有些魔鬼就潜藏于我们身边。在末法时代,他们惊蛰一般苏醒,又不知不觉出现在我们身旁,和我们外形相同,却是心灵的异类。二手时代的确就是那个末法时代,承载了仇恨,偏执,私欲和疯狂。有些地方经历了一次就引以为戒,有些地方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迎接这些二手,三手时代… @ 就是个大胖子 他们痛恨过去的时代,他们想念过去的时代~口述的完整摘录,不对其进行任何修改,看似原汁原味,反而有时候读得很痛苦 @ 催淚夏愨道 參考24/8/ 一本對紅色浪潮退潮之後,前蘇聯人民人生百態、悲歡離合的生動記錄。讀書過程中也多次聯想到我們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尤其是最後一章…

书籍目录

參與者筆記
第一部.啟示錄的慰藉
街談巷語和廚房對談(1991—2001)
赤色裝潢中的十個故事
專政之美和水泥中的蝴蝶之謎
伊蓮娜•尤里耶夫娜•C,地區黨委第三書記,四十九歲
兄弟和姐妹,劊子手、受害者和選民
亞歷山大•波爾菲里耶維奇•沙爾皮羅,六十三歲,退休
耳語和呐喊……還有狂喜
瑪格麗特•柏格列比茨卡雅,醫生,五十七歲
孤獨的紅色元帥和被遺忘的革命的三天
謝爾蓋•費多羅維奇•阿赫羅梅耶夫(一九二三~一九九一),蘇聯元帥
回憶的施捨和理智的欲望
伊戈爾•波格拉佐夫,八年級學生,十四歲
另一種聖經和另一種信徒
瓦西里•彼得羅維奇•Н,八十七歲,1922年加入共產黨
火焰的殘酷與高尚的救贖
齊梅良•吉納托夫,前線老兵,七十七歲
苦難中的甜味和俄羅斯精神的焦點
奧爾加•卡里莫娃,音樂家,四十九歲
瑪麗亞•沃傑肖諾克,作家,五十七歲
殺人者自稱替天行道的時代
奧爾佳•В,測量師,二十四歲
一面小紅旗和斧頭的微笑
安娜•М-я,建築師,五十九歲
第二部.空虛的昧惑
街談巷語和廚房對談(2002—2012)
赤色裝潢之外的十個故事
羅密歐與茱麗葉2.0──瑪格麗塔與阿布林法茲
瑪格麗塔•K,亞美尼亞難民,四十一歲
共產主義時代之後,他們立刻變成了另一種人
柳德米拉•馬利克娃,技術員,四十七歲
與幸福很相似的孤獨
阿麗莎•紮×××勒爾,廣告經理,三十五歲
想要殺死他們所有人,又為這個想法而恐懼
可榭妮雅•佐洛托娃,大學生,二十二歲
紮著辮子的老太婆和美麗的姑娘
亞歷山大•拉斯柯維奇,軍人、企業家,移民,二十一~三十歲
上帝把外人的不幸放在了你家門口
拉夫尚,外勞,二十七歲
佳芙哈爾•德魯拉葉娃,莫斯科塔吉克斯坦基金會主席、移民與法律中心主任
生活就是婊子,還有白色小瓶中的一百克粉末
塔瑪拉•蘇霍維伊,餐廳女侍應,二十九歲
難以汙名的死者和寂靜無聲的塵土
奧列西雅•尼古拉耶娃,下士警員,二十八歲
狡猾的無知和由此產生的另類生活
伊蓮娜•拉茲杜耶娃,女工,三十七歲
勇氣和勇氣之後
塔尼亞•庫列紹娃,大學生,二十一歲
亞歷塞維奇:「社會主義過去了,而我們留在這裡。」──與娜塔莉雅‧伊格魯諾娃 訪談對話
· · · · · ·

  • 英雄必须杀很多人,或者死得很壮烈。
    —— 引自第447页
  • 历史只关心事实,而情感被排除在外。人的感情是不会被纳入历史的。然而我是以一双人道主义的眼睛,而不是历史学家的眼睛看世界的。我只对人感到好奇……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们是从地狱到地狱的。我们觉得自由是非常简单的,但一段时间过后,我们亲自感受到了它的沉重,因为没有人教给我们什么是自由,我们只被教育过怎么为自由而牺牲。可是开始的却是“契诃夫式”的生活,一种没有历史的生活。所有价值观都崩溃了,除了生活价值。生活是最广泛的。我们产生了新的梦想……自由原来就是恢复小市民生活。那是以前的俄罗斯生活中羞于启齿的。……整个历史中,人们只是活过了,而不是生活过了。一百年过去了,未来又一次没有到位。出现了一个二手时代。
    —— 引自第1页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二手時代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