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团队

书名:多样性团队
作者:【英】马修·萨伊德
译者:季丽婷
ISBN:9787201169446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2-25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60
豆瓣评分: 7.9

书籍简介:

团队的多样性,对于企业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样性团队》这本书,向组织者展示了如何建立一支有多样化视角和能力的团队,让企业得以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同样,规模化的人口效应也将让国家在创新力竞争中,拥有更多元化的视角,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梁建章,携程网创始人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将拥有认知多样性的人集合在一个团队里有多么重要,它提供了应对当今时代复杂挑战的新视角。 ——简-安妮·斯图尔特,亨利商学院教授(英国皇家特许管理协会年度图书颁奖词) 当下的商业进入VUCA时代,充满不稳定(volatility)、不确定(uncertainty)、复杂(complexity)、和模糊(ambiguity)的变量。管理者要如何解决复杂问题、迅速发现机会、保持自我成长、永远走在变化前面?英国管理咨询专家马修·萨伊德认为,关键就是拥有一支真正的“多样性团队”——  这个时代,管理者最需要什么样的团队? 马修指出,当下各领域中的组织都有专业化趋势,但如果每个成员看待问题的参考框架高度重叠,那即便是精英团队也会做出平庸、错误甚至灾难性的决策。管理者要依靠多样性团队做出长链条的判断和决策,警惕“集体失明”。  怎样拥有一支真正的多样性团队? 本书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二战”传奇情报组织“X站”、1996年珠峰登山队事故和硅谷崛起的历史过程,总结出组建多样性团队的4项原则:合理搭建多样性、保持适当的权力梯度、培养局外人思维、引导组织内部信息流动。  如何让多样性团队持续发挥最高水平? 进化科学中,把个体智慧相互连接的整个网络效应称为“集体大脑”。本书援引这一概念,提出是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推动着集体大脑不断进化,达到了应有的思考水准。这是维持多样性团队所遵循的原理。  全世界最成功的多样性团队都在做什么? 亚马逊“会前15分钟黄金沉默” | 谷歌“心理安全”原则 | 桥水基金“极端透明”沟通法则 | 古驰“影子董事会”……

作者简介:

作者︱马修·萨伊德(Matthew Syed)

企业培训专家,英国商界的传奇人物。

曾为英国乒乓球名将,保持国内排名第1长达10年之久,两次参加奥运会。

毕业于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创立“马修·萨伊德咨询公司”,与壳牌、乐购、亚马逊等世界500 强企业密切合作。

作为商业畅销书作家,作品仅在英国就售出超过100 万册,代表作《黑匣子思维:我们如何更理性地犯错》(Black Box Thinking: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Success)是《星期日泰晤士报》2016 年度商业书榜单第1 名,被译成20 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译者 ︱季丽婷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硕士。

曾任职中欧商业在线,负责内容研发,现任湖畔大学学习专家。专注于企业家、组织与人才的成长发展。

书友短评:

@ danyboy 3.5星。下午来加班,看完后送给了领导。这本书的意思很明确,单一、同质化的团队会造成工作上的盲点。这里的单一、同质,例如都是由名校精英组成、都是中产阶层,也包括服从性强、领导者比较强势的团队。因此,作者希望构建的是来源多元、文化多元、领导者不依靠强势的团队。。我推荐给领导,就是希望他能认识到,我是一个特别特别懒的人。 @ 连牧之 为什么绝大多数团队都会忽略“多样性”而执着于“专业”、“权威”、“经验”?是因为“多样性”本身是一个非常有迷惑力的词汇。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时候我们理解的“多样性”实际上只是表层——比如性别、出身、年龄、价值观;但真正的“多样性”是认知观的本质不同,是能够真正实现集体智慧互补的那种。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多样性”,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多样性”能如此地变革一个团队,打破它们的成长瓶颈和认知局限。 @ 蜡炬尘灰 1 避坑指南:小出版社出的书不要看,豆瓣只有几十人评价就在8分的谨慎看,出版不超过一年且没有名人推荐的不要看。2 书的全篇内容用名字简单概括就可以了,最多一篇公众号,不能再多了。 @ 见见不吃鸡肉 多样性团队会有更多的碰撞和冲突,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更难践行,作者侧重于论证多样性的益处,也提出一些技巧……以我我实践经历来看,还不太够… @ 求知 一个概念反反复复来回说 @ The Capital M 作者蛮会讲故事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比如CIA,但是珠峰和移民成为成功企业家这些例子比较牵强 @ 洪晓鑫 工作和生活的间隙,断断续续得读完了。 这是我今年度过最有价值的一本书了,含金量极高。每一次阅读,都一定会有汗毛竖立的时刻,一定有醍醐灌顶的快感。我太爱这种时刻了,这种感受能打破时空,感觉我活着,感受“活着”对我而言几乎是最高的评价了。感谢本书作者,让我有机会注视多样性,理解多样性,感受多样性。从今往后,我看世界的方式也会多一层多样性的思考。 @ P 1092 @ KimMiumiu 好看。从几个方面写出多样性的好处。举的例子也好看。阅读的过程似乎找到一些以往事情的答案。 @ AS的棒棒糖 1.多样性>领导力 2.用Chrome的比IE的效率高这个我真的信

书籍目录

1. 集体盲点
决策团队中,一群聪明人思考问题的参照体系发生重叠时会产生集体失明,彼此间只是相互证实、互为代表。
2. 克隆人谬误
克隆人谬误:只有个体知识输入、没有成员间差异互补的决策思维。
3. 反对有效
亚马逊公司的30 分钟“黄金沉默”,谷歌公司的“心理安全”。
4. 突破!突破!突破!
这是创意至上的时代,站在思维固化的高墙内,有可能本来拿着一副绝好的牌,却最终输得一败涂地。
5. 回声室效应
回声室效应会在组织内部形成扭曲的信仰,从而强化决策时的认知盲点。
6. 打破标准化
许多重大决策不存在“标准化”,也不存在“最佳实践”。
7. 集体大脑
集体智慧的时代已经到来,多样性就是决策的隐形引擎。
致谢
参考文献
· · · · · ·

  • 当你被相似的人包围时,你们彼此拥有相似的感知点,基至还可能互相强化这些育点。这一现象有时被称为“互为镜像”:周围的人对现实的感知和你一样,他们把这种感知投射给你,你又像镜子一样返还给他们,结果你们强化了一些不完整或者完全错误的判断。
    —— 引自章节:1. 集体盲点
  • 对于任何一个志在解决疑难问题的团队来说,第一步要做的一定不是更多地了解问题本身,也不是深入探索问题的各个切面,而是应该后退一步,问一问自己 :集体智慧的短板在哪里?我们会不会陷入某些概念的盲区? 同质化的问题有没有把整个团队拖向问题空间的某一个角落?在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得到解答之前,组织很可能在进行集体讨论时陷入一个常见的陷阱 :讨论十分热烈,对问题本身也挖得很深,但实际上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在强化集体的感知盲点。所以说,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保团队具备认知多样性。只有这样,团队的讨论才能带来启迪,而不只是同质思维的“互照镜子”。
    —— 引自章节:2. 克隆人谬误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多样性团队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