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

书名: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全彩修订版)
作者:徐钧
译者:
ISBN:9787552024012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3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80
豆瓣评分: 8.0

书籍简介:

心理学和佛学的对话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引人入胜的话题。本书跨越精神分析、人本聚焦疗法、认知治疗、认知神经科学、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多个领域,试图厘清二者对话的基本框架和立场,梳理佛学与心理的历史概要,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对比与印证。作者徐钧老师是国内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佛学研究者和禅修者,对两个领域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在列举学术证据的同时,本书穿插了很多生动的临床案例和有趣的佛教故事,是一本了解佛学与心理学整合研究的好书,既适合入门者开阔眼界,又适合研究者参考反思。

作者简介:

徐钧

国内著名自体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国际人本主义聚焦心理疗法学会(TFI)会员,国际聚焦学会聚焦取向心理疗法(FOT)中国协调员;国际自体心理学中国联盟带头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生(MAP)导师(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方向)及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督导;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理事。

书友短评:

@ 轻声鹿 作者尽管对南传、北传、藏传佛教都有涉猎,但实际上对佛学观点的把握并不十分精纯,有不少似是而非,比如中观派的核心见地并非“所有事物都是彼此联结产生以及运作的,所以它们本质是没有主宰和没有本质的空”,这即是典型的“(因)缘起,(故)性空”的观点,但中观派的正确见地是“缘起而有,超越而空”,这才是立足观修的见地,而非仅是一种哲学思辨。不过,作者对边缘人格者的自我与无我的辨析,既符合我以往的看法,也加深了我对它的理解,只是作者没有从心性法门的角度阐明这种心理结构的成因。所以,作者对佛学与分析心理学之间的交叉探讨略显得浮光掠影,可能原因在于他主修的仍是精神分析,而非佛学,两者要都能精深殊为不易,这自是应当理解的,故而这种交叉探讨仍是有价值的。 @ 懒得想名字了 自体心理学看第四编正念就差不多了 @ 外外 正本清源了一些佛教与心理学的相互影响和区分 @ -christofferyu 将佛教和精神分析进行比较的新奇视角。有强加联系之嫌 文章还是可以 浅显易懂不枯燥 佛教还是各种隐喻啊 @ 宁钦遥 人皆自恋,和佛家的我执、苦有联系。箱庭疗法去呈现人的欲。这本书讲的最好部分在关于正念环节。正念意味着“当下的觉知,专注于当下,警觉与觉醒,并非依着过去的记忆力;住意味着严密、稳固坚定地建立、用功与设立”。把这两个词缀合起来的话,整个缀字的意义即是:对于所观察的目标建立起严密、稳固不动摇的觉知。心理治疗和佛学的概念还是有些差别,细微之处不可同一混淆。 @ Claflin 虽然给了很多佛学启示,但和阅读本书初衷并不相符。作为精神分析和佛学文化比较作品,并未见得深入讨论精神分析,只是浅显提到某些专业符号,底层逻辑仍未讨论,失望。精神分析术语一概不提,内容松散缺乏中心,想要看精神分析的部分还是看别的书吧 @ 幽林春秋 文章汇编,相对比较散。作者对于佛教义理诠释的准确度存疑。但作为简单了解佛教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还是能提供一些帮助的。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是因为我的咨询师所拥有的佛教哲学的一些背景。 @ 長閑 很好的题材。除了枯燥的专业术语,令人反感的学术报告和新闻通稿气息之外,作者的理论表述也并不严谨,比如将“空”简单归纳解释为无主宰和变化无常。专业人士写论文,有一种势必要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的倾向,不浅显不易懂。

书籍目录

再版序
序:相遇在心灵深处
绪 论
第一编 佛学与心理学的定位
第一章 佛学和心理学关系的定位—自体心理学观点的阐释
第二编 历史概要
第二章 佛学心理学的古代历史概要
第三章 佛学与心理学的对话的历史概要
第三编 心理学与佛学的理论比较
第四章 禅与箱庭疗法
第五章 藏传佛教历史上四个梦的精神分析解读
第六章 亚洲佛学文化背景下的阿阇世王情结
第七章 死本能与无常:精神分析的超越性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中道:自体的有和空
第九章 佛学因缘哲学与精神分析的主体间性
第十章 聚焦与因缘哲学
第十一章 空,体验存在的基础
第十二章 十一面观世音本生传说隐喻的成长之路
第十三章 自我与无我:心理疾患等与佛学—兼与杰克•安格勒博士商榷
第四编 正念:来自佛学与心理学的讨论
第十四章 关于正念
第十五章 正念在心理治疗中的发展
第十六章 穿越和当下:临床对话过程中正念的运用
第十七章 慈心在正念中的运用
第十八章 文献注释:呼吸的正念
第十九章 文献注释:慈心的正念
第二十章 有关“正念”的一些省思
第五编 来自佛学的心理学案例
第二十一章 来自佛学的心理咨询案例
第二十二章 三篇应对恐惧的文献
第二十三章 丹增旺嘉的黑关经验
· · · · · ·

  • 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指出,这是人最本质的特性,人类的本质即是自恋——这一自恋特指一种人类藉着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这也可以视作人类关系中自尊的基础,也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石。在科胡特的定义下,一般个体的适度自恋——自体心理学所使用的自恋一词并不具有贬义——是健康的,而且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
    —— 引自第41页
  • “我们不能讲生命‘是’什么,生命总是‘是’并‘蕴含着’(implying)什么”(Gendlin,E.T,2007)。
    —— 引自第91页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