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塞尔到德里达

书名: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
作者:赵一凡
译者:
ISBN:978710802754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7-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05
豆瓣评分: 8.2

书籍简介: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作者简介:

赵一凡。1950年8月出生。籍贯江苏盐城。1968年下乡插队。1970年进入安徽大学外语系学习英语。1973年留校任教。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公派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86年回国工作。先后获得文学硕士(1981)、史学硕士(1984)、哲学博士(1989)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论文集《美国文化批评》、《欧美新学赏析》,主持翻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国历史文献》、《爱默生文集》、《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等。 多年从事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强调学术思想性,关注理论创新与批评,提倡跨学科交叉研究,讲究文风文体。

书友短评:

@ 蝉 读了后结构然后读不下去了。作者在克里斯蒂娃那章一直称呼她为“异族女子”,什么“莲步轻移”,这种男性/巴黎中心的视角觉得很搞笑。您是在什么样的位置说话,才会强调这位保加利亚出身的理论家“异族女子”的身份呢?在讲萨特和波芙娃的时候也是,油油腻腻的偷窥感。作者甚至会在行文中直接将波芙娃称为“海狸”——萨特在信件对波芙娃的昵称,由一位男性的、和波芙娃没有任何感情联系的第三人说出,有一种微妙的赏玩之感(不是波芙娃,而是“海狸”),再结合全书使用的各种武侠譬喻,让人觉得作者已经陷入了英雄美人模式的意淫之中。作为讲稿,线索还是清楚的,但是没有那种沉稳优游的大将之风,插科打诨得不是时候,反而显得轻薄,小家子气。都写过讲稿,感觉作者应该和隔壁徐葆耕挺多话聊的 @ 李白的金樽 赵一凡的剖析思路让人耳目一新,但仍然不能说是全本,大篇幅来讲海德格尔了,在这本书里想了解其他的理论家还是显得不够充足,总的来说本来可以更好,但因为运用《天龙八部》来类比德里达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了…减一颗星。 @ 一口一个桃 花里胡哨的 @ WyattEarp 作者想打通中西,但有些观点不太同意 @ 延陵季子_ p33 现代性与后现代:神车与轿车

书籍目录

序言
导游图 后现代史话
开场白
第一讲 概说现代性
第二讲 后现代文艺缘起
第三讲 后现代文化批判
第四讲 后现代哲学话语
第五讲 后现代政治图谱
西方学术生态点评一 危机之下,适者生存
第一编 现象学逸闻
课前提示
第六讲 胡塞尔与现象学的初衷
第七讲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终结
第八讲 海德格尔:艺术与语言
第九讲 海德格尔:科技与诗思
第十讲 德国现象学余波
西方学术生态点评二 诗思比邻,交相辉映
第二编 后结构传奇
课前提示
第十一讲 结构主义回顾
第十二讲 巴黎结构主义革命
第十三讲 巴赫金:与结构主义对话
第十四讲 巴特与克娃:文本双人舞
第十五讲 拉康:主体与欲望的变奏
第十六讲 德里达:与形而上学博弈
第十七讲 德里达:延异与解构
西方学术生态点评三 差异横生,不耻支离
后记 感念老师
西方文论必读经典书目
人名译名对照表
· · · · · ·

  • 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是一种能对其存在提出质询的存在。我是谁?人为何物?萨特说,这种否定性反思,深刻揭示人类生存境况。由此他强调:意识具有否定性,它外在于各种事物,同时又关涉它们。这种从自在中源源溢出、又日显多余的存在,萨特称为非存在,或一种天昏地暗的不确定,此即虚无。他说:非存在总是出于人类期望的范围。正因为人的希望不断遭受践踏破坏,“虚无才可能绕着存在”。(萨特66,7) 萨特的虚无( Neant)。源自又超越了老海的烦与畏。我们记得,老海《存在与时间》里,攻击抽象存在( das Sein),提倡个人亲在( Dasein)。在他目中,人是一种偶然生物。他被抛入世,碌碌无为,成天为烦恼畏惧所包围。萨特接受老海存在于世中的公式,他也渴望诗意的。可他苦命的亲在,却把他抛一种前途未卜的虚无。他认为,真正展示虚无的,并非泛泛而论的空虚或怀疑,而是生活中不断否定自我碎体验:我饥饿,我没钱,我发现彼埃尔不在咖啡馆。我想写几本让人恶心的小说,不料却落入斯塔拉格D12号战俘营,被迫在人堆里裸浴,上露天厕所,挤在鸽子笼里,夜夜噩梦缠绕。由此可见,老海的亲在观过于安逸,也相对被动。但老海讲过人对于死亡的畏惧,这对萨特大有诱惑。在他看来,一且意识到人都会死,而且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死——此刻的他,便可达到老海所说的本真。 由是,人也获得了自由。这一发现让萨特手舞足蹈、绝处逢生。原来虚无是“被造成”的,它是一种“存在之缺失”。虚无通向自由。(22)在给海狸的信中,他承认虚无是他赖以抛弃老海、打造一门新哲学的基础。(麦克莱德97a,97)
    —— 引自章节:第十二讲 巴黎结构主义革命
  • 大凡诗人作家,无不精通象征比喻:他们玩弄词语游戏,表现丰富人生。……“非真实的运用,也是一种游戏。”
    —— 引自第200页
  •   三联讲坛丛书(共29册),这套丛书还有《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钱理群中学讲鲁迅》《与鲁迅相遇》《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增订版)》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