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车战

书名:春秋车战
作者:赵长征
译者:
ISBN:9787549640133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6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68
豆瓣评分: 7.4

书籍简介: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这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车战的黄金时代 北大学者赵长征潜心十五年之作,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军事史作品 军事史家黄朴民、得到熊逸、考古学家许宏 诚挚推荐 ◎ 编辑推荐 ★马和车轮如何塑造了中华文明?追迹列国纷争三百年,疾驰在轴心时代的中国大地上 华夏文明裂变新生的年代,战车是战场的主角。郑庄公以“鱼丽之阵”大败周天子、曹刿论战、齐桓公险被管仲射死、晋文公“退避三舍”……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都与车战有关。春秋时代的霸主们,正是依靠车战夺取号令天下的霸权。本书以《左传》《史记》等经典史料为纲,系统梳理了战车的发展史和春秋时期的战争史,览车兵兴衰全过程,随诸夏命运共沉浮。 ★十五年磨一剑,严谨、扎实、有深度,唯细微处见真功夫 驾驭一匹马需要两根辔,然则驾驭四匹马需要八根辔吗?两车相遇,怎样才能在保证不相撞的前提下互相拼杀?从独特的技术视角解剖春秋军事,细说战车的形制、车上人员的战斗模式,详解车战的阵型与战术,逐一分析典型战例。注重军事细节的考据,将面目模糊的历史讲得细致生动。 “改变冷兵器时代军事细节研究长期滞后的现状,填补了学术上的重大空白。”——黄朴民 ★尽显春秋战争艺术之风流,感受“军礼”文化传统的永恒魅力 为什么有人占尽先机却不射箭,宁可被对方射死?当时有资格乘车作战的,都必须是贵族,战争不但是生死相搏,也是展现君子风范的舞台,具有一种庄严的仪式感。中世纪欧洲有所谓“骑士精神”,中国春秋时代的贵族车兵,亦自有其令人神往的翩翩风度。 ★彩图与文字交相辉映,勾勒壮阔的历史图景 正面四色印刷,彩图栩栩如生。汇集丰富图片资料,以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互证。特别收录上海戏剧学院刘永华教授专为本书绘制的精美战车图,呈现古典军容威仪。 ◎ 内容简介 春秋时代,诸侯力政,战乱频仍。这也是驷马战车的黄金年代,车兵成为军队主体,造成了上千辆兵车互相冲击的战场奇观。 战车的构造和功能是怎样的? 车上三名武士有何分工? 战车是西方传来的,还是本土孕育的? 风驰电掣的战车,怎样影响了中国历史? 曾经制霸战场的战车,又为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本书结合海量图文资料,基于扎实的考据辨析,从军事、历史、考古、文学多维度俯瞰春秋车战,细致展现战车发展的脉络,以及具体技术细节。从繻葛之战到笠泽之战,梳理春秋时期的重大战役,重现古代战争的真实场景;从平王东迁到勾践灭吴,还原霸业转移全过程,复盘列国兴衰的历史教训。

作者简介:

赵长征,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副教授。湖南湘潭人,生于1973年。点校朱熹《诗集传》。安徽卫视《诗·中国》的常驻嘉宾,《百家讲坛》主讲人。

书友短评:

@ jakdan 总论部分不错,关于射艺部分讨论是意外收获。车战简史谈宋襄公的部分难免流俗,甚至有些恶俗了。春秋五霸有不同的版本,宋襄公坐拥小小的宋国而能被列入“春秋五霸”并非没有原因,今人眼中的妄人却被古人视为建立霸业的雄主,二者差异背后反映的恰是“霸业”标准的流变和一个民族道德史与精神史的抛物线——北宋和南宋两次落井下石,分别联金攻辽与联蒙攻金,而致国灭的故事,可谓世人嘲笑宋襄公的历史注脚,只是却很少被世人提起或知道。书中有关宋襄公仁义之师的实用主义庸俗看法放在一般民众身上就罢了,出现在北大教授身上,或许说明这个时代的教授早已多被规训成“乌合之众”的一员。 @ Koreyoshi. 好看 @ 消费主义小可爱 前面对于战车的用法和人员配置的介绍相当有意思,但是后边的“春秋战争简史”则显得相对平淡了许多 @ 威风堂堂 古人对车肯定很有感情,会给每一个部件都创造一个汉字来命名,苏轼兄弟的名字也都与车相关。这本书就追溯了中国用车的历史,并且结合考古文物和史料,来讲述古人用车的故事。讲得真的很好,尤其是一些细节背后的原理阐述,通俗易懂。例如战车上三个人的分工,以及为何弓箭手要站在车左,并且这进而决定了两车单挑时的方式。读起来很好玩,也解惑。 @ 林学凡 部分内容以前在《百家讲坛》的同名系列讲座里听过。 @ Jerry 只能说是一本趣味性还行、学术性一般的春秋故事会 @ 书买完了 学到一些关于春秋战车的形制的知识 @ 秋白 即便按講稿標準,文字品味也夠糟糕。作者在後記裡說愛看故事的讀者可以跳過前半部分,那就真的跟「車」沒關係了🫤 @ 无明 还行 @ 书非借怎么读 上边很棒,了解了很过战车的知识,对以后看古文很有帮助,如果内容就到这里可以打五星了

书籍目录

引子
上编
先秦战车总论
一、先秦战车的源流和形制
二、车左:远程打击
三、御者:六辔在手
四、车右:赳赳武夫
五、指挥与战术
下编
春秋车战简史
一、车战黄金时代的到来
二、最早的霸主:齐桓公与宋襄公
三、楚国的兴起
四、城濮之战:晋楚争霸的开始
五、秦晋争锋
六、晋楚邲之战
七、晋齐鞍之战
八、晋楚鄢陵之战
九、齐国反晋
十、长驱入郢
十一、攻城勇士
十二、步兵复兴
后记
参考书目
· · · · · ·

  • 我们知道,战车部队互相冲锋的时候,是要错毂而过的。那公让我们推测一下,在当时的正常情况下,都不会把步兵安排在两车之间的缝隙中,以便让对方的战车通过这个缝隙冲过去。而且步兵面对兵车也处于绝对的劣势,正面抵挡,恐怕会遭到战车的践踏和碾轧,造成很大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现在郑国人把步兵安排在两车侧后的缝隙之中,就是反常的创新之举。这意味着这些步兵要正面硬扛对方战车的冲击了。如果步兵的素质不高,很容易一遭到冲击就溃散。但是郑国的步兵是久经考的,多次在战争中发挥了作用,所以郑庄公这次赋予了他们更为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和战车兵一起紧密配合,抵御对方战车兵主力的冲击。为什么这个阵形会叫作“鱼丽之阵”呢?“鱼丽”是《诗经》里的一篇的题目。《诗经·小雅·鱼丽》说:“鱼丽于留。”就是说鱼被捕捉进了竹篓子里。古时在水流中间堆一些石头,叫作“梁”,人们可以踩在这些石头上,一蹦一跳地过河。同时,也可以在石块中间放置一种用竹子制作的捕鱼器,叫作“筒”,又叫作“留”。大概的形状,就是一种比较细长的竹篓子。当鱼随着水流游下来时,正好就被这种竹篓子捕获了。既然郑国的战阵取名叫作“鱼丽之阵”,那一定是因为这种阵形引起了子元等人对“鱼丽于罒留”这句诗的联想。“先偏后伍,伍承弥缝”的结构,就很像“鱼丽于罒留”的形状。前排摆了一排战车,就好像是河中的一组石梁。而后排的步兵的位置正好与战车错开,每两辆战车之间靠后的地方就会有一队步兵,就像是放在石梁后面的“罒留”一样。这应该就是鱼丽之阵的真意所在。
    —— 引自章节:一、车战黄金时代的到来
  • 最先的弓当然都是单体弓,复合弓是需要比较复杂的制造技术的,所以比较晚出。而扳指也是复合弓制造技术和射箭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所以,大概世界各地的先民们最先都是用类似于“地中海式射法”的方法来射箭的,“中国式射法”则出现得比较晚。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士了一件玉扳指。妇好墓的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3世纪末至公元前12世纪初,属于殷商晚期。这说明当时的商代人就已经运用了“中国式射法”。
    —— 引自章节:二、车左:远程打击
  •   琥珀·历史(共6册),这套丛书还有《从大都到上都》《中美相遇》《发现东亚》《从大都到上都》《大地中国》。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春秋车战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