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一课经济学
作者:[美]H·黑兹利特
译者:蒲定东
ISBN:9787508650753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4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37
豆瓣评分: 8.2
书籍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专为社会大众撰写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全书包括三大部分26章,以一堂课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讨论了涉及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问题,例如公共建设工程、税收、政府信贷、就业与失业、关税、最低工资、进出口、价格体系、房租管制、工会、最低工资、利润、储蓄、通货膨胀等,以最简单的阐述方式,向读者逐次解读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背后的真相、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作者简介:
亨利‧赫兹利特(Henry Hazlitt)
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专栏作家,《福布斯》杂志总编辑斯蒂夫•福布斯尊称他为“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新闻人”,当代“自由至上主义者”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成员。
他曾供职于《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后来又为《纽约时报》撰写经济方面的文章。1946~1966年,他在《新闻周刊》开设固定专栏,撰写经济学普及文章,引导数百万读者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传播自由经济理念,影响力极为深远。
《一课经济学》是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这本书1946年一出版即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至今已被翻译成8种文字,在全球销量早已突破百万。他一生勤于写作,撰写了18本专著和无数的评论文章。其重要著作还有《道德的基础》、《凯恩斯经济学批判》等。
书友短评:
@ 阿树 适合经济学入门的一本书。此书可以简单概括为:在研究任何经济政策提案的效果时,不仅要考虑提案带来的即时结果,也要探讨长期结果;不仅要看其对某些特殊群体的影响,还要看其对所有人的影响。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啰嗦,但如作者所说:“只懂一点经济学的皮毛,很容易使人的思想倒向荒谬的结论。深入了解经济学,将会把人们重新带回到普通常识。”所有繁杂的逻辑,最终都归为普通的常识。 @ 天海太阳 每个人都兼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身份,因此一个经济学问题应该注重其社会整体影响,而非对某一群体的影响 @ 就叫我铿爷吧 读起来很轻松、观点也很鲜明的一部自由主义经济学著作。 @ 火山族人 我承认这本书更适合大众化的价值传播,但也明显带有所在学派的学术偏见。我不知道有没有中立的经济学一说,但显然该书不属于。如果一门学科在很多基本问题上还有争议,能说这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吗?或者说经济学是不是还属于社会学的范畴,而不能归属于科学?起码,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内心疑虑丛生,产生了一些的情绪上的波动。在我的评价标准来看,这绝不能说是一本好的入门书。 @ Pope怯懦懦地 囉哩八嗦講了半天,其實第一課就已經把核心觀點介紹完了?一直以為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是重視成本之類的,其實只是小道。好的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是,找到一個顧及所有人利益的途徑去推動決策的落實。是的,好的經濟學家是在以「上帝視角」來考察一項決策的利弊,當下&長遠、局部&整體、直接&間接⋯⋯經濟學原來就是系統論嘛? @ ?冠军哥? 没办法,宏观经济学也就是看看理论 @ alexllln 【听】——对于政策刺激消费的经济问题,可用一个疑问来总结:这些钱本来就在我们自己钱包里,如果不因为刺激而被消费在这里,那会被消费在哪里?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是导致社会财富的转移和重新聚焦,而不是直接增减社会财富,而财富的意义在于驱动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政府指点江山,就像在河上扔下一块拦水的木头或是引流的管子,但社会水流是涌动的、会找到新的方式去适应这种新的限制或聚焦条件,可能会漫上河岸、可能导致部… @ Bk~201 作者是自由经济的支持者,文中态度也多偏向市场自由调控 @ 树 每个人都是多角色的,鼓励和维护自由市场,而非限制。所有的利润不是牺牲某一个利润而获得的。多几个角度看问题 @ 田昊 耗时一年?
新版序/VII
第一版序/IX
第一部分 主旨/1
第1章 关于这堂课/3
第二部分 课程的应用/9
第2章 破窗谬论/11
第3章 战祸之福/13
第4章 公共建设工程与税收/20
第5章 税负抑制生产/28
第6章 政府信贷扭曲生产/31
第7章 诅咒机器/41
第8章 分散工作机会的企图/56
第9章 遣散军队和裁减公务员/62
第10章 盲目崇拜充分就业/66
第11章 关税“保护”了哪些人?/69
第12章 积极出口/81
第13章 “平准”价格/87
第14章 拯救X产业/96
第15章 价格体系如何运作?/102
第16章 “稳定”价格/109
第17章 政府管制价格/118
第18章 房租管制的后果/129
第19章 最低工资法/137
第20章 工会真的有办法帮助劳工提高工资吗?/144
第21章 “有足够的钱买回商品”/158
第22章 利润的功能/166
第23章 通货膨胀的幻景/171
第24章 抨击储蓄/187
第25章 课后回顾/202
第三部分 30年后的这一课/215
第26章 30年后的这一课/217
后记与参考书目/229
注 释/233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