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晚期的世界

书名:古代晚期的世界150—750
作者:[爱尔兰]彼得·布朗
译者:王班班
ISBN:9787522518930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72
豆瓣评分: 9.5

书籍简介:

【编辑推荐】 ★见证古代晚期地中海世界的沧桑巨变。 ★古典文明何以分裂为迥异的信仰天主教的西欧、信仰东正教的拜占庭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东方的。 ★插图华丽,全彩印刷,130幅图片。 【媒体推荐】 彼得·布朗优雅而令人深思的文字得到了常常鲜为人知的插图的支持……一本优雅与学术性兼备的著作。 ——《泰晤士报文学增 刊》 他在表达为什么某些事会让古代的男男女女如此着迷这一问题上拥有现在写作的学者们难以匹敌的技巧……具有学术性、启发性且图文并茂。 ——《今日历史》 敏锐、令人深思、博学……充满了生动的图像和公正的热情。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部详细而优美的叙述中有大量知识和思考。 ——《旁观者》 极好的……我很久没有如此喜欢一部历史作品了。 ——菲利普·汤因比,《观察家报》 【内容简介】 《古代晚期的世界》是一部关于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卓越研究,它解释了从约公元3世纪到公元750年之间的古代晚期世界与“古典文明”有哪些不同,原因何在。正如作者所证明的那样,这几个世纪是根深蒂固的古代制度永远消失的时期:476年,罗马帝国从西欧消失了;655年,波斯帝国从近东消 失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布朗研究了这一时期的剧变以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反应。在他的论述中,这一时期也是惊人的新开始,界定了基督教对欧洲和伊斯兰教对近东的深远影响。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关键问题的答案由此浮现:公元200年左右异常同质的地中海世界是如何分成了中世纪时天主教的西欧、东正教的拜占庭和伊斯兰教的东方这三个相互疏远的社会的。在这一点上,古代晚期发生的变化仍在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世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彼得·布朗(Peter Brown),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并曾于伦敦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他对古代晚期这一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著作尤其关注罗马帝国晚期和中世纪早期欧洲的宗教文化,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作品包括:《希波的奥古斯丁》 《古代晚期的世界》《圣徒崇拜》《身体与社会》《西方基督教的崛起》《罗马帝国后期的贫困与领导》。

【译者简介】

王班班,德国海德堡大学“物质文本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古代史与碑铭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希腊碑铭学,译有《罗马:一个帝国的故事》。

书友短评:

@ 本意是好的 这本书图片很多,像一本画册一样,这一点非常好。“黑暗的中世纪”在古代晚期并不黑暗,它仅仅是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地中海世界社会文化进行重组的一个过程。在西方,church在帝国晚期的混乱中逐渐取代了旧帝国的行政机构,成为了西欧的中心(并不只是精神上的,而且是在社会机构上的,西部church近似国家),同时西欧的教会与文化以后其实有一个本地化的过程,但是Brown着墨不多,但Heather专门写过;东帝国在查士丁尼之后旧有的行政体系也逐渐崩溃,取而代之的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操控国家,进行改革;后来随着阿拉伯人的入侵东部帝国由国家主导进行了军区改革(这不同于发动church力量)。但无论是东还是西,古典文化仅仅只局限于核心的,统治的贵族阶层,直到15世纪。这书还讨论了阿拉伯人的外部视角,这点蛮有意思的。 @ 仰望与思考 正如作者在篇末参看书目开头那段写的,作者自述本书是成于1970年左右,“并不是一部’定论式的’的教材,而是一次试论(essay)”。在作者看来,《古代晚期的世界》一书,“引导读者的注意力跳出那些占据着罗马帝国衰亡大部分叙事中心的地区——尤其是离开西欧和西方蛮族世界;更偏重于环顾地中海的东岸与中东地区。”事实上的确如此,知识储备量不足的我在阅读本书时,时确是感觉很“难受”。这种“难受”并不是说书不行,而是彼得·布朗行文流畅,经常在书中跳跃性的对比写作,像我这种小白阅读起来体验就不是太好。但这本《古代晚期的世界》对于我来说,启发性非常强,很值得让我反复阅读,就如同昨晚在这本书的共读群里某位大佬说的,他认为这本书最好的阅读方式就是“把书背下来”。 @ 嗜睡症患者 今日閒書。大抵是在作者的角度,有很多話很多邏輯很多想法讀者應該早已具備,所以他沒有很明確的議論,讀起來頗費腦筋。翻譯是文從字順的,就是意指何方需要好好想想。覺得有意思的是從社會動蕩的基礎下拉丁文化精英與體制化並精英化之大公教會在羅馬身份與認識方式上的作用與意義的變革來聯合社會與宗教從而認識古代晚期。另一條關於東西方,以及東方內部關於拜占庭與阿拉伯之關係的線索因自己對東方了解太淺而消化不來。以及這本書的評論區實在是,打手之多之明顯令人髮指,其語言與粉圈吹捧無異,深感不適…… @ 仙儿 本书虽然不厚,但是阅读它需要对欧洲和古罗马帝国有一定知识积累的。是需要时不时查阅资料的,一本典型越读越厚的书。里面的地名、古典文化或者宗教派系等信息,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对于我来讲真的有些许吃力。作者从社会,宗教,西罗马社会和伊斯兰的兴起来研究晚期古罗马的社会与文化转变。包括军人阶级是如何打败蛮族成为英雄变成新的贵族阶级,从而带来的对新艺术形式的资助和影响。以及他们如何担当与平民和皇帝的桥梁角色。宗教方面,受希腊神祇影响的罗马人渴望可以和独一真神交流。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君士坦丁归信基督教的同时也接受了地中海生活的各方面。在4世纪,异教被连根拔除,基督教第一次成为主要宗教。但是在东西方社会却有不同影响。最后写到伊斯兰教的兴起,也是是古代晚期世界最后的转折点。 @ Hypnos 奠基作品,就如果放到1971年,那他就是句句话都在试图揭示一个不一样的图景,但到23年,基本上会看这个书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了解古代晚期了,就没那么惊异了。当然书的内容也没啥好说的了,很多主题都值得写博论写专著的,甚至布朗自己就写了。自己读书的时候有两个瞎想。第一个就是世界帝国是不是总是和个人化倾向联系在一起,这应该是比较帝国史里很有意思的主题。第二个,叙事历史的复兴是不是仅在西方史学传统中有基础的,如果布朗这种琐碎图景叙事切片汇聚的古代晚期图景呈现是中国史学家的作品会不会被批评为散乱无章、缺少判断,没有洞见。这正好是我看有人评卜正民在写元明鼎革的话,回顾一下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似乎历史的叙事性确实不是那么重要且突出。看似当代中国史学论文是按照现代西方学科规范的路径写作的,但里路上也和古代相和。 @ φιλοσοφία 公元150至750年属于罗马帝国的后半段,史称“古代晚期”此一阶段的社会革命与宗教革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改革者们大多思考如何吸收伟大的过去而又不压抑转变。如何进行转变而又不丢失根基。最重要的是,如何对待身边的陌生者——被排除在传统贵族制社会之外的人、被传统文化噤声的思想、在常规的宗教中未能得到表达的需求、来自边境另一边的完全的异邦人。这些是所有文明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世界见证了古典希腊罗马的急剧转型和基督教对古典异教的胜利,读者更应关注古代晚期世界的人们面对“转变”这一问题的方式。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晚期罗马的革命
第一章 社会
1.古典世界的界限:约公元200年
2.新的统治者:240—350年
3.恢复的世界:4世纪的罗马社会
第二章 宗教
1.新情绪:宗教思想的诸方向,约170—300年
2.城市的危机:基督教的兴起,约200—300年
3.最后的希腊人:哲学与异教,约260—360年
4.归信基督教,300—363年
5.新民族:修道主义与基督教的扩张,300—400年
第二部分 彼此相异的遗产
第三章 西部
1.西部的复兴,350—450年
2.幸存的代价:西部社会,450—600年
第四章 拜占庭
1.“统治之城”:从提奥多西二世到阿纳斯塔修斯的东部帝国,408—518年155
2.荣光:查士丁尼及其继承者,527—603年
3.东方的帝国:拜占庭与波斯,540—640年
4.古典世界的终结:早期中世纪的文化与宗教
第五章 新的参与者
1.穆罕默德与伊斯兰的兴起,610—632年
2.“吾等的长枪守卫的花园”:伊斯兰治下的晚期古典世界,632—809年
参考书目
地图
图片出处
出版后记
· · · · · ·

  • 罗马帝国和中国一样,是古代世界中极少见的努力在以战争为生的诸多社会中创造一个和平的文官政府的绿洲的大国。
    —— 引自章节:2.新的统治者:240—350年
  • 随着224年波斯的崛起,248年以后哥特人在多瑙河流域建立起联盟,以及260年以后沿莱茵河的战团的壮大,帝国不得不在每个方向都面临战争。
    —— 引自章节:2.新的统治者:240—350年
  •   汗青堂(共137册),这套丛书还有《滑铁卢》《七年战争》《伊朗简史》《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五四运动史》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古代晚期的世界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