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往事

书名:崇祯往事明帝国最后的图景
作者:陈梧桐
译者:
ISBN:9787513409612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19
豆瓣评分: 7.3

书籍简介:

后记 2011年秋冬之际,故宫出版社的杨付红女士邀我参加一套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明代诸帝传记的写作。本人多年从事明太祖朱元璋的研究,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就提出撰写一部简明扼要的《朱元璋传》。不意她说此传已有人捷足先登,让我另写其他皇帝的传记。我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明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教学,虽然对明代诸帝的生平活动多少有所了解,但除明太祖之外,于其他帝王却缺少深入的研究,便婉言谢绝。她却不松口,要我无论如何得为她们出版社撰写一部明朝皇帝的传记,至于写哪个皇帝,由我自己定。盛情难却,我考虑再三,觉得自己过去对明末农民战争作过一些研究,此前还写过一部《晚明悲歌》,对明末的史料比较熟悉,就答应撰写一部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的传记。后来,待写完手中的其他书稿。又花了1年多的时间。写出本书初稿。再经多次删改、增补,终于完成了这项写作任务。 这部《崇祯往事一一明帝国的最后图景》,以明思宗在位17年的政治活动为轴线,展现崇祯一朝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此伏彼起、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以及明帝国大厦的崩解过程,揭示这位自称为“非亡国之君”的君主对明朝灭亡应负的责任。明思宗的确怀抱中兴之梦,在即位之初有清除阉党集团之功.而且一生励精图治、勤于理政、生活俭朴、不近声色,从而赢得不少人的赞赏。但是,勤于政务、崇尚俭朴不过是阶级社会最高掌权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仅仅具备这些素质并不足以治理好国家,更不要说挽救危局。他在即位之初,虽然清除了魏忠贤阉党集团。但却有其始而无其终,不久又重新起用身边亲信的太监,培植忠于自己的宦官势力,导致政局的混乱。在封建社会,任何王朝的最高君主,要治理好国家,特别是挽救濒临危亡的局势,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而且必须具备深远的目光、开阔的视野、高度的智慧、坚强的意志、雄伟的气魄和高超的治国能力,从而制订出长远的治国方略。采取妥当的政策措施。明思宗虽然锐意求治,却缺乏治国理政的才干。未能认识明末社会危机的根源所在,未能针对当时的民族矛盾特别是尖锐的阶级矛盾,提出切实可行的正确对策,而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功利主义行动。加上刚愎自用而又多疑善变、急功近利而又优柔寡断、虚荣心强而又缺乏担当、专横残暴而又刻薄寡恩的性格弱点.导致许多军国大事的决策失误、措置失当。所有这一切,终于导致明帝国大厦的倾覆,明思宗也就以有别于古来以酒、以色、以残暴、以奢侈、以穷兵黩武而亡的另一类亡国之君的形象定格于史册之中。 明思宗自缢煤山,李白成进入北京,宣告了明王朝的灭亡。作为一部明思宗传记,写到这里本来即可结束。但考虑到读者可能还想了解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农民军的最后结局以及清王朝进京后南明可歌可泣的抗清活动,因此本书在明思宗自缢之后还加了个尾声.扼要记述清军人关和南明的抗清斗争。 全书正文后面附录的学术论文《明思宗为何成为亡国之君》,草就于本书写成之后。文中运用确凿的史料,阐述作为明朝的末代君主明思宗如何因其种种决策失误,将明帝国的航船引向覆亡的深渊.驳斥了史学界某种认为明思宗是“非亡国之君”、明朝的覆亡是“一个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的观点,希望读者通过此文,能加深对明思宗其人其事的了解,并从其败亡的历史反思中获得有益的启迪。这正是作者撰写此文此著的目的所在。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实录、政书、正史、方志、档案、文集和野史、笔记,并参考许多当代学者的有关论著,力求史事论述的准确可靠、真实可信,但是,作为大众读物,文笔则力求形象生动、简洁流畅,尽可能把云谲波诡、风雷激荡的历史场景和性格各异的历史人物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融科学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引起读者的兴趣,飞人寻常百姓家。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故宫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冯印淙女士和副主任兼责编王志伟先生和邓曼兰女士做了大量工作,书中的图片即是由他们查找挑选的,在此特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

陈梧桐,1935年生,汉族,福建安溪人。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曾任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现已退休。兼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朱元璋研究会顾问。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留学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讲授《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明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历史与文化》等多门课程。专著《洪武皇帝大传》,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主编《中国历代名将》获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主编《中华英杰•卫国之英》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其他著作有《履痕集》《朱元璋研究》《洪武皇帝大传》《洪武大帝朱元璋传》《中国历代名将》(与苏双碧共同主编)《自从出了朱皇帝》《古代民族关系论稿》《明史十讲》(与彭勇先生合著)《黄河传》《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散叶集》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最新力作《崇祯往事:明帝国的最后图景》《朱元璋传》。

书友短评:

@ 你加加油 怪无聊的流水账。 @ 栯木 崇祯志大才疏而已,乱世洪流,众生皆苦 @ Anarchy 其实是非常一般的一本书,字里行间里充斥着阶级史观、农民史观和矛盾史观的臭气。像是崇祯奋发图强却加速亡国的原因,轻飘飘一句“没有认识到主要矛盾”就给带过去了。全书看起来洋洋洒洒,读完之后再回顾,颇有一些流水账的感觉。16年出版的书,至今评分廖廖,甚至十月之前的评论就那么两三条,可见一斑。原书我给两星半,副标题加两星,总计四星半吧。 @ 正始燕麦露 一开始是故宫出版社的约稿。河南文艺版较此版新增一章介绍传教士与《崇祯历书》,删去最后一节介绍南明的尾声。本身用的是五朵金花时代的史观,旨在对话“崇祯非亡国君”的观点。在一些篇目几无进行史料批判,而掇用一些明显有问题的材料,这点恐怕对明史的朋友更为显见。只能说前朝之剑(下略) @ byds05 好像再版增加了个副标题就……,看到一小半决定弃了。 @ 胡小猴 作为一名赌徒,崇祯的运气不算太坏,抓到过不少好牌,但他心态实在太坏了,每一把能胡的牌结果都出铳,以致输光家底,身死国灭,到生命的最后一秒都不肯正视现实。 @ steven 受不了这语言风格,很快就弃了,都是“副标题”惹的祸 @ bazu 三星不满。讲故事的方式,不太引人入胜。重点分散,没有挖掘主角更深层次的内容。主讲事件本身,可能不太适合我这种历史弱鸡吧。 @ 这是一支烟斗 你看看,禁果效应吧。 @ 三萬歲 常见评语却少见事件

书籍目录

第一章临危受命继大统
第一节降生于多事之秋
第二节魏阉阴影下的信王生涯
第三节临危受命就帝位
第二章不动声色除阉党
第一节潜移默夺,严惩元凶
第二节清查阉党余孽,销毁《三朝要典》
第三节钦定逆案,平反冤狱
第三章忧勤惕厉求中兴
第一节组建东林内阁,平定奢安之乱
第二节整肃吏治,唯才是举
第三节引进西方科技文化
第四节夙夜焦劳,急功近利
第四章袁崇焕与孙承宗督师蓟辽
第一节重起袁崇焕督师蓟辽
第二节袁崇焕诛杀毛文龙
第三节己巳之变与袁崇焕被冤杀
第四节孙承宗再镇关门
第五章温体仁的得宠与垮台
第一节会推阁臣事件与党争的复起
第二节周延儒和温体仁的得宠及互相倾轧
第三节温体仁的走红与垮台
第六章屡扑不灭的起义烈火
第一节剿与抚的两难抉择
第二节农民军的千里转战
第三节卢象舁与洪承畴的东西夹剿
第四节杨嗣昌“十面张网”与起义的暂时沉寂
第七章周延儒的复出与赐死
第一节传承温体仁衣钵的张至发和薛国观
第二节复社的崛起与周延儒的复出
第三节周延儒的短暂布新与败亡
第八章清军夺占辽西与明清议和的失败
第一节皇太极迂回人犯内地
第二节松锦之战与洪承畴降清
第三节明清议和的失败与陈新甲被杀
第九章起义高潮的再起与明王朝的覆灭
第一节起义高潮的再起
第二节频换主帅,难挽狂澜
第三节李建泰代帝出征与调吴三桂入晋之议
第四节“大数已终”,魂断煤山
第十章尾声:清军入关与南明的抗清斗争
第一节李白成进京与清军人关
第二节弘光朝廷“联虏平寇”酿恶果
第三节农民军余部的联明抗清与南明的抗清斗争
附录明思宗为何成为亡国之君
后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崇祯往事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