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
作者: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译者:赵萍萍/王利群
ISBN:9787516620625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34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如果上级的命令与我的良心相冲突,我是否应该服从?这是每一个阅读本书的人都会扪心自问并深刻思考的问题。 1960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系列以服从为主题的实验,打破了人们对个人道德的自信和对自由意志的迷信。 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实验者招聘40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市民,告诉他们参加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他们充当“教师”,在实验者的指令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 米尔格拉姆改变实验的要素,做了19个独立实验,实验对象多达1000人。这一实验的设计与结果震惊了全球心理学界。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心理学家在不同时期重复了这一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 在本书中,米尔格拉姆完整记录了这19个实验的设计、过程、结果以及部分受试者在实验中的反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在等级社会中服从权威现象的社会及心理原因。 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彼得·辛格评价说:“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不加批判地接受权威的危险。”
作者简介: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Milgram,1933—1984),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曾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在耶鲁大学做了震惊心理学界的权威服从实验,在哈佛大学进行了“小世界实验”并提出“六度分离”概念,之后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任教,获杰出教授荣誉。他所获得的其他荣誉和奖励还包括:福特基金奖学金、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社会心理学奖和古根海姆奖。
书友短评:
@ 随遇而安 摘段译后记:“通过他(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我们这些普通人很有可能只是为了服从权威,而没有底线地伤害无辜的他人。在那一刻,所有的道德原则都消失了,因为我们不再是“我”,我们变成了权威的“代理”,变成了一个等级机器中的零件。很多人都相信,人的行为是由性格决定的。但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告诉我们,原来你所处的环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将对你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力量之强,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总之,看完以后,感觉非常绝望,尤其是在咱国 @ 墨。 控制一个人解释世界的方式,就朝控制它的行为迈进了一大步。怎样做才能正确地服从,才能在面对恶意权威时,客服情景强大的心理力量,做出反抗。这不仅是出于良心和道德,更是一个健康社会体系所应该具有的特征。 @ nimania “那些只是做着分内事、内心并不带有特别的敌意的普通人,可能会在可怕的毁灭性活动中充当帮凶。”米尔格拉姆的脑洞,自主状态与代理状态,情境力量,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 @ 倒影 服从,反抗,个体容易完全陷入任务的狭隘技术层面之中,以至于无法看到任务所产生的广义后果,那就是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 呵呵公子 主试与受试者距离会影响服从率 逻辑严密,实验可证伪,可重复。 服从与从众、道德与服从两者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止。 自我实现者会较少受到服从的影响,更忠于自己的判断。 @ 渔火 今天读了,对于实验过程和被试的采访挺详细,服从实验在心理学是也是赫赫有名的。 @ 你是他或她 社会心理学经典作品,天才的设计,一直很有脑洞的米尔格拉姆最经典实验,非常通俗易懂的解说,毫无阅读障碍。“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并不是由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多地是由于他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境。” @ 磨坊老板 选修心理课那个老师提到服从的这种行为,在图书馆看到,就捡回来看。里面分析了一个服从实验,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参与者使用不断增加的电击伤害另一个人,这个实验证实了人们会为了服从实验去伤害无辜的人。但是服从的行为中,讨论道德问题并没有意义,在服从的情形下,人们只是等级机器中的零件。比如士兵服从上级的命令。
新版序言
前言
致谢
第一章服从的困境
第二章研究方法
第三章预期行为
第四章与受害者之间的距离
第五章个体面对权威(一)
第六章更多变体和控制
第七章个体面对权威(二)
第八章角色转换
第九章群体效应
第十章为什么服从?—一个分析
第十一章服从的过程:将分析应用于实验
第十二章紧张与反抗
第十三章另一种理论:攻击性是关键吗?
第十四章实验方法的问题
第十五章后记
附录一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附录二个体模式
译后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