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

书名: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
作者:[美]索尔·克里普克/索尔·阿伦·克里普克
译者:周志羿
ISBN:9787540779535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24
豆瓣评分: 8.1

书籍简介:

克里普克这本解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著作,是维特根斯坦研究文献中的必读书。本书是该著作在国内的第一个中译本。如书名所示,这份解读是围绕著名的“私人语言”和“规则”问题来展开的。克里普克表示,是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独特的论证方式抓住了他,促使他以这本书的形式,来一步步厘清对维特根斯坦论证过程的理解。 克里普克是维特根斯坦少有的杰出读者之一,他谦逊地声称在这本书中自己的主旨是跟随维特根斯坦的步骤,忠实呈现《哲学研究》中重要问题的展开思路,在解决自己的疑惑的同时,帮助其他哲学专业的师生更深入地理解维特根斯坦。事实上这本书深深地打上了克里普克自己思想的烙印,既可以看作是《哲学研究》的辅助读物,毫无疑问也是研究克里普克在逻辑学、数理逻辑和哲学领域建树的必读之作。 子午线译丛第一辑中出版了阿兰•巴丢的《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是巴丢对维特根斯坦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的专题解读。克里普克这本书则是对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哲学研究》的解读。这两位著名的哲学家在维特根斯坦的巨大阴影下,谨慎地截取了他思想的一个部分严阵以待,当然这必定基于他们对维特根斯坦整体思想的把握;作为杰出的解读者,也必定在思想对弈中显示出其自身的不凡功力和思想特色。 就像读巴丢那本书一定要手边放一本《逻辑哲学论》一样,读《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这部传说中的“克里普克斯坦”,也一定要像克里普克建议的那样,和《哲学研究》一起读。这本书既适合哲学系教师在开设《哲学研究》专题课时使用,也适合那些雄心勃勃的读者在打算独自攻克维特根斯坦著作时参考。 两本书,不,四本书可以同时并置案头,细细对比深读。

作者简介:

索尔·阿伦·克里普克(Saul Aaron Kripke,1940年11月13日-),美国逻辑学家,哲学家。模态逻辑语义学的创始人之一,“因果-历史指称论”的首倡者之一。克里普克1940年11月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当地圣会领袖,母亲是儿童读物作家。克里普克是三个子女中的长子。6岁时自学希伯莱文,9岁时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著作。他在数学方面显示出罕见的天赋。在小学时自学几何和微积分,并靠直觉而不诉诸任何几何符号推导出几何方面的结果。读高中时,他进入数理逻辑领域,并向专业数学会议提交论文。在高中阶段、年仅16岁时,他写了一篇论文《模态逻辑的完全性定理》,寄送到普林斯顿大学审查,有关教授认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博士论文,邀请他到该校工作。据称,克里普克回信说:“您的提议使我倍感荣幸,但我妈妈说我必须先读完高中。”该文被推荐到逻辑学顶尖刊物《符号逻辑杂志》(1959年第1期)上作为首篇论文发表,时年18岁。在该文发表前一年(1958年),克里普克进入哈佛大学数学系学习。作为二年级学生,应邀给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讲授高等逻辑课程。1962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后,未再读任何学位。1962—68年间,在哈佛大学任教,先任初级研究员,后任讲师。1968—76年在洛克菲勒大学任教,讲授逻辑学和哲学。1973年,应邀在牛津大学做声誉卓著的“约翰•洛克讲演”,共6次,题为《指称和存在》。1977—98年,一直任普林斯顿大学麦考什哲学教授;1999年辞职退休,现为该校荣誉教授。2001年,获得由瑞典科学院颁发的逻辑学和哲学领域的肖克奖(Schock Prize),被认为相当于该领域的“诺贝尔奖”。2002年开始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任教,2003年被聘为该校杰出哲学教授。2006年该校成立克里普克中心,该中心正创建一个保存克里普克作品的数字档案馆,包括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讲座和研讨会录音,以及可以追溯到1950年的讲义、手稿以及哲学和数学方面的信函等。

主要代表著作为:《命名与必然性》(Naming and Necessity, 1980)、《维特根斯坦关于规则与私有语言》(1982);还有论文:《一种真理论的概要》(1975)、《说话者指称和语义学指称》(1977)、《关于信念的疑难》(1977)、《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一些解释性评注》(2008)等。克里普克的许多论著仍未发表,只存在私下传阅的磁带录音和手稿。他的论文集第一卷《哲学难题》(Philosophical Troubles)于2011年11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书友短评:

@ 苏格拉胖 没读过这本好意思说自己研究过维特根斯坦?翻译之精良,举世罕见。 @ 陈仪宝 第一遍看肯定是五星,之后看一遍掉一颗这样子… (与翻译无关 @ 新月 克里普克的论证很漂亮,翻译质量也是上乘。 @ 小亚基 粗看,Kripke的大前提(维特根斯坦后期研究中数学哲学和心灵哲学的联系)是符合直觉而且很吸引人的,论证方法是我不感兴趣的,论证过程很怪感觉在朝歪了的方向走弧线,最终论点我看不出大毛病。但是评论说这一批评思路已经被否定了,待找到相关否定文献一并细看 @ 佐为 从PI 应该是很厉害的书,但是怎么就看不太懂呢? @ 识过的字已用完 维特根斯坦在某种程度上是休谟式的怀疑论者,他本人对此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是怀疑论式的,而非直接式的。永远敬佩维特根斯坦对这个世界的深刻洞见,维特根斯坦是神!!! @ 陆沉 悖论跟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反驳有些相似,对于规则的质疑。解决,按Kripke的说法:共同体中的一致性。基于同意和可检测性来判断他人是否遵从规则。这个回答将对规则的定义转变成了对遵从规则的描述。这大概就是真理的融贯论,基于已经拼好的拼图来判断未拼上的是否属于某个地方。克里普克的论证真是啰嗦。 @ 42 KW论题 @ 虹 看了看别的introduction能理解大致思路,但是此书很难读,脚注多过正文,先放着以后再看了。

书籍目录

导论
维特根斯坦式悖论
悖论的解决以及“私人语言”论证
附录 维特根斯坦与他心
索引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 · · · ·

  漓江西学·子午线译丛(共25册),这套丛书还有《肖像画的凝视》《可见者的交错》《萨德我的邻居》《哲学对话 : 柏拉图、休谟和维特根斯坦》《罗森茨维格》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