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

书名: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
作者:陈保亚
译者:
ISBN:978710011607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5-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774
豆瓣评分: 9.7

书籍简介: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是语言学方法论研究专著。作者立足大量的语料调查、分析和整理,对20世纪各国学者研究中国境内语言(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包括结构语言学、汉藏语言发生学、字本位论、语义句法、非线性论、词汇扩散论、叠置式音变论、自组织论、语言接触的无界有阶论、历史比较法等,展开了充分的研究,归纳的中国语言学家对普通语言学的主要贡献,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进一步解决方案。本书适用于语言学领域的师生和研究人员。

作者简介:

陈保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家精品课“理论语言学”课程主持人。长期从事民族语言调查研究,两次获王力语言学奖一等奖。研究领域包括语言接触与历史语言学、语言学调查研究方法、语言哲学、语言与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应用语言学、茶马古道研究。主要著作有《茶马古道研究》(1992,合著)、《语言文化论》(1993)、《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1996)、《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1999)、《当代语言学》(2009)等。

书友短评:

@ 管不捉嫑当民科 评分高的吓人…不过的确值🌚 @ 东篱 终于囫囵吞枣完毕。乔姆斯基和以他为代表的那套转换生成语法也太令人煎熬了 @ 豆友186947929 草草扫一遍并不代表自己读过(╥_╥) @ 零形式Sparkle 方法论指要。 @ 自动化丝绒轮盘 一窥北大学派的严谨实证数据与严密逻辑。不过可能有一个稍微个人化的想法是:描写之后是什么?如果把语言学作为一个理论性学科,是不是描写之后还有一个解释的问题?当然,“解释”这个想法自身可能已经带有学派色彩了,至少已经不是单纯的结构主义了 @ 吹失 终于囫囵吞枣完毕。乔姆斯基和以他为代表的那套转换生成语法也太令人煎熬了 @ 半躺平的蛋炒饭 清楚明晰,层次分明! @ 自动化丝绒轮盘 一窥北大学派的严谨实证数据与严密逻辑。不过可能有一个稍微个人化的想法是:描写之后是什么?如果把语言学作为一个理论性学科,是不是描写之后还有一个解释的问题?当然,“解释”这个想法自身可能已经带有学派色彩了,至少已经不是单纯的结构主义了 @ 孤岛 语言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只有坚持实证,语言理论模型才是有价值的。实证的核心就是材料的精准和逻辑的严密。——结语

书籍目录

引言
1马建忠的语法理论
2中国结构语言学
2.1语法理论
2.1.1词类论
2.1.1.1分布观念的形成
2.1.1.2一线制和双轴制
2.1.1.3词类的意义标准和三品说
2.1.1.4鉴定字的提出
2.1.1.5分布理论的全面展开
2.1.1.6鉴定字与英汉词类的有阶比较
2.1.1.7语类划分的相对性与分布特征推导
2.1.2单位论
2.1.2.1同形替代法与词的提取
2.1.2.2扩展法与词的提取
2.1.3结构论
2.1.3.1同构
2.1.3.2句法结构的初始概念
2.1.3.3结构关系的判定
2.1.4层次论
2.1.5词组本位论
2.2音系理论
2.2.1音位的相对性
2.2.2音节中心观念与音节的层次
2.2.3调位论
2.2.4音系和语法的关系
2.3中国结构语言学的地位和去向
3基于语文学的汉语历时研究
3.1系联法
3.2对音与古音构拟
3.3谐声原则
3.4空格论与内部构拟法
3.5右文说
4汉藏语言发生学
4.1汉藏语言谱系划分分歧的产生
4,2同构标准的采用
4.3对应标准的转向
4.4同源标准的探索
5异质语言研究的兴起:语义关系研究
5.1异质语言观的转向
5.2语义研究的必要性
5.3语义结构关系
5.4变换分析与转换层面
5.4.1变换分析的必要性
5.4.2变换分析的平行性原则
5.4.3空语类和深层结构
5.4.4汉语的支配与约束
5.5语义结构关系的扩展
5.5.1格语法和配价语法的研究
5.5.2形容词和名词的配价
5.5.3论元的判定
5.6语义特征研究
5.7语义指向分析
5.8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
5.9IA与IP:汉语与中国结构语言学
6非线性音系研究
6.1对非线性的认识:基本形式和派生形式
6.2声调的调域和音高
6.3连读变调的复杂条件
6.4字调与词调
6.5节律研究
6.5.1莫拉、音节和音步
6.5.2韵律词和韵律短语
6.5.3节律层阶的表现形式
6.5.4节律和句法研究
6.6语调研究
6.7优选论与汉语音系学
7字本位论
7.1语素与字
7.1.1对比原则的必要性
7.1.2字与语素的切分
7.1.3字与语素的归并
7.2字化现象
7.2.1分析型字化
7.2.2综合型字化
7.3字与词
7.3.1自由标准与词的提取
7.3.2平行周遍对比与规则字的提取
7.3.3单层单位说的不充分性
7.3.4语法单位的类型差异
7.4平行周遍原则
7.4.1自由与平行周遍条件
7.4.2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7.4.3平行周遍条件与类比
7.4.4汉语词法和句法的对齐
7.5语义语法
8词汇扩散论
8.1词汇扩散与音变方式
8.2词汇扩散与音变条件
9叠置式音变论
9.1音系叠置与音变规律
9.2音系叠置和差异原则的冲突
9.3语法系统的叠置
10自组织论
10.1结构协合与变异的序
10.2组合协合与聚合协合
10.3多层次干扰
10.4结构与音变规律
11语言接触的无界有阶论
11.1母语匹配与接触规律性
11.2语言转换与语言转型
11.3互协同构与无界有阶性
11.4对应:同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12语素关联对应与层次
12.1关联对应分析的必要性
12.2关联对应的单位
12.3建立对应的基本形式:语素与字
12.4对应的语义实证原则
12.5完全对应和不完全对应
12.6完全对应的周遍性
12.7一致对应
12.8多重对应与时空层次区分
12.9普遍对应与非普遍对应
12.10完全一致对应与普遍一致对应
12.11核心一致对应
12.11.1核心字、核心语素、核心语符和核心词
12.11.2核心一致对应语素集
12.11.3核心一致对应语素集的重要性
12.11.4声调在核心一致对应中的层次判定作用
12.12有序对应关联表
13关系词有阶分析
13.1关系词比较的基础:现代语言还是构拟语言
13.2绝对有阶分析
13.2.1绝对有阶分析程序
13.2.2绝对有阶分析的可行性与限度
13.2.3核心词自动分阶问题
13.3相对有阶分析
13.3.1单向相对有阶分析
13.3.2双向相对有阶分析
13.3.3内核语符相对有阶分析
13.4语素类聚有阶分析
13.4.1考古证据和语素文化类聚分阶
13.4.1.1类聚语素的对应和考古分布
13.4.1.2语素的时空判定和传播过程
13.4.1.3语素类聚考古有阶分析方法
13.4.2自然序列和语素类聚分阶
13.4.2.1数词对应的语源问题争论
13.4.2.2汉台数词类聚的有阶分布
13.4.2.3数词分布语序的有阶差异
14历史比较与恰当重构
14.1比较的充分性
14.2弱重构、过度重构与恰当重构
14.3构拟的系统格局和音变机制
15基于异质性的《切韵》研究
15.1从《切韵》同质论到《切韵》异质论
15.2比较法的作用与限度
15.3语文学和比较法的互补
15.4构拟的协调性和充分性
15.4.1赋值的充分性
15.4.2内转与外转
15.4.3等
15.4.4开合
15.4.5摄
15.4.6《切韵》音系韵母协调构拟表
16基于异质性的上古音构拟
16.1上古音和中古音的关系
16.2上古韵母
16.2.1韵腹和押韵原则
16.2.2介音和等
16.2.3重纽
16.2.4上古韵部拟音修订
16.3上古声母
16.3.1复辅音
16.3.2腭化
16.3.3日母和泥母的对立
16.3.4上古声母表
16.3.5上古声母及其和中古声母的关系
16.4上古声调
16.4.1从音变规则看上古四声
16.4.2阴入通押
16.4.3去声
16.4.4上古类声调及其和中古声调的关系
17汉藏区域语言的谱系关系
17.1汉藏关系字关联对应与有阶分布
17.2澳台关系字关联对应与有阶分布
17.2.1首音、腹音、尾音的切分和关联对应
17.2.2傣印词根关联对应表
17.2.2.1傣印首音对应
17.2.2.2傣印腹音对应
17.2.2.3傣印尾音对应
17.2.3傣印完全对应有阶分布
17.2.4傣印宽式不完全对应有阶分布
17.2.5同源关系的可传递性和澳台语源关系
17.3汉藏区域语言谱系关系
17.4谱系分类的原则
17.4.1共享创新法
17.4.2词源统计法
17.4.3严式词源统计法和谱系树绘制
17.4.4谱系分类存在的问题
结语
符号和术语说明
中西人名对照
人名译名对照西文排序
人名译名对照汉语排序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只要能够坚持对音的一致性,对音在构拟古音上就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这不仅在于大量的一致对音材料可以给我们构拟古音提供重要的证据,而且在于对音材料中成系统的对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确定音类的对立。
    —— 引自第193页
  • 原始语言的对立项可以从三方面得到重建,一是现代方言或亲属语言中的对立项,二是文献中的对立项,三是对音材料中的对立项。
    —— 引自第196页
  •   北大中国语言学研究丛书(共6册),这套丛书还有《汉语变调构词考辨》《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研究》《藏语方言调查表》《现代汉语语篇的结构和范畴研究》。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