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武康大楼

书名:住在武康大楼
作者:陈保平/陈丹燕
译者:
ISBN:9787560880440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3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64
豆瓣评分: 7.4

书籍简介:

武康大楼,是一座近百年的历史保护建筑,也是上海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她地处上海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承载着丰富的城市发展的历史。采访者以武康大楼为纽带,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居住者、大楼管理者,以及风貌保护区的总规划师进行访谈。采访的16位住户,包括教师、演员、职员、商人、作家、医生、护士、社区工作者等,从1920年代生人到1980年代生人,入住时间从1950年代至2007年,时间跨度近60年。他们的口述向读者展示了武康大楼内部的日常生活与公共记忆,期冀这些个体的记录成为上海城市历史中绚丽的一页。此外,本书还收录了该口述项目的计划书与过程记录,希望与有志之士共同探讨。

作者简介:

陈保平

出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历任《青年报》副总编,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韬奋纪念馆馆长、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新民晚报》总编辑,文新报业集团社长。著有散文随笔集《文人新意》、《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精神故乡》(合作),名家访谈《中国七问》(合作)。策划编辑的《黄河边的中国》获2002年上海文化艺术大奖,2006年获上海长江韬奋奖。

陈丹燕

上海作家,自1995年开始至2014年写作的6部上海非虚构作品,自1992年开始至2019年写作的12本旅行文学书籍,自1984年开始至2018年写作的青少年故事,始终有着广泛的读者。她的作品曾在德国、美国、法国、日本、奥地利、瑞士、塞尔维亚、俄罗斯和越南翻译出版。她的作品获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学金奖。

书友短评:

@ Koji 很巧今日新闻报道了武康大楼 入选了首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评选推介活动入选名单 这座近些年越发出名的老建筑 通过深入访谈具有代表性的住户 构成了这本书 有意思的是由老楼 新楼 汽车间构成的建筑整体 也象征着各自住户们的阶层整体 有些小细节很有特点 譬如王文娟讲的孙道临曾经退党 孙因为害怕政治运动文革后没有恢复党籍 另外一个老太在柜橱里放上一块钱 减少了革命小将的骚扰 显得很有生存智慧 更有意思的是一位受访者断然否认了陈丹燕曾经对于上官云珠女儿身亡后的描写 他还提供了63年江青曾经到访郑君里府上 各种访谈 基本描绘出了1949年之后整个武康大楼住户的身份 明显能看出解放军这股政治力量在新政权里的特殊地位 以及任何时段都不受影响的超然能力 @ 突然一朵大荷花 中间觉得这书只能3星怎么都不整理一下,直接原样采访文字版。最后一章节的方法论更有收获。就像座谈会上有人说的这是“毛坯,别人再这个上面还要做研究,还能翻出很多东西”。做这样一个口述项目,切入口放在一栋楼上;提到了组织构架的重要性,外滩就没做出来,需要街道的支持,居民的身份认同、家园感;口述历史怎么看,怎么选取和真实性问题——先记录下来。这书感觉是葛剑雄讲的,社会学、随机性角度不错,系统性欠缺。如果从组织构架上说,佩服同事能做“住在上海”,也因此我对上海老建筑有一些共同性的认识:外国人撤出,南下干部潜入等。但武康大楼还是有其特殊性,文化名人多,对面是宋庆龄故居。王勇提到“这种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构架结合,造成了一个大的空间感和价值感,我觉得都是基于整个欧洲的价值观念,他和现邻居的关系也很欧化 @ eastrose 很可惜就是书里的住户都是50年代初期入住的,所以口述的内容宽度稍微窄了点,后部分提到的49年前的住户,隐约感觉背景经历应该都更丰富. @ 右 以前竟然还放过僵尸…… @ 魔法猪成长日记 内容比较适合拍成视频或者稍作精简后再成稿。问来问去好像就是那几个问题,从不同人口中得到不同的回答,对照着看反而能发现人性的复杂,有意思却又没意思。 @ ➕! 很隔

书籍目录

引子
“登录船”西来东泊
他们的集体记忆
1 黄淑芳(淮海中路1834号,1950年入住)
2 邱锦云(武康路435号,1952年入住)
3 林江鸿(淮海中路1850号,1954年入住)
4 周炳揆(淮海中路1850号,1956年入住)
5 董大南 王大欣 周本义(淮海中路1850号,1956年入住)
6 许宝英(淮海中路1850号,1959年入住)
7 唐桂林(武康路435号,1959年入住)
8 童荣生(淮海中路1834号,1963年入住)
9 王文娟(淮海中路1834号,1965年入住)
10 秦忠明(淮海中路1834号,1967年入住)
11 王勇(淮海中路1834号,1969年入住)
12 刘瑞璐(淮海中路1834号,2006年入住)
13 张霞 亚当(淮海中路1850号,2007年入住)
14 从“户籍”资料看武康大楼解放前后居民变迁情况
15 在卷宗中触摸武康大楼历史
相关人员篇
16 柏祖芳(2009年进入居委会工作至今)
17 杨寄强(2013年起担任物业经理)
18 沙永杰(武康路保护性综合整治总规划师)
19 武康大楼项目采访记录(葛昌盛、周伟都、沈永余曾担任武康大楼房管员、湖南房管所测估员、武康大楼管理员)
武康大楼居民口述工作记录
《关于在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收集街区居民口述史的建议》及答复
湖南街道社区口试历史项目计划书
湖南街道社区口述历史项目系列筹备会会议记录
武康大楼研讨会录音整理
关于武康大楼历史文物、资料收集的方案
亲历“武康大楼”居民口述历史采集
大家来写历史,留下城市文脉
· · · · · ·

  • P101为什么呢?每天早晨他要烫山芋要在开水里烫,还要刮鳝丝,所以他能够买房子,可以想象他付出了多么辛苦的劳动。——此处“烫山芋”疑似“烫鳝鱼”
    —— 引自章节:4 周炳揆(淮海中路1850号,1956年入住)
  • P44 还有孙道临和王文娟,他们是晚班进来的。——此处“班”疑似“搬”
    —— 引自章节:1 黄淑芳(淮海中路1834号,1950年入住)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住在武康大楼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