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世纪的餐桌从食味到知味
作者:[意]马西莫·蒙塔纳里
译者:林振华
ISBN:9787559861856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9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68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黑暗料理? 用手抓饭? 绝不喝水? 揭开中世纪饮食文化的隐秘褶皱,沉浸式感受欧洲文明的起源与传承。 【内容简介】 本书为探究中世纪饮食文化的新史学著作。作者在广泛介绍中世纪食谱、菜式,以及面包、肉、奶酪、油、酒等各类食物的基础上,追溯了中世纪烹饪技法、饮食偏好、用餐器具、餐桌礼仪的演进和变化,探究了各类食材、佐料如何被发现、进入人们生活,以及面包、橄榄油、葡萄酒何以成为文明的标志物等。本书通过“吃”这一轻松的视角,描绘了中世纪日常生活与社会变革的多个侧面,力图摆脱对中世纪即等同于黑暗野蛮的不公正的刻板成见,发掘出中世纪对欧洲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深刻影响。 【编辑推荐】 一趟千滋百味的中世纪日常饮食之旅。黑暗料理?怪诞食谱?用手抓饭?绝不喝水?葡萄酒包治百病?我们对中世纪的诸多想象是否真实?本书作者穿越史料,以“吃”这一轻松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中世纪饮食生活的日常图景,扭转对“黑暗中世纪”的先入之见,进而一窥中世纪社会发展的整体景观。 一幅由食物铺陈开来的文明地图。作者将今日饮食中日益丰富的佐料、香料与人类文明的交融、进步紧密联系,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饮食变迁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交织,充分领略食物从维持生存的小图钉演变为社会和观念史变革中重要象征的趣味历程。 【媒体评价】 马西莫·蒙塔纳里是一位迷人思想的传播大师。他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概念,即中世纪既远又近。不仅饮食史专家被这本书吸引,我也强烈推荐。 ——大卫·金蒂尔科,莱斯特大学 马西莫·蒙塔纳里的这本《中世纪的餐桌》,以尖锐而透彻的笔触,重新勾勒出从中世纪早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食物在意大利社会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的轮廓。这不仅是一次迷人的中世纪烹饪口味、饮食方法和规范的体验之旅,这部优秀作品还探究了巩固烹饪体系的社会和文化话语中更为隐秘的褶皱。 ——皮娜·帕尔马,《品味权力、消费时代》作者 马西莫•蒙塔纳里是知名烹饪史学家,他撰写的这本书,涵盖了从中世纪食谱到主食等广泛主题,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每一页都让我爱不释手。 ——马西莫•恰沃莱拉,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这本专著对从事食物研究和相关文化领域研究的学者来说大有益处,对普通读者而言也将趣味满满。 ——《十六世纪杂志》
作者简介:
马西莫·蒙塔纳里(Massimo Montanari),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中世纪史教授,欧洲科学学会成员,国际期刊《食物和历史》(Food and History)的创刊人和编辑。研究方向为烹饪史、饮食文化等,主要著作包括《食物即文化》(Il cibo come cultura)、《意式烹饪:一段文化史》(La cucina italiana: Storia di una cultura)等。
书友短评:
@ ELLMA Gusti del Medioevo. 若话语为食物,修辞就是备料、上菜、进食的方式。阿代尔基是战败的伦巴第人首领之子,他闯入查理大帝的宴会厅,表明来意后说道,自己将“像饥饿的狮子一样吞食猎物”,以显示复仇的决心。如狮吞猎物一般进食,意味着贪婪,表达了力量、勇气、兽性,中世纪早期贵族社会认为,这正是自己身份的基本价值。阿代尔基在桌下留了成堆的骨头,便为彰显此意;他的对手查理大帝操着同一种语言,自然心知肚明。修院的静默仪式要求,修士进餐时,需倾听圣言,不得讲话。该要求的用意截然不同,即不论修士进食何物,他们应以进食的方式自我约束,并恪守既定的戒律及生活习惯。我们对佃农所知甚少,但不难想象,他们也跟阿代尔基一样贪食。当然,他们可不是为了遵循展现兽性的贵族模式,而是为了填饱肚子。共餐似乎乃人之天性 @ 薛宝钗的冷香丸 可与新民说《中世纪的身体》等其他几本中世纪系列一起配套阅读,效果更佳,同样是逸趣横生、长知识的文化史旅程,食物也是一种语言,是心理系统的主导特征(“贮藏归根结底就是焦虑”),特殊群体自我认同的重要动机(如戒肉),负载着意义和情感,研究食物史与研究社会文化历史民族紧密相连,中世纪富人面包为白色,穷人则为深色,黄油地位低到近代才开始晋升到上层,葡萄酒起先被认为能包治百病,上等葡萄酒第一大特点是甜,且是罗马基督徒身份的标志,而古代文献往往将啤酒视作异教饮品,希波克拉底认为奶仅作医疗用从营养角度强调其多种害处,冷知识超多!如果你想略过研究型内容,只图个乐趣,爱吃西餐的盆友们也很值得前来一读,比如你能迅速收获帕尔马干酪的“成长史”;我就说难怪书中意大利美食“地位”颇显著,原来作者是意大利人呀嘿嘿嘿 @ 阿呆你个葡萄树 提到“传统”食物的历史并不需要历史来佐证,似乎《大城市的兴衰》也提到了什么自称是发源地的食物然而并不具备可靠的依据。以为是食谱性质的书,结果是文化性质的。食物因地域、时代、阶级、处理方式、文化层面而意义不同。未曾想过现在分序分餐的方式居然是“俄式”的。 @ 阳光小黑酱 学术文献,没有生动的故事和传说。 @ 桑者闲闲 《中世纪的餐桌》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和文化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且深刻的中世纪欧洲饮食文化画卷,使人能够沉浸式地感受到欧洲文明的起源和传承。书中也探讨了中世纪时期的经济和贸易,特别是与亚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如何影响了欧洲的饮食文化。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国际联系和文化交流。还追溯了饮食文化的传承,从中世纪到现代,饮食文化的哪些方面仍然被保留下来,成为欧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 王小麦 食物与认知、阶层权力、文化偏见,还融合了文学塑造和集体想象。“它是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整个社会的各种文化。因而,烹饪堪称不同文化角力的理想之处,也是彼此相遇交汇的完美舞台。”奶酪、黄油的下克上,肉食的自由幻想、食物语义的隐喻,都很有趣。
前 言 一起上路吧
中世纪成为传统的代名词
食物的中世纪光环
魂穿中世纪,惊喜还是惊吓?
第一章中世纪,远还是近?
文献里的中世纪烹调史
食材革命与观念革命
再现中世纪烹饪是否可行
第二章中世纪食谱
享誉贵族圈的第一类食谱
风靡意大利的第二类食谱
现代食谱写作的奠基人
第三章食物的语法
食物:诉说身份的另类语言
食物语言的词库
食物语言的词法
食物语言的句法
食物语言的修辞
第四章食物的时间
食物种植:摆脱“自然时间”的束缚
储藏与分配:抵御“饥荒时间”
文明的创造:“烹饪时间”
进食时间
饮食的四季
第五章文明的芳香——面包
面包:文明的象征
基督教与面包的普及
必需品抑或奢侈品?
第六章无肉不欢
食肉:野蛮人的象征?
修院的戒肉传统
迟来的积极地位
第七章模棱两可话鱼肉
亦贵亦贱的鱼肉
肉类的替代品
鱼肉的普及
第八章从奶到酪
奶在饮食中的全面溃败
干酪的“身价倍增”
美食中的干酪
第九章调料?底料?——橄榄油、猪油、黄油之战
橄榄油:文明的象征
猪油:从“百姓”之食到膳食系统顶端
橄榄油的南北口味争议
黄油的异军突起
欧洲“脂肪地图”
第十章面包树
栗子:谷物的替代品
抵御饥饿的不二之选
美食中的栗子
第十一章 水的口味
水:生命之源
以水赎罪
水的“无味”与“有味”
变水为酒的隐喻
第十二章 葡萄酒的文明
葡萄酒:文明的象征
葡萄酒与社会“区隔”
成为象征物前的葡萄酒
包治百病的“万灵药”
第十三章 贵食与贱食
食物中的底层文化
食有贵贱,味无尊卑
第十四章 修院菜
隐修与戒口
斋戒引领饮食文化
修院特有的饮食手势语言
第十五章 朝圣者之食
朝圣者的干粮
酒肆快餐
救济所的布施
第十六章 作为世界之表象的餐桌
餐桌体现群体身份与权力关系
餐桌礼仪:“做作”的中世纪
强者多食与强者多施
第十七章 叉与手
用手进食
贵族不用餐具?
文化返古
第十八章 知识的味道
“五觉”与“八味”
饮食观念的转变:从食到识
贵族的错觉:佃农不喜欢美食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