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考古学

书名:知识考古学
作者:(法)米歇尔·福柯
译者:谢强/马月
ISBN:978710801793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3-0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35
豆瓣评分: 8.2

书籍简介:

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似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这实际上就是对话语进行描述,但不是描述书籍,也不是描述理论,而是研究通过时间表现为医学、政治经济学、生物学的日常而神秘的总体。本书旨在展示历史知识领域中某个正在本领域中完成的转换原则和结果。书中描述的系统、确定的界限、建立起来的对比和对应关系不以古老的历史哲学为依据,它们的目的是重新提出目的论和整体化的问题。

作者简介:

米歇尔・福柯,法国20世纪著名思想家。主要著作《词与物》、《话语的秩序》、《古典时期疯狂史》等。

书友短评:

@ 这么近,那么远 王德威版本,台版!要就要。 @ Sea~Moon 好吧,我承认我是把这本书当成论文写作的方法论指导书来看的…… @ 丁萌 译得几不可读. @ ffyouth 糟糕的翻译 @ 陆钓雪 知识考古学建立其内在的思维线索是“话语—实证性—历史先验—档案—考古学”。在实证性基础上,考古学建立一种与注重起源、连续性和总体化思想史不同的历史,如果说思想史建立于“意识—知识—科学”之上,那么考古学就建立于“实践—知识—科学”之上。由此,知识型意味着“它是在话语实践的实证性中使认识论形式和科学成为可能的东西”。福柯以人之死来应对人的有限性,消解主体同一性与目的论,将人从建构者下降到被建构者,将… 知识考古学建立其内在的思维线索是“话语—实证性—历史先验—档案—考古学”。在实证性基础上,考古学建立一种与注重起源、连续性和总体化思想史不同的历史,如果说思想史建立于“意识—知识—科学”之上,那么考古学就建立于“实践—知识—科学”之上。由此,知识型意味着“它是在话语实践的实证性中使认识论形式和科学成为可能的东西”。福柯以人之死来应对人的有限性,消解主体同一性与目的论,将人从建构者下降到被建构者,将知识型的建构看成是无起源的诞生。福柯试图以 “人的终结”来对抗“人的终结”,最后却导致了“人的终结”,一切变成了历史的偶然性的投掷,从这一点来看,福柯还是在尼采的道路上前进。然后可以来说权力与话语了,但如果福柯所言的权力有主体,那便是回到了康德,如果福柯所言的权力没有主体,那么福柯的自反性便是主体? @ FakeTs 方法论的方法论。穿过不可读的译文去见福柯。等我读完台译本,再读英译本。 @ 不可弃 读完第一章导言部分觉得还可以接受。一进入第二章,便被各种长难句绕得头晕脑胀,咬着牙关读完第二章,发现,嗯,几乎没留印象。看样子对这部书的输入只停留在了第一章。 @ 管理員 知识社会学方法运用的典范 @ 文件传输助手 同时读着和福柯相悖的书,在矛盾的缝隙中艰难呼吸,只能粗粗读一读,真精读的话脑袋可能要裂成两半了? @ 暗里着迷 福柯在这里没有提供解决办法,但感受到了他对真理、对理性的疑虑。我是无法完全放弃连贯性的,但不可以被连贯性绑住,也不可以跟着断裂往下坠。最重要的收获是“能指是独一的,所指是过剩的”,这句话在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上启发很大。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话语的规律性
话语的单位
话语的形成
对象的形成
陈述方式的形成
概念的形成
策略的形成
意见与结论
第三章陈述和档案
陈述的确定
陈述的功能
陈述的描述
稀少性、外在性、并合性
历史的先验知识和档案
第四章考古学的描述
考古学和思想史
独特性与规律性
矛盾
比较的事实
变化与转换
科学与知识
第五章结束语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知识考古学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