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的第三帝国

书名:战时的第三帝国第三帝国三部曲03
作者:[英]理查德·J.埃文斯
译者:陈壮/赵丁
ISBN:9787510892233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8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200
豆瓣评分: 9.3

书籍简介:

编辑推荐 ★透过宏观的战争描绘与普通人的战时经历,细致讲述纳粹的军事征服与毁灭。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直到1945年5月投降为止,德国以闪电战攻势横扫欧陆,占领法国、丹麦、挪威、荷兰等国,进攻英国、苏联和北非。从波兰战役、冬季战争、突出部之役、巴巴罗萨行动,到大不列颠空战、斯大林格勒战、诺曼底战役等,埃文斯以流畅的叙事和清晰的分析,娓娓道来一场场决定二战走向的关键战役,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 ★深入探讨纳粹的种族灭绝与优生政策,从参与者、动机、手段、地点、人数、各界反应等面向完整剖析纳粹罪行。从纳粹重建欧洲种族秩序的企图,对犹太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等“劣等民族”的偏见,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等人的意识形态,种族转移与清洗对战争经济与资源分配的影响,杀害精神病人和残疾儿童背后的“净化”心理,奥斯维辛、比克瑙等集中营内的惨无人道,大规模枪杀与毒气室建立的计划,纳粹暴行的受害者人数,以及德国民众对此的支持或反感,全面理解这场20世纪人类最大的浩劫。 ★打破过去聚焦在战役或集中营的单一视角,全方位揭露第三帝国的战时体制及其运作,洞察纳粹自我毁灭的根源。本书以战争的推进为时间轴,鞭辟入里地探讨德国如何全面动员内政、外交、经济、殖民、人口管理、武器研发、企业合作、媒体宣传、宗教信仰、文学、电影、音乐、艺术、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如何控制擘画帝国的方方面面,倾全国之力投入“总体战”。 ★不仅聚焦希特勒、戈培尔等少数纳粹高官,还扩及希特勒盟友、政府官僚、军事将领、普通民众,呈现更完整更真实的第三帝国。通过大量官方文件、会议记录、电报、信件、报纸、日记、回忆录等史料,埃文斯不但细腻地还原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等纳粹领导的心理、决策,更描绘影响帝国存续的装备部部长施佩尔、波兰总督府总督弗兰克、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B集团军群指挥官博克、党办公厅主任博尔曼、元首办公厅主任鲍赫勒、帝国首席新闻官迪特里希、奥斯维辛集中营长官霍斯等等,立体且全面地展现纳粹德国的内部机制。 ★《时代》《出版人周刊》《卫报》《科克斯评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齐声推荐。 名家推荐 埃文斯行云流水的文字,展现他对第三帝国历史及其浩瀚的文献资料的透彻理解……埃文斯对第三帝国最终覆灭的描述,扣人心弦的精彩程度堪比当年盟军对德国步步逼近的包围。……无论是历史学者或广大的读者,在阅读这本书后,都会为作者的叙事能力而倾心。 ——《出版人周刊》 为什么如此渴望秩序和民族自豪感的德国人民,却毫不犹豫地跟随史上最鲁莽的罪犯走向灭亡?《战时的第三帝国》,理查德·埃文斯完成的历史杰作,几乎回答了这个问题的每个可能的面向。……这段历史已如此熟悉,但埃文斯凭借智慧、良好的架构与令人钦佩的清晰文笔,对这过去几十年来已被广泛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最好和最新的总结。 ——《时代》周刊 我们都知道这段历史的結局,但理查德·埃文斯的三部曲更精妙地引領我们看清全貌 ——《卫报》 鲜少历史学家敢尝试这样的宏大叙事,难以想象还有谁能改善这部作品,更遑论超越。 ——《华盛顿邮报》 埃文斯将纳粹种族政策、内部党争和外交政策等传统研究方向和文化生活、教育政策和经济掠夺等更晚近的学术焦点结合在了一起;利用的材料五花八门,既有盖世太保文件和社民党秘密报告等经典的官方信息,也有当时德国人的信件和日记等一手记录,毫无遗漏地将纳粹德国的方方面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可谓包罗万象。 ——《德国历史》 埃文斯避免了许多第三帝国历史著作的缺点:将第三帝国的历史等同于希特勒的个人传记,而普通的德国人不是希姆莱恐怖统治的受害者,就是戈培尔宣传狂潮的无脑容器。在他的笔下,第三帝国的历史没有主角,有的是一群被一视同仁的恶棍,他为读者呈现的是一个更加饱满而真实的第三帝国。 ——《纽约时报》 “第三帝国三部曲”是现今所有语言中有关纳粹德国的最全面的历史作品。 ——伊恩·克肖,《地狱之行:1914-1949》作者 “第三帝国三部曲”全面描绘了希特勒政权起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读起来令人叹为观止。它可能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衡量相关著作的标杆。 ——罗伯特·奇蒂诺,美国历史学会学者 内容简介 直到1939年,大多数德国人仍相信欧洲不会再次陷入一场全面战争,相信希特勒在重振德意志荣光时会通过外交手段维系和平,但这一丝希望在9月1日150万德国大军入侵波兰的那一刻彻底破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正式揭开,德国开始以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随着占领区的扩大,第三帝国实行新的种族秩序和优生计划,对象从犹太人、波兰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逐步扩展到“反社会者”、精神病人、残障儿童。从“安乐死”计划到种族灭绝,纳粹一步步实行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大规模谋杀。 从冬季战争、大不列颠战役、巴巴罗萨行动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理查德·J. 埃文斯结合战争进程的宏观叙事与各阶层、各种族民众的个人陈述,揭示德国如何点燃欧洲战火,洞察希特勒的野心与动机,完整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他更聚焦纳粹党的普通成员、一般德国人和“非德意志”人的日常经历与心境,细腻地描绘在这段悲惨的烽火岁月中,“普通人”是怎么生存的。全书融合了叙事、描述和分析,从战役、政策、党内斗争、经济发展,乃至文化宣传、武器研发、科学研究到种族屠杀,完整而精确地展现第三帝国从1939年全面开战到1945年彻底覆灭期间的各个面向。

作者简介:

理查德·J. 埃文斯,英国历史学家,以19、20世纪德国史,尤其是第三帝国的研究享誉学界。曾任剑桥大学钦定历史学讲座教授、剑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曾被授予汉堡艺术与科学奖,并凭学术成就获封爵士。著有《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等18本著作,其中《死于汉堡》获沃尔夫森历史奖。

陈壮,以色列巴伊兰大学语言学在读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硕士;2017年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国立大学访学,学习格鲁吉亚语;现主要从事形式语义学研究。曾参与翻译《俄国革命史》、《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From Rites to Law: A Historical Source of Chinese Law and Its Inheritance)等社科类读物;现主要进行口译工作。

赵丁,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欧美近现代史。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讲师。

书友短评:

@ 清禾明月 有人批评这本书全是历史材料没有观点,但是实际上,对材料的剪裁以及选择排布与分类,就已经在表明观点。借用本书最后一点点内容的看法说一点看完这套书的感想。如果第三帝国已经"以最极端的形式展现了人类仇恨情绪和破坏欲望可能,它以血淋淋的事实淋漓尽致地呈现了种族主义、军国主义和威权主义最终的潜在后果",那么为什么事到如今,依旧有国家干犯天下之大不韪,成为与世界潮流对着干的硬骨头?为什么有的国家,依旧要装作和善的面容,干着灭绝人类和文明的勾当?是谁给了他们勇气?还是他们本质邪恶? @ 成知默 战时的第三帝国之全貌,军事和战争虽不是重点,但几大转折点战役及各方军事行动的概述,仍是还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面貌;而作为纳粹重建欧洲种族新秩序的最重要举措,欧洲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是本书的重中之重,犹太人大屠杀、各国在犹太问题上的合作与反抗串联了全书,但这也让整体结构有些失衡。既然如作者说“本书的焦点是德国和德国人”,上至纳粹种族政策、高层党争、以及不同阶段的经济、外交、文化政策,下至普通民众所承受的苦难、他们对纳粹与反犹的态度等皆有所呈现,在这其中,作者反拨了较为流行的两种观点:一是纳粹并非毫无个性的杀人专家,屠杀也不仅是服从命令,即并非“平庸的恶”;二是总体而言,德国普通百姓并没有站在支持纳粹与反犹的立场上。由于本书是主题交叉的非编年体例,内容上难免有重复之处,稍嫌冗长拖沓,不够凝练。 @ 西峰秀色 通过本书,在那些并不遥远的历史中,我发现了仇恨和破坏欲,非理性和反智,人类自身的丑陋,在特定或正常环境下的道德困境,个人面对复杂世界的选择,阴暗与光明的界限是如此模糊……你以为我是在故作清高的品咂书中别人的历史与不幸,在轻描淡写别人的过往和命运?错了!我在对接自身,反躬自省,不放过自身中,一样不少的“人类共同体”中的共有“短板”!是作者无形中挖掘出读者自身的“属性”——唯有如此,才是阅读历史的正确方式,才是关照自身处境与社会的明智之举。如果只是为了戏谑和嘲讽历史,简单的臧否人物,那自己也与被讥笑近在咫尺! @ 海扬尘 虽然本书所讲述的各个专门领域都有其他的相关书籍,但这本厚书真可谓是面面俱到了。看到了短评里的一些不满,说写灭绝犹太人太多写战争太少。个人认为作者对史料的裁剪和安排已经是紧扣了主题。战时的德国干的最多的不就是杀害犹太人吗?战时的德国又不是战时的德军,需要像写战史那样事无巨细吗。人类这一群体同时充斥着无尽的高尚善良和卑下凶残,甚至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也是如此。只希望千百万具血淋淋的尸体能给后人一点点警醒。必须对人性抱有永不熄灭的希望,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 高尚的代价 被鼓励和滥用的暴力、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掠夺与剥削、高压统治、被推向极端的仇恨情绪、致命的自负、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与分裂、空想与幻灭,这些或许是第三帝国在战争时期最突出的特征,它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如何被拖入毁灭的深渊。但在这之外,埃文斯也展示了普通人如何以良知对抗暴力,如何在密不透风的恐惧与绝望中自处,如何在深渊及其边缘进行自救。他在结尾写道:"它也用最极端的形式抛出了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一刻会面临的道德困境——在我们被迫陷入的特定情境中,我们是选择屈服还是抵抗,选择作为还是不作为"。这可能第三帝国的史料、回忆、反思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警示。 @ 七决 第三本,讲述二战时期纳粹的经历。并不是完整的二战史(毕竟二战可写的东西太多,丘胖的回忆录可是写了十几本呢),作者拣选的只是跟纳粹直接相关的部分,像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都只能一笔带过。但战争的每一步发展,事情是如何演变成当时的状况,可是梳理得十分清楚。纳粹发动战争并不是一时兴起,而随着战争发展一步步走向失败,也是必然的。虽然结尾处作者说,“我们是选择屈服还是抵抗,选择作为还是不作为”,这是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但我想,如纳粹一样的残酷统治,人民的反抗是必然的。希望人们(尤其是当权者)永远都能牢记这个教训吧,不要再有下一次战争。(但谁又能想到,二战余温尚存,冷战就开始了呢?)

书籍目录

目录
插图列表
地图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披着人皮的野兽
第一节 闪电战制胜
第二节 新的种族秩序
第三节 “恐怖的暴民”
第四节 “不配活着”
第二章 战争的命运
第一节 “上天的安排”
第二节 “病态的野心”
第三节 巴巴罗萨行动
第四节 沿着拿破仑的足迹
第三章 “最终解决方案”
第一节 “毫无怜悯”
第二节 发动种族灭绝
第三节 万湖会议
第四节 “待宰羔羊”
第四章 新秩序
第一节 战争命脉
第二节 “命如草芥”
第三节 臣服于纳粹政权
第四节 总体战
第五章 “终结的开端”
第一节 硝烟弥漫的德国
第二节 漫长的撤退
第三节 “厄运降临”
第四节 新的“挣扎时期”
第六章 德国的道德体系
第一节 恐惧与内疚
第二节 毁灭的文化
第三节 致命的科学
第四节 抵抗
第七章 倾覆
第一节 “最后的希望”
第二节 “与全世界同归于尽”
第三节 最后的战败
第四节 余波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 1941年6月21日,一名前共产党士兵从德国军队中逃跑,在游过一条河后,告诉河对岸的俄罗斯人,他的部队已经得到指令,将在第二天早上发动人侵。斯大林却将他枪毙,理由是散播“虚假情报”。P190
    —— 引自章节:第二节 “病态的野心”
  • (1941年5月10日在入侵苏联前夕,希特勒的副元首赫斯私逃英国,纳粹德国宣称其精神错乱,普通德国民众)通过讲笑话来缓解焦虑、迷茫和困惑。在一个笑话中,赫斯去丘吉尔那里进行面谈,当到达首相办公室后,丘吉尔对赫斯说道:“这么说你就是那个疯子?““不,”赫斯回复道,“只是他的副手。”“英国短评:今天我们获悉赫斯确实精神错乱一一他想返回德国。”“我们的政府疯了,这件事情我们早就知道了,”据报道,柏林人是这样说的,“但是政府竟然承认了一一这可真新鲜!“P195
    —— 引自章节:第三节 巴巴罗萨行动
  •   理想国译丛(共71册),这套丛书还有《我们的后人类未来》《档案》《奥斯维辛》《刚果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战时的第三帝国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