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与限界

书名: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作者:黄道炫
译者:
ISBN:9787509727447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83
豆瓣评分: 9.0

书籍简介:

中央苏区史,在中共党史中是一段“别样的经历”。中共在1927年国共分裂后,几乎是白手起家开始武装反抗,神话般的故事到1930年代中期暂时画下了一个逗号,1934年中共遭遇的挫折,以博古等为首的中共中央不甚成功的领导固然不能辞其咎,但这些被历史推上中心舞台的年轻人,其实本身也是历史的祭品。

作者简介:

黄道炫(近代史研究所),男,1966年生,江西赣州人。副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系,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民国史、中国革命史研究。

书友短评:

@ 时间与玫瑰 大半年之后终于看完此书。正如老黄和司马所说书中涉及到的每个方面都足以深入的展开,每个角度作者进行了尝试,可以说作者的深入和广度还不够,欲言中止,但黄道炫列举的正反两方面的实证资料和分析的逻辑确是最大的杀伤力所在。后来者对根据地的研究很难完全摆脱黄所设置的范围,这也是我为此书打上五星的原因。此书对我触动最大的并不在于真实的细节,而是细节之中显示出来中共背后的理念,30年代和后来的40年代到70年代乃至至今没有本质的变化,中央苏区合作社的命运不正是后来国企的真实写照,马列思想以革命的名义控制一切,姑且不论效率的高低,为控制一切而付出的显性成本在当时(包括现在)超乎我们表面的认识,由此带来的效率活力的丧失更非数字能够计量。思维的僵化和惯性让我们一直在付出代价,极端理论必将破灭,以前如此以后也是如此 @ 西贝柳斯的食指 原来特别行政区这个词与毕业即失业一样都是民国词汇….运用数据说明了苏区所谓土地集中程度等压迫并不重于他处,而革命群众的税负也并不轻于白区,说到底是地方实力派们的斗争间隙给了红色生存空间。这一时期高举所谓抗日大旗的人,粤也好闽也好结果都并没有在抗日,安内到最后一方面要保留内战实力,另一方面又要借追剿开拓尚不在掌握之中的省份。南京十年真的做了很多大事业,一步踏错可能都是整个国家万劫不复,后来真是可惜啊…. @ 溺在水瓶里的牛 1.历史的魅力在于其立体形象和丰富的细节,抽离了细节,对历史作政治、价值上的判断既武断又缺失了对历史的敬畏。如作者所言将早期革命的失败归之于“左”的错误,固然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政治的需要,却忽视了背后一个个正在具体影响着社会的细节。2.浪漫的理想、伟大的理念可以吸引众多的追随者,然而具体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进行行为抉择时不能不考虑现实的利益得失,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山水之间久不预外世的农民,现实的利益得失、生存从来是其行为的第一原则。4.根据地的存在依靠着红军的军事力量,更得益于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分裂、斗争及国际大环境的变化,正如杨奎松所言中共的革命乃是“中间地带的革命”。5.革命以变革既存的一切,建构新秩序为目标,当无法建构起新秩序,只有破没有立,留给革命者的选择要么退出历史舞台,要么继续革命。

书籍目录

引子 历史的弹性
一 中央苏区的炼成
1. 中央苏区的成长
2. 新形势与新任务
3. 从毛泽东眼中走进苏区
4. 国共较量中的地缘政治
二 燃烧的革命
1. 中央苏区的党
2. 中央苏区的政权
3. 宣传功能下的教育和文化
4. 社会革命的宣传与实践
5. 妇女:地位上升最快群体
6. 群众:组织与改造
7. 红军:堡垒的坚强核心
三 第五次“围剿”:南京政府全力以赴
1. 国民党军的作战准备和作战方针
2. 国民党军作战基础的增进
3. 国民党军的作战部署
4. “七分政治”的具体实施
四 第五次反“围剿”:中共绝境求生
1. 中共的反“围剿”准备和作战方针
2. “短促突击”战术
3. 红军的正规化建设和防御原则
五 消耗战中的资源陷阱
1. 结构性的限制——中央苏区的人力与物力
2. 经济力的挖掘
3. 财政紧张下的民众负担
4. 查田运动:理念、策略与现实
六 内外挤迫下的社会政治困境
1. 肃反问题
2. 工作作风问题的滋生
3. 群众逃跑
4. 扩红与开小差
5. “赤白对立”
七 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
1. 运动与攻坚
2. 福建事变爆发与国共的应对
3. 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争夺
4. 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
5. 红军实施转移
结语 革命的张力
附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经过要图——广昌战役
后记
· · · · · ·

  • 对苏区普遍的群众教育,国民党方面评判:匪党之所谓“文化教育”、“提高工农群众文化水平”,其麻醉力量较任何宣传煽惑为尤大。盖以邪说灌输脑海之中,改造群众之心理,潜形默化,卒至相率盲从,日趋危途,甘受欺骗而不自觉。尝观匪列宁室墙报处之“识字竞赛”,其进步之程度与麻醉之力量,殊可惊异。(《新丰特别区政治局局长刘千俊报告匪区民众根本动摇情形匪之维持残局原因及所拟对策》,《军政旬刊》第7期,1933年12月20日。)
    —— 引自第132页
  • 苏维埃革命期间,对阶级革命已经熟手的中共,却在赤白对立这样一个非阶级现象中显得有些应付乏策,这显示了历史进程的复杂,也指示着中共革命不仅仅应该正面应对阶级问题,还要客观面对社会现实,注意到另外一些更为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赤白对立的发生、延续并不简单是一个政策错误问题,而应有着更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物质资源和政治资源的纠结与选择,是中共在赤白对立问题上举棋难定的关键。还是那句老话,在高歌猛进的革命大纛后面,柴米油盐总是会顽强地显示着它们的存在。
    —— 引自章节:5. “赤白对立”
  •   近世中国(共14册),这套丛书还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惟适之安》《美国大企业与近代中国的国际化》《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再造文明之梦(修订本)》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张力与限界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