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
作者:[德]迪特•亨利希
译者:乐小军
ISBN:978710009263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3-4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27
豆瓣评分: 8.9
书籍简介: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是著名学者迪特•亨利希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讨论了德国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的思想观念,包括康德、雅各比、赖因霍尔德、舒尔策、费希特、荷尔德林、黑格尔等。作者关注的主题是从康德的先验哲学到黑格尔的观念论的转变过程,准确地说,是关注那个时代出现的不同的主体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传承、批判关系。
作者简介:
乐小军,复旦大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书友短评:
@ boier 错别字还怪多的 @ 炜明 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三个相互关联的体系各自的优势和问题 @ 栖泉子 其他的还好,就是对Fichte的各种“第一”的看法,感觉Henrich是在跳大神 @ Ulysses' Gaze 从康德到雅各比赖因霍尔德,再到费希特思想的早晚期和荷尔德林,再到黑格尔,这本书不再仅仅是勾勒出德国观念论哲学的大纲,而是主体性概念的根基。各个哲学家的思想体系的发展过程在这一钥匙下理解思路变得清晰。难得的好书。 @ 琴 酒 真的是太厉害了,从哲学史中挖掘出费希特的Henrich。无论是对康德哲学的阐释,强调自由是其拱顶石而非其演绎基础,康德哲学是自由的证成。到斯宾诺莎的潜流,雅各比对理性的反动,赖因霍尔德试图在主体、表象、客体间的连接,舒尔策的“视差”,和费希特的知识学,一个“setzen”的自我和非我,以及绝对的自我。对观念论哲学的时间性强调,其无法真正解释杂多而只是展示结构,但是却仍然在德国古典哲学的终极的领域。… @ 应晴 把费希特细读了一遍,在我看来,当他用实践哲学的方式来讲的时候就很清楚,回到理论哲学就抓瞎。我开始越来越怀疑,康德之后的观念论就不可以用理论哲学的方式来讲述了,根本上都是思辨的实践哲学,一切理论层面上的构造都是强行让他们回到传统形而上学。从这个意义上说科耶夫开启的社会历史路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问题在于容易陷入断章取义自说自话,对问题和路线缺乏整体的把握。当然也可能只是因为我蠢看不懂你们的理论构造应该… @ 芳煙 重点是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费希特,当然没读过费希特理解上还是有些吃力。 @ 桃吉诃德 尽管填补了国内对雅各比、莱因霍尔德、舒尔策等人思想的译介空白,展示了从康德到黑格尔之间德国古典哲学呈非线性的、复杂交织的发展局面,但讲述者精确地绕开了哲学家们具体的哲学思想内容,代之以空洞地、抽象地谈论各人哲学观念的构建——当然这可能是出于观念论哲学的需要——这些讲述内容被七零八落地裹挟在翻来覆去的重复啰嗦之中,以致于达到了东拉西扯、废话连篇的境界,康德的部分尤其糟糕,直到费希特的部分才有所好转。… @ Ludwigsama 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最值得关注的部分是亨利希对费希特的解读。简单来说,设定的提出旨在解释为何反思无法穿透自身,它以一种给予的活动代替了对先验自我的预设,且这种自我意识—活动总是处在某种限制性之中。然而,为了在承认自我意识的这种有限性的情况下保持自己体系的连续性,费希特不得不转向存有论的层面来试图将其概念化(大写自我),但另一方面,保障着大写自我的恰恰是它的展现过程:仅有通过在各种特殊形态中展现大写自我… @ 塞万家的提斯 喜欢这样的行文(其实是讲座)。前两章说是讲康德哲学体系,实际讲了好多费希特,观念论即心灵哲学。作者画了一个德国观念论起源于康德的图表,歌德的William Meister也赫然在列,我浅薄了!
序言
前言:通过去魅化的记忆
鸣谢
文本注释和缩写
第1讲 导论
康德哲学的体系结构
第2讲 内在经验与哲学理论
第3讲 感觉、认知与“形而上学之谜”
第4讲 自由作为理性大厦的“拱顶石”
康德的早期批判者
第5讲 “神秘主义”的诱惑
第6讲 雅各比与“自由的斯宾诺莎主义”
第7讲 雅各比与直接性哲学
第8讲 赖因霍尔德与体系精神
第9讲 赖因霍尔德与“基础哲学”
第10讲 舒尔策与后康德的怀疑论
费希特
第11讲 《评(埃奈西德穆>》
第12讲 “自己对基础哲学的沉思录”Ⅰ
第13讲 “自己对基础哲学的沉思录”Ⅱ
第14讲 《知识学》(1794—1795)
第15讲 想象力和渴望理论及其对施莱格尔、诺瓦利斯和荷尔德林的影响
第16讲 《知识学》的基础和体系
第17讲 意识的自我关联性的悖论特征
第18讲 思辨神学的转向
荷尔德林
第19讲 荷尔德林的《判断与存在》的地位
黑格尔
第20讲 通向第五哲学的道路(《逻辑学》)
第21讲 否定的逻辑及其应用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